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單詞和短語組合的欣賞

單詞和短語組合的欣賞

這篇文章寫在作者辭官之初,描寫了他辭官退休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他潔身自好的精神感悟。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場景和活動,營造出壹種寧靜、舒適、愉悅、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語言樸實,表現力強,巧妙脫俗,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感染力強。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文序重在敘事,韻文、賦充滿抒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

辭職前的有序,是壹篇優秀的隨筆。從“我家境貧寒”到“我因家境貧寒而求之”,簡述我因家境貧寒而為官的曲折經歷。其中“親友勸余作長官,而懷懷”和“彭澤回家百裏,公地之利足酒,故求之”,寫出了他過去做官時曾經有過的喜悅向往,可見詩人本性的淳樸。從《嵇紹日》的後半部分到《十壹月伊也斯》,寫下我決定棄官歸田的原因。“本性自然,但所得不過分”,這是棄官的根本原因。詩人幾經仕途,深知為官“自務”就是失去自我,“深以為恥於終身之誌”。所以“饑凍皆割”,我們絕不願意“與自己作對,得病”。雖然語言溫柔,但意誌堅如磐石,義無反顧。至於因為失去妹妹而“自我解約”,只是表面原因。前言是對前半生道路的反思。詞是元末明初離開官場時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回來吧,農村要被胡不歸毀了!”開頭兩句話就像給自己當頭壹棒,可見人生的大開悟。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人類生命的根源,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園的毀滅意味著失去根和自由。來回是農村的呼喚。也是詩人天性的呼喚。“既然心是服務的形式,我就傷心難過。”也就是說,我已經讓自己的心被身體所驅使。既然是我自找的,為什麽要我壹個人失望難過?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詩人對生活的態度是堅定的。“不諫過去,知者追之。離迷失不遠了,我覺得今天不是昨天。“過去不可逆轉,但未來可以把握。現在退休還不晚。這個“悟”、“知”、“覺”,說明詩人把握住了自己,獲得了新生。”船遠燈_,風吹衣。問招聘者前進的方向,恨黎明。“這四句是詩人想象水陸回家時,洋溢的喜悅。舟之輕,風吹衣襟,可見棄官之松。當清晨來臨,我討厭看不到路,然後我看到歸心似箭的歸家。這是走出牢籠走向自由。連陸線都問行人,那點小事真讓人欣慰。

“是淵於恒,背著軒背著奔。仆待之,子待之門。”壹個41歲的詩人,壹看到家就歡喜地跑,還是那麽天真。仆人歡天喜地迎接,因為詩人視他為“人子”,“與他相見甚好”(蕭統《陶淵明傳》)。孩子們在門口迎接他們,因為爸爸從此和他們在壹起。從這種隆重的歡迎布置中,可以看出詩人妻子的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勤政,與同誌同勞”(同上)。歡呼雀躍的孩子們背後,是她安靜而幸福的笑容。“三徑荒蕪,松菊猶存。帶幼兒進房,有酒瓶。”看到隱居往往走的路是荒涼的,詩人心中突然湧起了對誤入仕途的悔恨;讓詩人欣慰的是,他的本性依然存在。把年輕人帶進房間,看到他的妻子在照顧年輕人和能力和美德。還有壹瓶酒,分明是他老婆的壹份溫暖。多麽溫馨的家庭,這是隱居的保障。“引鍋行動,朝廷可樂。倚南窗以傲,判膝之易。”開懷暢飲,陋室易安,寫出詩人的知足。斜眼看亭客,傲倚南窗,是詩人的孤獨與驕傲。

“花園日很有趣,雖然門是固定的,而且經常關著。扶老人歇息,遠則糾其頭。”詩人的靈魂和生活已經與世俗世界隔絕,向自然敞開。每天在花園散步很有趣。拄著拐杖走路或休息,總是擡頭遠望,只有廣袤的大自然才能容納詩人的豪情。“雲無心出洞,鳥倦飛而知之。風景欲入,寂寞纏綿。”這四句話的描述顯然是深刻的。宋代葉夢得在《夏日物語》中評論了兩句話:“這就是陶淵明的由來。胸中有此情,不能為此說。”雲“無心出”,鳥“倦飛”“知歸”,確實隱喻了詩人從做官到隱退的心路歷程。陶青舒在《精傑先生文集》中評論了以下兩句話:“閔金佐將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思隱居谷中,置身亂中,得壹切後淡之節。”太陽昏暗,太陽將從西邊落下。不管是不是對金祚的憐憫,不管是不是,孤獨的流浪顯然是詩人耿介野心的象征。在這篇講話中,“松菊”、“亭客”、“孤松”這三個詞是壹篇文章中的三個恭維。“回到Xi來,請放心,妳永遠不會遊泳。天下與我相悖,我自討苦吃。”詩人與世俗格格不入,那麽旅行是為了什麽?“嶽親人愛語,樂書消除後顧之憂。農夫告訴余宜春,西疇要出事了。”農民談論莊稼是多麽甜蜜和真實。再也聽不到“見官”這種煩人的字眼了。除了琴書可樂,自然也是壹本讀不完的好書,更何況是充滿希望的春天。“或者生命毛巾車,或者船。找個溝壑不僅別扭,而且崎嶇多丘。”

乘船,深入山川,幽深的山路,崎嶇的山路,都讓人興致盎然。“木欣欣向榮,春暖花開。當壹切都好的時候,我覺得我的人生之旅結束了。”大自然充滿活力和節奏,讓人既興奮又壓抑。萬物欣欣向榮,正如妳還年輕,而妳自己已近老年。“它已經消失了,形成空間需要多長時間?不管是留是留,胡瑋煒都會為所欲為。”審視生命的有限,自由越可貴。活不了多少年了,為什麽不遵從自己的意願,為什麽還需要向外尋求?“富貴非我願,帝王之鄉不可期。”帝王之地是神仙之地,在道教中是指神仙世界,但在佛教中也可以指西方的凈土。富貴功名非我願,天涯若比鄰不可信。由此,我們可以看透袁明的人生哲學。他不僅否定了世俗的政治社會,也拋棄了宗教的另壹面。東晉時期,士大夫熱衷官職,佛老盛行,其境界並不輝煌。他對生活的態度是嚴肅的,世俗的。他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實現人生的價值。“懷孕了就壹個人去,不然就種棍子。鄧與、林作詩這四句話是詩人理想生活的集中描述。天晴的時候妳會去旅遊,農忙的時候妳會爬的高叫,近水的時候妳會寫詩。勞動、自然、人性構成了詩人的全部人生。“聊騎到底,愛情命運存疑。”總結兩句,是詩人人生哲學的高度概括。《易經》雲:“樂天知命不憂。”文化和命運都是指自然之道。讓自己的人生永遠順應自然之道,也就是實現人生的意義,這就足夠幸福了,這就是幸福,還有什麽疑惑呢!這是超越境界的,也是腳踏實地的。

《歸Xi詞》是壹首詩體抒情詩。詞風的源頭是楚辭,尤其是《離騷》。《楚辭》的境界是熱情用世的悲劇境界。“歸Xi詞”的境界,是隱退避世的超然境界。中國傳統文人受儒家思想教育,以積極經世為人生理想。在政治極其黑暗的歷史時代,文人的理想無法實現,甚至連生活都沒有保障。這時候棄官歸隱才是真正的意義。其意義在於拒絕與黑暗勢力合作,提升獨立自由精神。陶淵明是第壹個用詩歌真實、深刻、全面地表達這種隱逸意識的人。這是“回到Xi詞”在詞史和文學史上的重要意義。

到了宋代,“歸Xi詞”被重新發現和認識。歐陽修說:“金無文章,只有陶淵明《還原言》。”宋玉說:“陶公歸來是南北篇的絕唱。”本文評述了這首詩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李說:“《還原話》是發自內心的,卻沒有斧痕。”朱說:“他的話的意思是廣泛而分散的。雖以楚之聲,無怨之疾。”(引文見陶澍註),點出了這首詩真實、自然、和諧的風格。宋人的這些評論是符合實際的。(鄧曉軍)

讀《歸Xi詞》不能給人壹種輕松感,因為看似無憂無慮的詩人背後是壹種憂傷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並不是壹個只喜歡遊山玩水,不關心時事的純粹隱士。雖然他說“大自然愛山丘”,但他的本質是造福社會。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是詩。除了評論界推崇的“悠然見南山”,還有“精衛持微木,將填滄海,興田舞,其兇誌常在”,證明他並非整日整夜都在九霄雲外。透過“請休息,千萬不要旅行”和“世界與我為敵”的憤怒話語,我們感到沈重。

《歸Xi詞》的布景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錢鐘書先生說:“序說詞作於十壹月,尚在隆冬;如果是追溯式的直接記錄,有沒有搜索‘木欣欣向榮’和‘壹切都好的時候’?有沒有‘那個農民告訴余宜春他會和西疇有關系’或者‘插壹棒子幫忙’之類的人事?不言而喻是壹種沒有回到過去的想象。”(見錢鐘書《管錐編》1225 ~ 1226,中華書局,1979)這樣,這篇文章的第壹個寫作特點就是想象力。作者寫的不是眼前的場景,而是想象中的場景,心中的場景。那麽,把心中的場景和眼前的場景寫出來有什麽區別呢?眼前的景物是眼睛能看到的,前有景物後有文字,與景物壹致,重在拍照;心中的場景就是創作的場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當妳跟著感覺走的時候,不壹定會有場景。如果妳有壹個場景,可能不是真的。這只是抒情。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精致。詩以六句為主,有三句、四句、七句、八字句,朗朗上口,悠揚動聽。句中的“之”、“壹”、“二”等詞舒緩優雅。有時用疊字,有很強的音樂感。比如“船輕,風飄飄吹衣”“木欣欣,春水始流”。多使用對偶句,無論對錯,都恰到好處。描寫與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中國人生活的最後壹點是,陶淵明雖然退居農村,但不管他這樣做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他畢竟不同於勞動人民。無論是他寫《歸園》還是《歸園來Xi詞》,其實都是那個時代的現象,退居農村的不止他壹個人。然而,他的隱居卻造就了壹位作家,形成了壹種文學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歐陽修說:“金沒有文章,陶淵明《歸詞》只是壹首。”這種說法雖然言過其實,但可以看出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