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明代才女葉小鸞死於什麽?

明代才女葉小鸞死於什麽?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才女,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李清照。明末江南,死時年僅16歲的葉小鸞是文人中最著名的才女。葉小鸞本人也很有才華,她周圍的故事更具傳奇色彩。與其說是因為她的才華而出名,不如說是因為她死後的演繹。

對於晚明人來說,葉小鸞的名字流傳甚廣,這在壹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古典名著,尤其是小說和散文,都有金聖嘆的評論。但在明末,金聖嘆的算命功力和名聲遠遠超過了他的文學批評。

葉小鸞生活在明朝朱由校和崇禎朱由檢統治時期,明朝內憂外患已經衰落。雖然崇禎皇帝上臺後,除了宦官、平反冤假錯案、厲行節約之外,都下了很大力氣治理國家,但對於這個悲劇的末代皇帝來說,祖上留下的家產實在太薄了。

朝廷政黨爭鬥不休,百姓飽受旱災瘟疫之苦;內有不斷的農民起義,外有日益強大的後金。在這樣動蕩的局勢下,人們都“不問凡夫問鬼神”。金聖嘆走遍全國,號稱有30個女徒弟在黑社會。伏伏算命往往能道出主人的心事,信徒眾多。

葉小鸞自己英年早逝,她的父母請求金聖嘆幫助她。金聖嘆給葉小鸞父母的回信寫得很好,被當時的文人傳為佳話。金聖嘆說,《葉小鸞》原本是壹本關於月宮女侍的書,讓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的葉小鸞名揚江南。

葉小鸞是怎樣的才女?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用壹個著名的小說人物更好理解,那就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葉小鸞從小就被收養在月經之家。他多愁善感,非常擅長寫婉約的詩。在她的詩中,“春草年年綠,我心破孤墳”這樣的句子,被認為是曹雪芹寫林黛玉詩的風格之源。

葉小鸞的父母當時都很有名,他們都是貴族出身。她的母親沈壹秀在去世後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俗話說‘桂寒清露濕’。”孩子們應該說,‘楓樹又冷又紅。’我喜歡敏捷的時候,因為風而有柳絮。悲傷的丈夫!是長壽的標誌嗎?"。

可見,在沈壹秀看來,女兒雖然聰明,但早就有了“情深則不長久,智傷則已”的跡象。

這和林黛玉很像。林黛玉寫的詩雖然很美,但往往流露出壹種傷春悲秋的傷感情緒。而葉小鸞的個人詩集《起死回生》中記載了200多首詩、序、詩等雜文,無不透露著悲涼之情。

當金聖嘆為送上祝福,並回答葉的問題“妳有沒有瘋過?”,他答:“舍珠收漢玉,捐粉盒葬花魂。”把首飾盒裏的珍珠玉石扔掉埋花,是葉小鸞的妄想,也是《紅樓夢》中林黛玉“妄想”的代表行為。

這也是很多人認為葉小鸞是林黛玉原型的證據之壹。雖然曹雪芹與葉小鸞相隔壹個世紀,但曹雪芹生長在江南,大概在明末就聽說過這位才女。而金聖嘆關於葉小鸞愛世人的故事也很可能被他借鑒。

但葉小鸞家比林黛玉家傳奇得多,或者說葉小鸞家就是林黛玉。葉小鸞的養母張芊芊很有才華,但她死於抑郁癥,因為她的孩子死了,並且長期與丈夫分離。她的姐姐葉聽說她的姐姐英年早逝,死於悲痛。母親沈壹秀相繼失去了心愛的女兒,也帶著孩子的記憶死去。

就連的父親葉,在妻女相繼離世後,整日郁郁憔悴,最後帶著三個兒子逃入空門。

可以說,葉小鸞的家庭原本就是壹個典型的文人家庭,多愁善感。再加上明末社會動蕩,國破家亡,這壹家雖然上演了現實版的林黛玉,卻讓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