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威廉·布萊克《老虎》的象征意義分析

威廉·布萊克《老虎》的象征意義分析

以詩論詩”

——布萊克詩歌《老虎》的新解讀。

安曉紅

《老虎》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的壹首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的詩。老虎生動的詩歌意象和獨特鏗鏘的韻律受到讀者的喜愛,老虎神秘莫測的象征意義受到文學批評家的關註。評論家普遍傾向於認為《老虎》是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因為它是在法國大革命後不久出版的,充滿了火、錘、鏈、熔爐、矛等革命意象。如果從傳統批評中階級分析的角度來解讀,老虎自然被視為強大革命力量的象征。還有壹種觀點認為是歌頌造物主上帝的偉大。詩裏真是對造虎人表示敬畏:“妳那可怕的對稱[1]能造出什麽樣的神仙手和神仙眼?”事實上,這首詩的文本為我們提供了第三種解讀它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嘗試用新批評和原型批評更深入地解讀這首詩,我們會發現布萊克含蓄地表達了詩人關於詩歌創作和浪漫主義詩歌風格的想法。

壹、“虎”匹配“虎”的形象

布萊克將銅版畫與詩歌創作相結合。在他的虎印本中,“虎”字占了畫面的九分之壹,每壹個字體都是詩的五倍,在標題的下方是壹幅老虎的畫像,從而生動地勾勒出壹個兇猛可怕的老虎形象。然而,標題“老虎”是用舊拼寫“Tyger”而不是“Tiger”拼寫的。布萊克在當時兩種拼法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下故意選擇了前者,暗示詩中的老虎不僅是壹個具體的物體,也是壹個具有“獨特性和神秘性”的意象[2](106),是壹種象征。繼奇怪而可怕的老虎形象之後是兩只“老虎!”它們是對稱的,在詩的第壹行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泰格!" .就這樣,題、畫、詩* * *勾勒出壹只“可怕的對稱”老虎的形象。”可怕的對稱”,壹個描述老虎外貌的關鍵詞,出現在他的第壹首和最後壹節的最後壹行,成為揭開詩“老虎”象征意義之謎的壹把金鑰匙。顯然,“可怕的對稱”是壹對矛盾的修飾語。“對稱”壹詞是壹個與視覺藝術相關的詞匯,指的是老虎的身材和圖案包含了適當比例的平衡美和形式美。“可怕”二字意在強調虎平衡之美令人生畏,“虎”的形象“蘊含著壹種驚濤駭浪的力量和燎原之勢的恐怖”[2](106)。總之,“可怕的對稱”成了“老虎”形象的本質特征。

“虎”的意象首先與詩“虎”相壹致。第壹節和最後壹節幾乎壹模壹樣,除了想象和神秘的“老虎!”在第壹節。“老虎!”意象在最後壹句演變為詩人的現實主義作品《虎》和《虎》,暗示創作過程已經完成。此外,首詩中的“could”和末詩中的“dare”對稱出現在詩的首尾,旨在指出創作者要有耐心和勇氣去完成自己的創作,這兩種對立的狀態和風格必然遙相呼應。到目前為止,這種意義和形式上的圓形結構標誌著老虎詩歌形式中的“對稱”。

其次,在《虎》的“對稱”詩意包裹下,有壹種“可怕”的詩意場景,彌漫在《虎》的四句詩中。繼承了第壹句“老虎”的猜想和神秘:“是什麽樣的神手或神眼/創造了妳可怕的對稱?”詩的第二節繼續討論第壹節的問題,“妳眼中的火從何而來?/為什麽敢搶這個火?”,卻進壹步加深了與威風凜凜的老虎對應的“火”的視覺形象。關於火的原型意象,威爾萊特在《原型自然的象征》壹文中指出,火是“非理性的突然性和蔓延性”[3],即火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在可怕的大火中,在第三節,造物主開始用他的巨臂“扭曲老虎心臟的肌肉”。“扭”字寓意“暴力”,在行動上回應了第二節可怕的大火,也為第三節結尾令人生畏的“威武手腳”奠定了基礎。“恐懼”壹詞在英語中既有“令人敬畏”的意思,也有“可怕”的意思。恐懼在第四節完全演變成了“可怕”:“可怕的緊握”直到“死亡恐怖”。在第五節中,造物主對他可怕的作品微笑。創作者沒有被致命的創作嚇倒,而是呈現出滿意的笑容,這說明老虎的創作者比老虎更牛逼,“可怕”的詩意場景被推向高潮。

同時,他的微笑因為他創造了壹只象征邪惡和毀滅的老虎以及壹只象征善良和溫順的羊,使世界在“可怕的對稱”中有了永久的動力。正如布萊克在《天堂與地獄的婚姻》中指出的:“沒有對比,就沒有進步。吸引和排斥,理性和活力,愛與恨都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4]。”《虎》的主題“可怕的對稱”,也被觸動了。

我們解讀過,老虎的詩歌形式、詩歌語境、詩歌主題與“老虎”和“可怕的對稱”的意象是壹致的。至此,可以確定虎與詩歌創作有關。

第二,“虎”的意象蘊含著詩性的思想。

在得出“虎”意象是關於詩歌創作的結論後,我們慢慢走進“虎”的創作過程,試圖進壹步解讀其中蘊含的詩學思想。先破解《虎》中“虎”的創作者。在第壹節,“上帝的什麽樣的手或眼睛/創造了妳可怕的對稱?”(“什麽不朽的手或眼睛/可以框住妳可怕的對稱?)在這首詩的中心句找到切入點。“不朽”壹詞既表達了對“虎”本質的質疑,也反思了老虎創造者的不朽性。同時我們知道,詩畫中的“老虎”意象來自布萊克的“手”和“眼”。作為雕塑家和詩人,他是不朽的嗎?再看下壹行的“架”,有“形”和“概念”兩個內涵。如果把這兩條線連起來,也就是說,“老虎”的畫像是上帝之手塑造的,而“老虎”這首詩則是由第二視覺組成的,它的原創者是布萊克。第二節繼續探討造物主的特質:“他憑什麽翅膀敢去拼搏?”(他憑什麽翅膀敢向往?英文單詞“aspire”寓意熱切的希望和追求難以實現的遠大抱負的勇氣。具有這種特質的造物主不應該是上帝,因為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他是否敢於追求高不可攀的東西並不重要。而這種“敢打硬仗”的精神,並不完全是對布萊克作為英國浪漫主義先驅形象的最好概括!《老虎》這首詩問老虎的創造者,直到第五節:“是造羊羔的造妳嗎?“在這裏,羔羊不僅使人想起上帝之子,而且使人想起詩人的天真之歌。同時也可以參考當時的讀者[5](43)。19世紀,詩人普遍將讀者視為面對自己的作品,因為他們將閱讀視為壹種宗教活動。按此推理,“遊”可以理解為《經驗之歌》收錄的詩“虎”。另外,全詩中的“他”是小寫的。”他“指的不是上帝,而是像上帝壹樣的詩人布萊克。《虎》中對“虎”的創造者的確認,闡明了布萊克對詩人的定義:詩人不是萬能的上帝;但他像上帝壹樣是不朽的。

而詩人布萊克為什麽能像上帝壹樣擁有“不朽的手或眼”?“他憑什麽翅膀敢硬闖”?布萊克在信中寫道:“在沙灘上看到宇宙,在野花中看到天堂,在橡樹上看到天使大軍歌唱[6](1576)。”對於別人用狹隘的肉眼看到的東西,布萊克的視野可以無限延伸。“把它的光和銳度投向壹切,它穿透隱藏的事物,搜尋復雜的本質,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光來觀看,只靠自己的光”[7](55)這就是“布萊克被想象控制的第二視覺世界”[7](56)。作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布萊克將想象視為文學創作的源泉和人類生活的動力,將想象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沒有自然的宗教》和《壹切宗教為壹》中,布萊克宣稱“詩歌或創作的能力等於預言的力量”[6](1576),而這種包羅萬象的、洞察壹切的力量就是布萊克所說的想象力。在這裏,“布萊克宗教中的想象和上帝是壹體的”[7](54)。基於這種詩學觀念,布萊克在《老虎》的第三、四、五節中得到了《創世紀》中上帝創世的創作靈感。詩人布萊克憑借想象的翅膀,擁有神性和神力,像造物主上帝壹樣創造萬物。“什麽樣的臂力,什麽樣的魔力,/成功擰妳的心”。第三節的創作者捕捉到創作後,第四節的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壹個“鐵匠”:“什麽樣的錘子?什麽樣的鏈條?/什麽樣的爐子燒妳的腦子?這裏的“心”和“腦”象征著想象力發揮時感知和理性的共存和對立,以及他的《天真之歌》和《經驗之歌》中“天真”和“經驗”的共存和對立。至此,布萊克完成了《虎》的創作和《虎》的創作過程,並在《虎》意象中蘊含了浪漫主義的詩歌理念。

第三,布萊克的《以詩論詩》

布萊克反對新古典主義。布萊克鄙視新古典主義提倡的優雅、中庸、理性的詩歌創作標準。他認為這是“毫無疑問地告訴壹個白癡壹些非常清楚的事情”。他拋開理性,將靈感和想象視為“永恒的庇護所”。《虎》中“虎”的謎壹般的象征意義,使這首18世紀的詩酷似20世紀的意象派詩歌,充分顯示了布萊克與充滿警句的新古典主義的徹底決裂。同時,他在藝術上大膽打破古典詩詞的條條框框,《虎》中自始至終使用的四部抑揚格對聯或抑揚格對聯,取代了新古典主義規定的五部抑揚格英雄聯。而且大部分臺詞的四聲部分並不完整,以壹個額外重讀的音節結尾,這顯然不符合新古典主義中的規範。

泰格!

泰格!

明亮燃燒

在夜晚的森林裏,

什麽是我/凡人的手或眼睛

妳的恐懼/完全的對稱能形成嗎?

此外,新古典主義追求和諧、對稱和美學價值,而布萊克似乎更喜歡壹種崇高的情感。這種情緒源於壹種恐懼,這也是《虎》中壹只令人生畏的老虎形象出現在紙面上的原因。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在《崇高與美麗的哲學思想探源》中認為:“未馴服的力量是高貴的,因為它來自陰郁的森林,以獅子、老虎、豹子或犀牛的形式從咆哮的曠野來到我們面前[8]。”

以詩論詩不是布萊克獨有的。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中確實存在“以詩論詩”的現象[5](43),但長期以來我們總是視而不見。作為壹個隱含的主題,它不像詩人所關註的自然、民主、自由那樣顯而易見,也不是任何壹個詩人始終關註的話題,所以恐怕只有細心的讀者才能發現。比如華茲華斯的《丁登寺》,柯勒律治的《抑郁之頌》,雪萊的《西風頌》,濟慈的《古希臘甕頌》,都是詩人詩學理論的載體。

本文僅以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的《虎》為例,解讀“以詩論詩”現象。當然,詩歌是超越時空的,是超越固定的、有限的解讀的,本文所做的解讀只是眾多解讀中的壹種。

參考

布萊克。布萊克的詩[M]。章池衡,譯。上海:三聯書店,1999: 45

[2]唐美秀。布萊克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與反傳統意識[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3,(5): 106。

[3]葉舒憲。神話與原型批評[M]。Xi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87。

[4]王守仁。英國文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00。

[5]杜維平。以詩論詩:英國浪漫主義詩歌解讀[J].外國文學,2003,(4): 43

[6] G.E .本特利.祝銘震.布萊克的著作[M].倫敦:采摘& amp查托,1978:1576

[7]袁憲軍。布萊克的第二視覺世界[J]。外國文學,1998,(1): 55,56,54。

8莫裏斯·克蘭斯頓。浪漫主義運動[M]。利普胡克:布萊克威爾出版社,1994:49。

網上找的話,可以去壹些閱讀網站或者找教案看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