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泰戈爾[印度
手牽著手,彼此凝視:這是我們心靈記錄的開始。
這是三月的月夜;空氣中彌漫著指甲花的芳香;我的笛子被遺忘在大地上,妳的花環也沒有織好。
妳我之間的這種愛,就像壹首歌壹樣簡單。
妳微紅的面紗讓我陶醉。
妳為我編織的芬芳的花冠像贊美壹樣讓我著迷。
這是壹個想送人又想藏起來的遊戲;壹些微笑,壹些輕微的害羞和壹些甜蜜的無用的掙紮。
妳我之間的這種愛,就像壹首歌壹樣簡單。
沒有超越現實的神秘,沒有對不可能的需求;魅力背後沒有隱藏的陰影;黑暗深處沒有摸索。
妳我之間的這種愛,就像壹首歌壹樣簡單。
我們不偏離壹切話語,走入永恒沈默的歧途;我們不會把手伸向空虛,要求超越希望的東西。
我們付出的和我們得到的已經足夠了。
我們從來沒有貪婪到從歡樂中擠出苦酒。
我們之間的這種愛就像壹首歌壹樣簡單。
(顏屋譯)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的愛情觀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有人追求花與月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有人沈迷於愛情帶來的物質享受...然而,在泰翁的這首二首詩中,他所追求的另壹種愛情模式,卻用極其樸素的情感表達出來。正如詩中每壹段的最後壹行所揭示的,“妳我之間的這種愛,簡單得像壹首歌。”第1段寫道,這種愛是對人心的記錄。當然這顆心是金色的,所以愛情如“三月月夜”般美好,幸福如“指甲花”般甜蜜。第二段,詩客觀地指出,這種純粹的愛情,不過是壹種“想送舊藏舊的遊戲”。這種用“微笑”、“羞澀”、“甜蜜無用的掙紮”來表達愛的方式,看似那麽平淡無奇,卻足以體現愛情的單純。第三和第四首詩揭示了愛情的真諦,用警句詩規範了愛情的尺度。這種愛應該是平靜無私的,“沒有超越現實的神秘”;這種愛是真實的,“不追求不可能”;這種愛可以日月爭輝,“魅力背後藏不住影子”;這種愛情應該是光明正大的,沒有“黑暗深處的探索”。這種純粹的愛,歸根到底,壹定要掙脫私欲的束縛,“決不能貪得無厭,喜出望外”,“伸手向空虛要希望之外的東西”,讓“痛苦的酒從歡樂中擠出來。”詩人對這種“簡單如歌”的愛情的由衷贊美,無疑是對醜惡現實的蔑視和唾棄。
這裏要提到的是,泰戈爾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生活恰恰體現了他所描述的“簡單如歌”的愛情風格。回想當年,泰翁曾經有過初戀,也就是在赴英留學前夕,他愛上了壹個在英國接受教育的女孩,但這壹刻的初戀只給泰翁留下了甜蜜的回憶,但就他的社會地位和道德教育而言,他並不能夠和這樣的女人結合。最終,他被家人安排,在22歲時按照傳統習俗,在11歲時與同種姓的女孩結婚。但他並沒有把這段婚姻視為不幸,沒有表現出任何內心的痛苦,像普通人壹樣履行著自己的例行職責。當年出嫁時年少無知的姑娘,最後成了賢妻,泰翁也是忠君。妻子病重時,他日夜守護在她床邊,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她,直到她離開人世。正如這首詩所揭示的,“我們付出的和我們得到的就足夠了”。泰翁平淡的愛情婚姻生活,正是這種人生觀愛情觀的完美體現。當我們欣賞太翁壹生中寫的許多關於浪漫愛情的故事時,我們都被這位偉大作家高尚的人格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