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我在學校寫了壹首詩。

我在學校寫了壹首詩。

作為中國的考生,我們只在課本上讀到過詩歌的風格,卻從未真正感受過或創作過。畢竟高考作文說的是“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人生第壹次》第三集,叫“成長”,是壹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從另壹個角度講述了新意。這是壹群來自偏遠山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連過年都不能回家。片中說,這裏的孩子普遍早熟,即使父母離家打工,也不會流壹滴眼淚。學校給他們開設了壹門新課程——詩歌課。

雖然詩歌在應試教育中毫無用處,學校的老師和校長也考慮過禁止詩歌課,但校長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班級,因為誌願者說“學詩歌的孩子不會打碎玻璃。”

小索12歲。家裏有六個人。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山坡上的房子和壹頭牛。她是學校裏最小最安靜的孩子。他的生活就是照顧妹妹和家裏的牛。小索沒經歷過集體生活。上學沒多久,他就上了人生中的第壹堂詩歌課。

全班同學都在公交車上,老師教他們把樹葉卷成筒狀,從筒狀的小孔裏,用眼睛、鼻子、手、心去觀察和感受他們所熟悉的世界。課堂上,幾個同學寫下了人生中的第壹首詩,而小左直到作品集結束才寫出了自己的第壹首詩。

班裏那個靦腆的男生寫下了人生的第壹首詩:“盛夏,她忽冷忽熱,仿佛在生妳的氣。當妳希望天氣熱的時候,卻下起了小雨。她沒有放在心上,她只是在哭。請原諒她偶爾的小情緒。”把夏天比作少女,真的很精致。

回到家,小索又像往常壹樣回到田裏放牛,默默地寫下了人生中的第壹首詩:“閉上眼睛,我看到了綠色的風,它撫慰著山裏的樹,曬紅了我的小腿,親吻著家裏的白墻,把爺爺的玉米染成了黃色,但我不會告訴妳風變色的秘密。”

小索從小跟著姐姐長大,從來沒有享受過父母在身邊的日子。理智是令人苦惱的。寫完第壹首詩,蕭索的生活似乎有了壹絲曙光,詩歌成了他特別的表達方式。於是他寫下了這首歌:“種子,埋在大雪下,悄悄發芽;壹棵老枯樹在夜裏長出壹根新枝;而我,在父母看不到我的地方,靜靜地長大。"

靜靜的成長是感動,也是這裏孩子的生活常態。穆青雲也是這樣的孩子。原來她只和媽媽姐姐住在壹起。為了蓋房子,她借了錢,母親不得不去外地打工還債。為了省錢,姐姐考了當地的免費師範。

晚上的篝火晚會上,老師讓大家想壹想,自己以後想做什麽樣的爸爸媽媽,但穆青雲說:“我想做壹個自私的媽媽。我會教我的孩子,把我的愛留給我自己的孩子。因為我覺得我媽給姐姐留下了太多的愛。”

在壹個孩子天真幼小的心裏,他其實是非常渴望母愛的,但他也理解母親的艱辛,只能希望他以後成為壹個自私的母親。

回國後,她還專門為母親寫了壹首詩。她在和媽媽視頻通話的時候,給媽媽念過:“鳥是大鳥的孩子,白雲是藍天的孩子,路燈是夜的孩子,她媽媽去廣東的時候,我把鞋子放在她旁邊,因為我是她的孩子。”

聽到這首詩,穆青雲的母親哭著說,她委屈了孩子。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理解這種“抱抱轉身,我不能抱妳;放下磚頭,我養不起妳,也能理解母親的選擇。是詩歌讓她放下了心裏最沈重的包袱,願意靜下心來和媽媽說說話。

其實這樣的詩還有很多。誌願者說,這裏的孩子比他們的年齡更沈默。他們不會撒嬌任性,能見到父母已經是給他們最大的禮物了。

應該說,正是這樣壹顆封閉而憂郁的心給了他們詩歌的靈感,也是詩歌拯救了他們的孤獨。

看了這壹期,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快樂成長。但我們希望每壹位家長都能多關心自己的孩子,不要讓他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