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龔自珍著有《紀海雜詩五號》..
原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傷感向夕陽西斜延伸,遠離北京,騎著馬鞭向東,感覺是人在人間。
我辭職回家,就像從枝頭落下的花,但這不是壹件無情的事,化作春天的泥土,還能起到哺育下壹代的作用。
“落紅不是沒心沒肺的事,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濟海雜詩》第五首,描寫了詩人的離京之情。全詩分為兩部分,前兩句是第壹部分,後兩句是第二部分。
關鍵詞註釋
(1)不安的悲傷:離開京都的悲傷如水波壹般,也意味著作者內心的不平。強大:無限。
②鞭子:詩人的鞭子。東方是指東方的故鄉。天涯:指離京都的距離。
3落紅:落花。花是以紅者來區分的,所以落花也叫落紅。
4花:比喻國家。即:to。
通俗易懂的白話翻譯
離別的蒼茫悲傷向遠處的夕陽延伸。當我離開北京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鞭子向東壹揮,我就像壹個人在世界的盡頭。我辭職回家,就像壹枝落花,但也不是壹件沒心沒肺的事。變成了春天的土壤,也能起到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創作背景
這組詩寫於清道光十九年紀海(1839)。龔自珍今年辭職,從北京南回杭州,然後北上接家人。在從北到南的往返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思緒萬千。他即興創作了壹首又壹首詩,就這樣誕生了。路上,龔自珍壹有感覺就寫下來,扔進了籃子裏。他惜詩,315詩不丟京城。
文學欣賞
當時作者憤然辭職,離開親友,滿腹心事。“浩浩蕩蕩”這個詞不僅表現了悲傷,還包含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怒、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復雜的思想感情。
"巨大的悲傷離開了白天。"離別的悲傷已彌漫天地,難以禁止。更何況夕陽西下,詩人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如果用短語結構分析其意義,以“離愁”為中心詞,那麽“威武”就是“離愁”的定語,“白日斜”就是“離愁”的補語。《白日放晴》的意思是作者帶著悲傷回到南方,因為悲傷困在胸中,所以他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太陽就要落山了。這裏不選“夕陽”,選“白晝”,與作者當時的心情不謀而合,也隱喻了當時國家逐漸衰落的社會現實。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詩人往往喜歡把夕陽作為壹種自然現象,壹種轉瞬即逝的青春象征,來表現相思之苦或離別之痛。“手牽手在河梁上,遊子黃昏會做什麽”(《古詩》);“我將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李白《送別朋友》);“思來想去,千裏煙波,黃昏沈沈,蒼穹茫茫”(柳永《雨霖鈴》);“夕陽在,柳暗花明”(辛棄疾《摸魚》)。“把鞭子向東嗚嗚叫,意味著世界末日”。“唱鞭”指的是詩人的鞭子,“東指”指的是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也就是世界末日”的意思是離家還很遠。在舉起鞭子的地方,前方是天涯海角,離首都越來越遠。元代馬致遠《景甜沙》寫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造人。古道西風瘦子。夕陽西下,斷腸人遠。”龔自珍的多層次描寫法,類似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是龔自珍的“鞭指東方,意為天涯”,並沒有直接稱自己為“斷腸人”。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改良主義先驅。27歲升官,38歲進士。曾任內閣秘書、宗仁院主任、禮部主任。他主張革除營私,抵禦外侮,壹度全力支持林則徐禁絕鴉片。他在48歲時辭職,回到了南方。次年,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猝死。其詩主張“改法”“改畫”,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敗,充滿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第壹班”。著有《定安文集》,文章300余篇,詩歌近800首。今天收藏的是龔自珍全集。名詩紀海雜詩***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