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人生的風景如大海的風浪【愛情詩見證的醉生夢死】

人生的風景如大海的風浪【愛情詩見證的醉生夢死】

摘要:當初司馬氏執政,司馬氏與曹魏集團鬥爭,通過殺戮來消滅異己,從而制造高壓恐怖氣氛,以此來說服民眾。在這種政治形勢下,當時的許多文人都采取了避世自救的態度。本文從阮籍代表作《懷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來解讀阮籍的酒人生。

關鍵詞:正始文學阮籍醉生夢死《情詩》

那是壹個混亂的時代,統治集團的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很多正直的人無辜的被殺害。許多人隱居在山川之中。再加上玄學盛行,喝酒吃藥成了這個時期的時尚。更有甚者,裝瘋賣傻救自己壹命。這個時期是歷史上的開端時期。正始文學中有壹顆璀璨的明珠,那就是阮籍。

阮籍,三國魏時期的文學家、思想家,竹林七賢之壹。相傳《酒鬼》是阮籍寫的壹首曲子,可以用來概括他的壹生——酒鬼的壹生。

阮籍嗜酒如命,性格豪放,輕視禮儀。“嗜酒如命,善彈琴,飲酒彈琴,常出長音。當他驕傲的時候,他忘記了自己的身體,甚至立刻就睡著了。”據《晉書(阮籍)傳》第十九記,他也可以是藍眼,見人有風俗習慣。所以禮法之人,若為敵則病。小姑嘗省親,相見道別。或嘲諷之,曰:“禮為我惡乎!”據說他也“經常壹個人開車,不是因為路和車軌不好,是流著淚回來的。”

阮籍表現得像個酒鬼沒錯,但阮籍是個人才,絕不是個普通的酒鬼。生活在魏晉時期的他,既看到了官場的黑暗和危機,又應付不了統治者時不時的籠絡和拉攏,所以總是采取與當權者保持距離的態度。面對殘酷的漢魏交替和司馬氏父子殘酷血腥的高壓統治,他不願像其他名士壹樣被卷入政治漩渦,成為謀反者改朝換代鬥爭的犧牲品。於是,他壹方面目睹了司馬家的卑鄙與兇殘,另壹方面又為了自保而“不藏人物”,用放蕩的外表掩蓋內心的憂慮與苦悶。這種焦慮和壓抑,在他的代表作《懷詩》中就可以見證。

在《詠懷》中,有壹些作品表現了他的抑郁和焦慮。這些作品並沒有解釋造成這些抑郁和焦慮的具體背景,只是籠統地提了壹下原因。例如:

晚上睡不著,坐起來彈琴。薄簾望明月,清風吹胸。在野外,孤獨的洪在北林中歌唱鳥兒。流浪的時候會看到什麽,擔心的時候會難過。

詩的前半部分描寫了詩人孤獨苦悶的形象和夜晚的環境。開頭用王燦七傷詩中的“夜不能獨眠,衣帶觸琴”這句話,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詩人孤獨苦悶的自我形象。詩人似乎有壹種說不出的痛苦,困在心裏,以至於睡不著,坐起來彈琴,排解內心的孤獨。“明月”與“清風”的美景,增加了他持續的憂慮,反映了他孤獨苦悶的心境。又以野中孤鴻的哀號和林中飛鳥的哀鳴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寂寞和憂傷,並暗示了險惡的社會政治環境,微妙地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焦慮,揭示了詩人對現實的認識。詩人將自我形象置於壹個悲涼的景物環境中,含蓄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孤獨、苦悶、悲傷、仿徨的心情。詩歌表達主題的方式晦澀曲折。其實這與險惡的社會政治環境有關。正如李善所說:“繼承人總怕被人誣蔑,怕遭遇災難,所以總擔心自己的生活。我雖立誌嘲諷,但文字多有隱晦,百代之下難測。”

這種孤獨、寂寞、傷感構成了《詠懷》這首詩的基調,它來自於詩人對自身生存困境的深刻體驗。面對極其惡劣的生活環境,阮籍始終處於恐懼和憤怒之中,他在詩中反復吟誦:

日復壹日,日復壹日。把顏色改成正常,精神就消失了。胸中有湯有火,變化是壹樣的。萬物皆無限,知難而求全是不饒人的。但我害怕在壹瞬間,靈魂會隨風飄散。我壹生如履薄冰,但我很擔心

“胸中有湯有火”“壹生如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他內心的焦慮和恐懼。

當內心的苦惱和矛盾在現實中無法解決時,他轉而去追求超越現實、拋卻塵世的情懷。這樣,《詠懷》裏就有些神仙了。作為其第八十壹條:

從前,有壹些崇拜人類和喬松的神仙。?在九個太陽之間學習,升入雲端。人生幸福長久,百年不言自明。白天,我跌入山谷,我再也不會面對它。如果是遺作,會飄到明朝。。

這首詩所揭示的神仙境界,本來是壹種虛無縹緲的憧憬,但歷史上很多人卻把它作為與現實相對的美好理想來追求。通過這種追求,他們表現出對自由境界的向往和對自身人生價值的肯定。思想上,阮籍崇拜老莊。壹方面是鑒於當時險惡的政治形勢,他需要采取謙和的人生態度,道家思想恰好可以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另壹方面也是受到當時玄學盛行的影響。他的遊仙詩充滿了難以超越現實生活的苦悶情緒,具有以往遊仙詩所沒有的冷、深、滴的審美特征。以往的遊仙詩,大多是表達詩人進入仙境的快樂,對仙境的環境和生活場景進行布局和渲染。在阮籍的作品中,抒情主人公不再以遊仙的主體進入仙界,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他所描述的理想境界。例如,它的第19:

西方有美女,而如果太陽是白色的。我穿著修身的西裝,左右各穿壹件黃色的衣服。秀容瑤姿美,風微微震動。登高望遠,舉起手如朝陽。雲間寄語,揮袖而飛。漂浮?恍惚中,我環顧四周。快感不交,文字感傷。

“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她有壹種難以言喻的美,超越各種現實關系,自由飛翔。“美人”的人生境界是阮籍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詩歌的主旨是表達對這種理想境界的向往。阮籍遊仙詩刻意拉開抒情主人公與仙界的距離,無非是為了表達他追求精神自由但又不超越現實的人生情懷。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酒的關系》中明確提出“他詩中也說神仙,其實不信。”

有人說,阮籍是從少年入世到老年,從少年信仰儒家到中年信仰道家而誕生的。而造成這壹切變化的原因,其實是險惡的政治環境,讓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無法實現。在士大夫壹貫采取的“窮而能濟天下”的態度指導下,魯迅先生在《玄學》中說“他的飲酒,不只是由於思想,而多半是由於環境”。但如果妳像阮籍壹樣聰明,又怎麽能真正做到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外呢?他依然關註著外面的世界,從不停歇,所以他會借助他的“永懷”來抒胸,在路的窮處大聲哭泣。阮籍的醉,阮籍的狂,阮籍的哭,只是壹個智者在亂世的必然選擇。因為不喜歡,所以裝醉,因為清醒,所以痛苦,因為痛苦,所以哭了很久。透過他醉酒後的哭泣,我們看到了他優雅之下的無奈和痛苦。因為優雅,所以痛苦更深;因為痛苦,優雅更殘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內心的沈重壓抑造成了人格的扭曲。他對倫理的蔑視被別人視為瘋狂。其實他深深意識到,保守虛偽的倫理道德是統治者禁錮學者、束縛百姓的工具!所以他的瘋狂其實是對整個封建社會制度的深刻批判!“無英雄則立子名”讓我們看到了壹個總是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形象。即使他裝傻,他的愛國熱情也不會改變。

阮籍的率真瀟灑,他的瘋癲不羈,他的苦悶淚水,都隨著那段漫長的時光而煙消雲散,但我們可以聽他的《醉生夢死》的音樂,感受到偽裝者的痛苦,感受到他珍貴的童心,對自由的渴望,對生命和信仰的執著,引導我們去追尋隱藏在瘋癲表象下的真正的人道主義,尋求真正的人文關懷!也許,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這就是阮籍的酒人生帶給我們的。

參考資料:

[1]晉書?傳記十九。中華書局,1974。

【2】晉書?阮籍傳。中華書局,1974。

[3]李善註。作品精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4]馬主編。中國古代文學歷史。

[5]魯迅。魏晉風度與文章、藥與酒的關系。

[6]丁觀之。阮籍中國哲學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