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朝鮮的左撇子,但因直言不諱,觸怒權貴,被貶至化州(今華縣),掌管祭祀、儀式、學校、選舉、醫療、考試等事務。
甘源元年(758年)六月至甘源二年(759年)秋,唐肅宗參軍,任化州刺史。
杜甫和李白被稱為“杜麗”。為了區別於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即“小杜麗”,杜甫和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常被稱為“老杜”。
擴展數據
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
第壹,體現對生活的高度概括,明確表達感受。
詩人善於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或事,進行藝術概括,反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質,表現詩人鮮明的愛與恨。
比如軍車店,三個官員,三次告別,三首羌村詩,五百字永懷從北京到豐縣。
第二,描寫事物真實細膩。
真實具體地描寫客觀現實是杜甫詩歌尤其是敘事詩的重要藝術特色。
比如《北伐戰爭》中,看到孩子回國後生活貧困的情形的描寫;在《辭舊迎新》中,對老兩口無限悲傷的心理狀態的描寫。
第三,主觀傾向在客觀敘事中。
詩人善於把主觀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對客觀事實的描寫中,讓人物自己用事實說話。
比如《石頭挖溝機》就是壹首揭露官員殘暴、反映百姓疾苦的詩。
前四句寫“晚上有官員抓人”的場景;中間十六句,寫縣官咆哮,老婦痛哭的場景;最後四句,寫老婆婆被帶走,媳婦泣不成聲和老人告別的結局。
第四,高度凝練豐富多彩的語言。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的運用上極其成功,這是詩人借鑒古代詩人和民間語言,以及天才的創造和刻苦訓練的結果。
杜甫詩歌的主要特點是廣闊、簡練、準確、多彩、通俗、自然。
杜甫詩歌的通俗化、自然化,主要是指杜甫善用俗語。
此外,詩人還善用壹些高雅優美的語言,把事物的情態寫得惟妙惟肖,如“纏綿戲中蝶舞,嬌鶯在家剛啼”。
第五,杜甫的詩歌完善了多種詩體。
杜甫的詩歌有多種風格,幾乎每種風格都有名篇,而且由於他的運用和創作努力,各種詩歌在他的創作中期都有所發展。例如,樂府詩已經從過去發展到壹種新的標題樂府(如“壹家汽車店”和“悲傷的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