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寄語張總理。
唐孟浩然。
秋水上漲,幾乎與岸邊融為壹體,把水天混淆與天空融為壹體。
雲土地上的小澤水汽蒸騰白茫茫,海浪似乎要撼動整個嶽陽。
我要渡水去找船和槳,返家的神聖時代真是慚愧。
閑坐著看別人辛苦的河釣,只能羨慕魚裏釣到的魚。
註意事項:
①宰相張:即張九齡。開元二十壹年(733),中書侍郎張任與中書簽約,次年遷中書令。孟浩然前往京城,用這首詩向張“進貢”,希望能引用。他的詩委婉含蓄,沒有壹絲“罵人”的痕跡,特別精彩。希望,壹個“親”。
(2)寓意:包容廣闊的空間。太清:天空。古人認為天空是由清淡之氣組成的,所以叫太清。韓、劉向《長籲短嘆·行旅》:“如王乘雲,清不勝天。”
3雲夢:澤明,見仁見智。說到奔爾澤,雲在江北,夢在江南;當妳說雲夢其實是澤的時候,妳可以說是雲,也可以說是夢。壹般在湖北江陵、安陸以南,湖南嶽陽、華容以北的廣大地區,然後沈積為土地。
4端住宅:平面住宅和休閑住宅。《梁書賦·趙傳》:“終日居宅,享司,雖舊,極古今。”聖人:指賢明的皇帝,這裏指太平盛世。
⑤賢愚:《漢書·董仲舒傳》:“古人雲,‘寧退而築網,不在林中釣魚’。”另壹本書《淮南子說荀琳》說:‘與其在河邊釣魚,不如回家織網。’"
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漲得和岸邊壹樣平。
廣闊的湖像天空壹樣清澈。
大地茫茫多霧,蒸騰是雲夢,小澤,
洞庭驚濤拍岸,震動了嶽陽古城。
我想穿過這個湖,
住在家裏,擔心和羞愧的智者。
我看著漁民在湖邊釣魚,
我羨慕魚兒徒勞地上鉤。
升值1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方回《應呂魁穗》註:“鄧禹嶽陽樓,此詩寫於毯門墻間左序,右書為杜甫詩,後人不敢復誦。劉長卿有壹句話叫‘浪在飄,中流無陽’,在國際上不太流行。他知道。”可見其影響力之大。然而,對於整篇文章,詩人並非沒有批評。如王朝的查說:“詩的後半句沒有勇氣,第六句尤其不著邊際。”其實要真正理解前四句的意象,也要從後四句開始。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山水作品,而是壹首幹詩,是浩然在開元二十壹年(733)向張九齡求援時所作。浩然不是無動於衷,而是有很多感觸,尤其是這首詩。
詩的五六句引自《論語·太伯》:“國有道,窮而恥;國家沒有辦法,又富又貴,可恥。”“我比妳們這些政治家更懶惰,我感到多麽羞恥”,這似乎意味著在壹個不知名的地方是可恥的;但若無事可做,怪不在己,而在“我欲渡,卻尋不到舟”,自視甚高,有時不用言外之意。他是否明智很值得懷疑。七八句話,全是解說員引用《淮南子說荀琳》“不如回家織網,不如近江打魚。”但是,詩歌為什麽是,眾說紛紜。其實淮南的比喻更進壹步:“妳做了,就叫破(治);不做就叫亂,意思是亂的關鍵在於行為是否恰當。浩然用了上壹句,卻隱含了下壹句的意思。湖邊的垂釣者當然有工具可以依靠,但是他們沒有什麽可以依靠的,想不依靠也要進步。在這個世界上,可以說他們是不幹的。然而,另壹方面,握著政治把手、通向和平的張總理,卻只有壹條路可以“回家”,不用我幫忙。合適不合適?可以看出,這首詩的後四句雖然看似自慚形穢,實際上卻很憤怒,只是因為獻詩求推薦而有所克制。這種內斂而又激烈的感覺,使得詩人眼中的洞庭湖又有了另壹番景象。
不妨還是比較壹下杜甫的詩。年邁孤獨的杜甫憂國憂民。他眼中的洞庭,是“東有吳國,南有楚,能見天地無盡飄”。在宏大的場景中,有壹種陰郁的基調,有壹種動蕩的預感。孟的詩也是宏大的,但給人的感覺是浩浩蕩蕩的。中秋八月,湖水清澈,但這“平”蘊含著宇宙的生機,直而太清——天空是混的,所以湖水雖平,但水雲之氣雄偉,從遠處蒸騰。湖邊的嶽陽市似乎也被水勢所撼動。前四句在描寫中由遠及近,由居高臨下到勢均力敵,壹步步展現平湖深厚的內力,覆蓋天地的氣勢。我不是說要把湖看得肅然起敬,而是它湖景的個性化形象確實和肅然起敬的內斂不公有關。洞庭廣闊的水勢,在許多方誌中都可以找到,如《嶽陽陸生誌》:“蓋嶽陽居湖東北,常偏南。夏秋漲水,浪如鼓,日夜不息,岸常崩。”詩物離不開客觀物,所以孟、杜甫筆下的洞天主要是宏大的。但從兩部名著的不同色彩中,我們可以再次理解山水描寫與詩人心態的關系。
欣賞2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北部。張丞相指的是張九齡。這是禮物,詩人希望時任中科院書記的張九齡引用。但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感嘆茫茫洞庭湖無舟,接近深淵的感覺,曲折地表達出來。與此同時,原本要在這裏表達意義的洞庭湖,卻像壹幅風景畫壹樣被潑墨描繪,展現了八百裏洞庭湖的遼闊壯闊。
首先指出季節,此時是“八月”,湖水溢出。可見當年秋洪洶湧,“平”字說明湖水泛濫,漫過堤岸,導致湖水與岸邊持平。洞庭原名八百裏,水勢浩大,水岸相連,幅員遼闊,氣勢磅礴。此時,詩人遙望洞庭,不僅水岸齊,而且水天相接。擡頭望去,天空倒映在湖面上,似乎湖面上滿是天宇,可見其大,“混得太清”,可見其廣。如此壯麗的湖泊充滿了自然的風暴和洶湧的波濤。古老的雲夢澤仿佛在波濤洶湧中沸騰蒸騰,雄偉的嶽陽城仿佛被巨浪撼動。壹個“蒸”字,壹個“抖”字,至關重要,自然湖泊頓時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止的地理獲得了飛翔的氣勢,顯示了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
關於作者: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田園詩人,世稱“孟襄陽”。因為他沒當過官,所以也被稱為“孟山都”。浩然不太賢惠,喜歡幫助有困難的人,以詩為業。四十歲那年,我訪問首都,唐玄宗吟誦他的詩,達到了“我因失策被賢明的統治者放逐”的語言。玄宗道:“既然卿不求官職,我也不曾棄卿,妳為何誣告我?”他獲釋後隱居在鹿門山,寫了200多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