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從三月三半農詩會回來,這次是在江陰大劇院舉行的。因為離我住的地方不遠,聽朋友介紹就過去了。票是內部給的。我不知道,所以我沒有。我在門口站到7點半,和朋友壹起進去了。
我不想多說。從7.30-10.30大概用了三個小時。壹開始有壹千人左右,後來就稀稀拉拉了。大多數人中途離開。內容是詩歌朗誦穿插了壹些搖滾民謠,整體表現壹般,但加了幾段讓人覺得很慘很莫名其妙的表演後,感覺很糟糕。激動的時候差點把礦泉水瓶搬上舞臺。平心而論,讓詩歌看起來像壹場音樂會是非常困難的。就說那些詩吧,對人的聲音要求挺高的,吐字清晰,抑揚頓挫的表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先不說深奧的詩詞本身,當然也要考慮到鑒賞能力不高的受眾。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尊重主辦方的努力,希望更多的人投身於弘揚文化傳統。
現代詩我不太了解,但有些也是很多著名的經典詩詞,多出現在初高中語文課本上,所以都能朗朗上口。徐誌摩——再會劍橋,劉半農——教我如何懷念她,余光中——鄉愁,舒婷——致橡樹;戴望舒——雨巷,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倉央嘉措,普希金,泰戈爾等。,還有壹些國內外不知道作者的詩。總之,覺得好聽的詩不言而喻,可以流傳很久,通俗易懂,所以婦孺皆知,廣為流傳。後來也接觸了壹些當代的詩歌,但總覺得有壹種趨勢,除非很難懂,否則不叫詩,而且極其深刻博大。有時候看了所謂的詩,我都要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正常。我認為詩歌作為文化的載體,如果脫離生活和大眾,只能是沙中之堡,海市蜃樓。如果是這樣的話,也難怪江湖發展越來越差,觀眾也少了。
即使最聰明的人也是愚蠢的,歡樂的聲音是響亮的。世界上的道理和定理最簡單,似乎壹目了然;大多數高科技的東西都很容易理解和操作;優秀的設計簡單明了,幾行幾個字。那為什麽我們當代的詩歌不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