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相關題型,對幾道古典詩詞鑒賞題的提問角度進行簡要論述,以期為考生提供幫助。
首先,從關鍵詞提問。
理解詩歌中的關鍵詞是欣賞詩歌的第壹步。只有充分理解古典詩歌中的關鍵詞,才能更準確地欣賞詩歌。所以,理解關鍵詞就成了古典詩詞鑒賞的壹個提問角度。
比如:1。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詩後的問題。
木姜飲
白居易
壹輪夕陽漸漸沈入河中,半江綠半綠。可憐九月初三夜,露珠如珠月如弓。
問題:夕陽照在河上,詩人說的是“鋪路”,而不是“拍照”。表達效果如何?
解析:古典詩詞往往在景物中蘊含感情,每首詩都有其意境,意境與意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充分理解詞語,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境。詩中說,此時太陽接近地平線,幾乎照在地上,用“鋪路”更準確、更形象。“店”字的使用,更能表現出秋天夕陽的柔和,河水的平靜,給人壹種閑適的感覺。
第二,關鍵句提問。
所謂關鍵句,是指詩歌中的“詩眼”句,即能揭示詩歌主題和藝術內涵的句子。這些句子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著關鍵作用。只有準確把握這些關鍵句子,深入分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詩的關鍵點,進壹步把握全詩的內涵。
比如:2。閱讀下列單詞並完成測試。
耿樓子
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細眼薄,雲殘,夜長枕寒。
梧桐樹,半夜下著雨,不離不棄的愛好苦。壹夜又壹夜,壹個又壹個,空空的臺階墜向光明。
問:“梧桐樹,半夜下雨,離別情苦。”妳什麽意思?抒情的特點是什麽?
解析:此題提問角度是鑒賞古詩詞的關鍵句。這句話在文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意思是:秋天的深夜冷雨,滴落在梧桐樹上,這離別誰能理解?指出這首詩的內涵。這句話用的是人們所聽到的,描寫的是風景,感情與風景融為壹體,情景交融。壹直滴到天亮,沒有連綿不絕的秋雨,就像主角的別離壹樣連綿不斷。
第三,懷疑詩歌的意境。
詩歌意境是詩人通過各種意象的創造和聯結而形成的詩歌藝術境界。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或畫面有機結合而形成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它極具傳染性。詩歌鑒賞重在理解詩歌的意境。如果妳能理解詩歌的意境,妳就能準確地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或感情。因此,探索詩歌的意境就成了壹個考查點。
例:3。閱讀下列單詞並完成測試。
愛上花的蝴蝶
晏殊
門檻菊愁煙淚,簾輕寒,燕子飛去。明月不知離愁恨苦,斜照竹戶。
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自上高樓,望天涯。想送五顏六色的文具和尺子,哪裏知道?
問題:(1)在《詞》第壹部中,詩人是如何表達“留恨”的辛酸的?
(2)“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上高樓望天涯。”句子的意境
解析:(1)省略。(2)本題提問角度是欣賞古詩詞的藝術境界。答:壹夜之間綠樹因西風雕零,可見西風寒心,景色蕭瑟,人的孤獨交融。不僅如此,詩人還出人意料地表現出壹種廣闊無垠的境界。“壹個人在高樓裏,看世界末日。”從窄小簾院的悲涼到寬廣境界的憧憬。所以三句話雖然包含了妳看不到的傷感和憂傷,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壹絲細膩頹廢的氣息;語言清潔領先中國,使用純線描。氣象浩瀚,境界高遠。
第四,提問來自表達技巧。
古典詩歌非常註重表現技巧。欣賞詩歌,也要辨析詩歌的表現手法。要準確辨析詩歌中使用的表達技巧,必須掌握各種表達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關修辭,掌握相關術語。在試題的設置上,疑點往往是描寫性或抒情性。
例4。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測試。
首都的早春:到張繼
韓愈
大道上方的天空中有許多絲,它像黃油壹樣細膩濕潤,遠眺的草地依稀相連,但在近看卻顯得稀疏。
這是壹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於綠柳的晚春。
問題:詩人從哪些方面描寫早春草的顏色?(2003年赤峰統考)
解析:本題提問角度是欣賞古詩詞的表達技巧。首先,詩從變化的角度寫了草的有無。遠遠望去,有壹絲淡淡的綠色,那是早春的草色。走近了就看不出來了。拍下遠方和遠方,在空氣中傳遞精神。其次,將“煙柳”與“春草”進行對比,以朦朧之美突出早春草色。
第五,來自思想感情的質疑。
情感對於詩歌就像人的血液和花朵的水分。這是詩歌的生命。古人雲:詩言誌。不管詩人用什麽方式寫詩,都是在抒發自己的感情。所以欣賞詩歌,要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須知人論世,了解相關的時代背景,把握詩歌的意象,以人為本,細細品味詩人的情懷。在試題的設置上,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往往令人生疑。
例:5。讀王安石詞《浪淘沙序》,完成試題。
伊和魯都失敗了,他們都經歷過貧窮。壹個是漁民,另壹個是農民。如果當時沒有遇到,妳就是英雄。
唐舞偶遇,風為虎雲龍。王星只是在開玩笑。直到幾千年後的今天,誰在爭功?
註:是指幫助唐滅夏的伊尹和幫助滅商的魯商。王安石填了這個字,正在進行變法。
問:這是壹首關於歷史的詩。所有關於歷史的作品都要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對王安石怎樣的感情?(通遼2003年統考試題)
解析:本題提問角度是欣賞古詩詞的思想感情。本文認為,伊尹和呂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除了他們自身的才華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開明。王安石當時正在推行自己的變法思想。當然,他首先得贏得宋朝皇帝的支持。所以,這個詞表現了王安石的希望,也表現了他執行批註的決心和勇氣。
6.從風格和體裁上質疑。
風格是詩人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鮮明的藝術特征和創作個性。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風格,同壹位詩人在不同的創作時期或不同的作品中也有不同的風格。因此,鑒賞詩歌的風格成為高考的壹個疑點。
例:6。閱讀下列單詞並完成測試。
臨江仙?蘇軾晚上回到臨高。
晚上喝了東坡,醉醒了,回來仿佛是半夜。這孩子呼吸急促。妳甚至不應該敲門,只是聽聽河水的聲音。
我討厭這個身體很久了。我什麽時候會忘記營地?夜裏風平浪靜。從那以後,這只船就離開了人世,江海度過了他的余生。
問題:(1)作者蘇軾開創了宋詞派的風格。我們讀過他的代表作。
(2)這個詞是詩人在寫作手法上常用的。
(3)此字藝術風格為(2003年淄博統考)。
解析:本題提問角度是欣賞古詩詞風格及其他。參考答案:(1)大膽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中秋節;(2)無聲以聲立,靜景以動景立;(3)大膽優雅。
七、從懷疑的形象分析。
和小說、戲劇壹樣,詩歌也可以塑造意象,但不同的是,詩歌中的意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抒情主角,而且大多是詩歌中描繪的場景或事物。無論如何,詩歌中的意象充滿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只有真正理解詩歌的意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因此,對詩歌中意象的分析成為高考的壹個疑點。
例:7。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測試。
江雪
柳宗元
那些山中沒有鳥兒飛過,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蹤跡。
河上的壹只小船,壹個漁夫穿著他的網蟲蛾;獨自垂釣,不怕冰雪襲擊。
(1)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環境。
(2)試對“李翁”形象進行簡要分析。(2002年包頭統考試題)
解析:本題提問角度是分析古詩意象。通過閱讀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句描述了壹個廣闊,寒冷和安靜的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老漁翁不畏嚴寒大雪,忘記壹切,專心捕魚。雖然他的身體是孤獨的,但他的性格卻特別清高傲慢,甚至有點令人肅然起敬。這種被照亮和美化的漁父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在現實生活中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八、從概念結構上懷疑。
欣賞詩歌的首要條件是理解作品,即理解詩歌的整體結構,包括詩歌的寫作立意,以及詩歌常用的結構方法,如即興、抒情、由事變議等。因此,在讀詩時,不僅要註意借景抒情、托物言誌等寫法,還要註意詩感上的單元劃分、結構的概括和前後的照應。所以分析詩歌的結構就成了高考的壹個疑點。
閱讀下面的單詞並完成測試。
詠梅陸地之旅
橋外橋外,梅花孤花孤,不管。暮色降臨了,梅花無可奈何,已經疲憊不堪,還要經受風雨。
梅花不想去爭著綻放,花兒的羨慕和排斥都不在乎。即使秋天過後,被磨成泥土,又變成塵埃,梅花仍然像往常壹樣不斷地散發出香味。
問:這個詞如何表達詩人的誌向和情操?(2003年成都統考試題)
解析:本題的提問角度是分析古詩詞的結構。
全詞采用托物言誌的手法,詞句寫出了梅花的風格魅力,寫出了梅花的高風亮節。其實這是作者的自我寫照,表現了這個人性格的骨膠,從不與爭寵、阿諛奉承的人交往的性格,不怕阿諛奉承、破壞的驕傲。
9.來自語言藝術的質疑。
詩歌的語言是構成詩歌的基本要素,就像文學之門壹樣。只有充分欣賞語言,才能探索文學殿堂的真善美。因此,對選詞造句的技巧、修辭格的運用及其效果、語言的生動性、傳神性、含蓄性、簡潔性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的評價,都成為高考的考點。
例:9。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測試。
茄科的藥用植物
張喜安
是為了嘉禾的小勞損,帶病睡覺,不去政府開會。
《水調》喝著酒聽了好幾遍,下午醒來就醉了。送走春天,春天何時歸來?近黃昏鏡,傷心往事歲月,過去未來空。
沙上、禽池上,雲破月作影,重簾遮燈,風不定,人先靜,明日應滿紅。
問題:(1)這個詞的第壹部片子裏,“春春什麽時候回去”這句話裏的兩個“春”字結合上下文有不同的意思。前者的“淳”指的是後者。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雲破月作影”,“鬧”字使境界盡出。“請從煉字的角度談談‘儂’字的妙處。
解析:本題提問角度是考察和欣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
(1)的前壹個指的是季節,壹個偉大的春天。後者指的不僅僅是飛逝的時光,還有美好過去的青春時光。以及(2)在壹個有月多雲的晚春夜晚的具體情況下,雲層籠罩,暮色迷茫,花的豐富性未必能充分展現。但是突然,出乎意料的,雲開了天,皎潔的月光突然出現在大地上。再加上風的幫助,不久前的花在月下被壹掃而空,使它們的美麗和美貌壹下子蕩然無存,自然給世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寬慰。壹個“儂”字傳達了這種獨特的情態。
X.從典故的使用來懷疑
古人在作品中經常運用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或生動強烈,或含蓄曲折。典故的運用不僅能使語言簡潔,還能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所以高考題在運用典故時常被質疑。
例如:10。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與我妹夫短暫但愉快的會面“偶然相遇,只是為了分別”易立
經過近十年的戰亂和流離失所,成年人不期而遇。我第壹次不知道第壹次看到我的名字時我很驚訝,我叫著我的名字想起了那張蒼老的臉。
說著離別後的世事變遷,壹直在說著黃昏時分的廟堂鐘聲。明天妳要去爬秋山的老巴陵路,不知還有多少重?
問:在“所有與潮汐壹起發生的事情”中,“海的事情”是什麽意思?作者如何說再見?
解析:本題提問角度是考察和欣賞古詩詞中運用典故的藝術。這裏的“滄桑”運用了滄桑的典故,展現了個人、親友、社會這十年來的變化,也透露出作者對社會動蕩的無限感慨。
作者在詩中並未使用“別”字,而是想到了晚秋,表弟在重山阻隔的巴陵路上遠行的壹幕,表現出“後會無期”的惆悵心情,與“十年不亂”的第壹句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