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評價“第三代”詩歌群體的詩歌創作

如何評價“第三代”詩歌群體的詩歌創作

第三代詩歌是“第三代”詩人創作的詩歌。所謂“第三代”詩人,是相對於1949-1976之間的第壹代詩人和以朦朧詩為代表的第二代詩人而定義的,泛指從朦朧詩到90年代出現的壹批詩人。

第三代詩歌具有以下特點:表現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的傾向,崇尚小人物和平民意識;註重體裁和理論建設;創作上的高度語感,用口語拓展了當代新詩的發展空間。他們把詩歌從群體意識中解放出來,促使中國詩歌呈現多元化、邊緣化、個性化的趨勢。第三代詩歌被視為中國當代詩歌的分水嶺。

什麽是第三代?第三代之後還會有第四代和第五代嗎?也許是,也許不是。第三代起名字的時候,沒有想過未來。

按照周倫友的說法,第三代首先是壹個政治概念。

簡單來說,“第三代詩歌”是以“朦朧詩”為直接反叛和超越目標的先鋒詩歌內部的自覺變形行為,其傳達的審美體驗整體上具有現代性和後現代性的特征。

我們需要總結“第三代”的整體美學原則,以便更好地把握他們的文本特征。周倫友曾為第三代寫過《第三代詩學》,大致概括了第三代的審美觀念和寫作傾向:非崇高;非文化;非修辭;非圖像。他們反對朦朧詩派的崇高,過分強調詩人的英雄悲劇意識,把重新發現和肯定人的價值定為詩歌的主題。他們盡量對文化感保持冷漠,盡量回避沈重的文化細節和歷史題材,盡量用口語寫詩。他們簡化了對語言的描述,提出了“通感”和“反邏輯修辭”的隱喻。他們反對隱喻,試圖消除現代詩歌的晦澀和緊張。

徐靜雅用劃分東西方意識來概括“第三代”的劃分,大體上是正確的:壹是以“整體主義”、“新傳統主義”為代表的“中國詩歌”傾向,二是以“非非現代主義”、“他們”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傾向。

前者的詩人對文字持穩定的態度。他們並不傾向於解構語言,而是試圖發掘語言本身內在的神性因素。比如曾經發表的《現代主義賦》就代表了這壹派詩人的努力。

後來的詩人對現存的語言秩序保持著強烈的不信任。“對於非非洲詩人來說,他們詩歌寫作的目的是系統地消除被意識形態汙染的詩歌體系和與之相關的僵化的“非詩”或“偽詩”世界,從而再造壹個不受意識形態汙染的詩歌語言體系和相關的文化體系。”他們的寫作強調“零度寫作”,盡量客觀地描寫現實世界或生活事件,盡量避免朦朧詩的過度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