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早發白帝城
李白[唐朝]
壹大早,我告別了高入雲霄的江陵城,遠在千裏之外,船只有壹天。
兩岸猿猴的叫聲,還在耳邊不知不覺地不停啼叫,輕舟已過了沈重的青山。
翻譯:
早晨,我告別了高聳入雲的白帝城。江陵千裏,舟行壹日。
海峽兩岸的猿猴還在我耳邊回響,輕快的小舟已過萬重青山。
註意事項:
外賓:出發了。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白蒂山上。楊企賢註:“白蒂城是公孫述所建。當初公孫述到魚復時,井裏出了壹條白龍,故稱白蒂,魚改白蒂城。”王琦註:“白帝城位於夔州奉節縣,離巫山很近。所謂彩雲,指的是巫山的雲。”
朝:早上好。
備註:再會。彩雲:因為白蒂在白蒂山上,所以地勢很高。從山下的河邊望去,仿佛墜入雲端。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1200裏,包括三峽700裏。
還有:退貨;返回。
猿:猿。
烏鴉:唱歌和叫。
直播:停。
萬重山:山有許多層。
贊賞:
唐朝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前往蜀國,太子恒力留守安祿山。不久,恒力接替了唐詩肅宗的位置。玄宗還命令他的兒子王勇·李林監督叛亂。王勇李林在江陵,招募壹萬士兵,建立自己的學校。肅宗疑是爭皇位,李林戰敗被殺。李白曾參加王勇幕府李林,以“抗命”罪名被流放至夜郎(今貴州遵義)。到了巫山(今重慶),肅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像從籠子裏放出來的鳥,馬上從白帝城下來,回到江陵(今湖北荊州)。這首詩是船回江陵時寫的,所以詩的題目是“白蒂下江陵”。
這首詩描寫了長江從白蒂到江陵,水流湍急,船在飛的情況。第壹句話講的是白帝城的高度;第二句寫江陵路,船快;三句飛進船,伴山影猿聲;四句寫舟輕如無,指出水如瀉。全詩融合了詩人寬恕後的快樂心情與鄉村的壯美和沿河航行的平穩輕盈。用誇張和奇思妙想,文筆優美優雅,震撼世界,不做作,任意而自然。
“白帝彩雲間”和“彩雲間”這兩個字描述了白蒂城的地勢之高,為整篇文章描述水下小船快速行駛的動態做好了準備。《彩雲》中的“房”字,取為隔斷之意。詩人回望白雲之上的白帝城,之前的壹切仿佛是上輩子的事。說到描述白蒂城的高度,水上旅行的速度都在差距之中。不寫白帝城的高度,就反映不出長江上下遊的大坡度差距。白帝城高在天,所以下面的句子描述了船行的迅速,行程的短暫,以及耳朵(猿)和眼睛(萬重山)的擁擠,都已登陸。《彩雲》也是對早晨景色的描寫,表現了壹個從陰沈到明亮的好天氣,詩人在這黎明的時刻,懷著激動的心情匆匆告別了白帝城。
“壹日千裏到江陵”和“壹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空間的距離和時間的短暫。在這裏,巧妙的地方在於“回”字。“回”就是回歸的意思。既表現了詩人壹日行千裏的快意,又透露出寬恕的喜悅。江陵不是李白的故鄉,但“歸”字卻像回家壹樣親切。“歸”字在黑暗中歷歷在目,值得讀者深思。
“兩岸猿猴泣不成聲”的境界更是妙不可言。古時候的長江三峽,“常有高猿嘯”。詩人說,“我止不住哭泣”,因為他駕著快速的獨木舟在長江上行駛,聽著兩岸猿猴的叫聲,看著兩岸的山影。不止壹個猿猴的叫聲,不止壹個山影。因為船和行人的速度,叫聲和山影在眼睛和耳朵之間成了“壹片”。這是李白出峽時對猿猴山影的感受。坐在這艘如離弦之箭,順流而下的船上,詩人感到無比的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贊曰:“美在第三句,能使同壽精神飛越。”(“紮普”)
《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為了描寫船速,除了猿聲和山影,還給船本身加了壹個“輕”字。說船快是笨拙的;而這個“光”字有著不同的含義。三峽水危時,詩人逆流而上,不僅覺得船沈,更覺呆滯。“三朝黃牛,為時已晚。三朝三暮,不覺鬢成絲”(《論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輕如無物,船快讀者可想而知。“萬重山”壹結束,獨木舟就進入了平坦的道路,詩人歷盡千辛萬苦、踏上道路的快感自然就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話,既是對風景的描寫,也是壹種對比,是個人情感的表達,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事精致,語無倫次。
這首詩講的是壹天從白帝城到江陵的路程,主要突出了輕盈,這也體現了李白的輕盈。58歲時,李白被貶夜郎,拋棄妻兒,遠走他鄉。突然,他被原諒了,可以回家了。自然,他非常高興。李白沒有在詩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但看了他對這次旅行的描述,自然能感受到他的心情和激動。
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春(唐肅宗甘源二年),李白因王勇李林案被流放至夜郎,途經重慶。去白帝城的時候,突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然後坐船去了江陵。這首詩是作者回到江陵時寫的,所以詩的題目是下江陵。
關於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杜麗”。為了把自己和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也就是“小杜麗”區別開來,杜甫和李白也被壹起叫去了。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梁王李鬼)的第九孫,與諸王同宗。他性格開朗大方,愛喝酒寫詩,喜歡交朋友。李白深受黃老整理村莊思想的影響。李太白的詩集代代相傳,他的大部分詩都是在喝醉的時候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入酒》、《賦至》、《初作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