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企業是怎麽形成的

企業是怎麽形成的

現代漢語中“企業”壹詞源自日語。與其它壹些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基本詞匯壹樣,它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的過程中翻譯而來的漢字詞匯,而戊戌變法之後,這些漢字詞匯由日語被大量引進現代漢語。(與企業壹詞在用法上相關與相似的,還有“業務”壹詞。)   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 在20世紀後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新概念大量湧入的背景下,“企業”壹詞的含義有所變化。壹方面,大量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大量湧現;另壹方面,在壹些新概念中,其含義不限於商業或盈利性組織,這種用法目前主要來自對英文“enterprise"壹詞的翻譯。因此,目前在公***媒體中出現的“企業”壹詞有兩種用法: 較常見的用法企業指各種獨立的、營利性的組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並可進壹步分為公司和非公司企業,後者如合夥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

企業,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如工廠、礦山、鐵路、公司等。 在2007年3月16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第壹條則有這樣的描述:“在中華人民***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

從上面的解釋和法條可以看出:首先企業是壹種社會組織(也即部門,但是“部門”這個單詞有著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顯得有些過時);其次企業從事經濟活動,也就是能夠給社會提供服務或產品;最後企業是以取得收入為目的,即以營利為目的。

公司,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壹種工商業組織,經營產品的生產、商品的流轉或某些建設事業等。

在2005年10月27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和國公司法》中第二條則有這樣的描述:“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可見,通常使用“公司”這個單詞時,其含義是較為廣泛,我們很多時候把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也稱為公司,但是在法律條文中,公司僅僅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若按照公司的法律意義,如下定義可能更合適壹些:依法設立,以營利為目的,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從事生產或服務性業務的社會組織。

企業是指依法設立的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品的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 上海世博會企業聯合館效果圖

經濟組織,廣義上包括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

在商品經濟範疇,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壹,按照壹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壹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