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命或保護身體所采取的壹切措施”,包括預防和治療疾病、維護和增進健康所采取的壹切措施。在現代漢語中,“衛生”也作形容詞,意思是“幹凈、清潔”,而這正是維護健康的措施之壹。
●學術界對“衛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把它當做近代新名詞來研究,以近代術語“衛生”的生成和傳入中國的過程作為考察的重點,而沒有對中國傳統社會中“衛生”的涵義進行全面的考察。而事實上,傳統文化中的“衛生”是近代乃至現代“衛生”概念產生的基礎。
●本文作者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衛生”大致有“養生”、“醫藥(醫療)”、“衛生保命”、“濟世救民”等四種涵義。
關於術語“衛生”的研究已有壹些重要成果。民國時期的著作有彭文祖的《盲人瞎馬新名詞》、陳方之的《衛生學與衛生行政》等;近年來的著作有沈國威的《近代中日語匯交流史:新漢語の生成と受容》、馮天瑜的《新語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漢語術語的生成》等;也有壹些關於“衛生”的專題論文,如臺灣學者劉士永的《“清潔”到“衛生”——殖民政府對臺灣社會在清潔觀念上的改造》、雷祥麟的《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民國時期另類的衛生、自我與疾病》等;國外也有學者對“衛生”進行過研究,如Lee Jong-Chan:Modernity of Hygiene in the Meiji Era,1868-1905、Ruth Rogaski:Hygi enic Modernity: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藤浪剛壹的《日本衛生史》、川原泛的《衛生學綱目》等;最近,剛從日本流學歸來的余新忠博士在閱讀大量日文著作之後所撰寫的論文《晚清“衛生”概念演變探略》,也是有關“衛生”的重要研究成果。綜觀上述成果,大多以近代術語“衛生”的生成和傳入中國的過程為重點,而沒有對中國傳統社會中“衛生”的涵義進行較全面的考察。事實上,傳統文化中的“衛生”是近代乃至現代“衛生”概念產生的基礎。因此,對傳統文化中的“衛生”概念作較深入的考察,對研究“衛生”概念的演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高級漢語大詞典》,“衛”,動詞,會意字,繁體作“衛”,甲骨文中“衛、韋”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崗保衛(韋)”,故其本義為“保衛、防護”。“生”,動詞,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故其本義為“草木從土裏生長出來”、“滋長”。當“生”的詞性轉變為名詞時,其意義則為“生”之表象“生命”,或“生”之載體“身體”。顯然,作為詞組的“衛生”是壹個動賓結構,其中的“生”為名詞,即“生命”或“身體”。因此,“衛生”的字面義為“維護生命”或“保護身體”。然而,當把“衛生”看做名詞時,其意義則轉變為“維護生命或保護身體”的行為,或“維護生命或保護身體所采取的壹切措施”,包括預防和治療疾病、維護和增進健康所采取的壹切措施。在現代漢語中,“衛生”也作形容詞,意思是“幹凈、清潔”,而這正是維護健康的措施之壹。這是“衛生”的字面意義和引申意義。事實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不同的語境中,“衛生”的涵義有很大差別。這裏只就中國傳統文化中“衛生”的涵義作簡略分析。
“衛生”壹詞典出《莊子·庚桑楚》。《莊子·庚桑楚》有“衛生之經”的記述:
趎願聞衛生之經而已矣。老子曰:衛生之經能抱壹乎?能勿失乎?能無蔔筮而知吉兇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兒子乎?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終日握而手不掜***其德也,終日視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已。
晉代李頤在《莊子集解》中把“衛生”理解為“防衛其生,令合其道也”。晉代郭象、唐代陸德明等均沿引李頤之義。宋代的王雱在《南華真經新傳·庚桑楚篇》中指出:“衛生者,衛全其生也,能衛全其生則生所以常存,故曰衛生之經也。……與物齊諧而同其流,此所謂全生之道也,故曰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也。”無論把“衛生”理解為“防衛其生,令合其道”,還是理解為“衛全其生”、“生所以常存”,都道出了“衛生”在中國傳統語境中的“保衛生命,維護身體健康”之本義。初版於上世紀20年代、被譽為“中醫辭海”的《中國醫學大辭典》把“衛生”解釋為“防衛其生命也”,也再壹次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衛生”的涵義歷千年未有明顯變化。
具體而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中“衛生”大致有以下幾種涵義:
1、“養生”。即“葆真抱元”,通過食物、藥物、服飾、鍛煉、節欲、靜心、養性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維護健康,延長壽命。如“此藥清而不涼,溫而不壅……春常服免瘟疫之疾,夏常服不中暑暍,秋服無瘧痢之疾,冬服不感寒毒,眞神仙衛生之妙藥也,功効不可盡述。”“人生行樂爾,行樂則心閑,心既無所用,和氣滋容顏,衛生有此妙,余事皆可刪。”“古之詳於殤服,何也?先王之制,喪禮,壹以哀死,壹以衛生也。”“衛生防後患,伐性釋前疑,展轉那成夢,呻吟且當詩,因心念民瘼,出位嘆身卑,欲巳七年病,當從百世師,保身將保德,未可廢箴規。”
當“衛生”作“養生”時,常出現在以下幾種語境中:(1)與“傷生”相對,即衛生是保衛生命,而不是傷害生命。如“所以衛生而不至於傷生也”;(2)與“醫”相對,即“衛生”常指預防疾病,而“醫”則指治療疾病。如“前輩名士往往能醫非惟衛生矣”,即前輩名士往往掌握醫藥技術,能治療疾病,而不只是能預防疾病;(3)在部分情況下專指生理上的保養,常與“養性”或“養心”相對。如:“晉宋間,高士晚得官,無仕進意,築庵西溪,名曰雲茅,以衛生養性為事,詩文雄深雅健。”又如:“多服燥熱藥,亦使人血氣偏勝,不得和平,不但非所以衛生,亦非所以養心。”
2、“醫藥”、“醫療”。即“已人之疾,起人之死”,通過藥石等手段“治病活人”。如“禹之垂訓,如良醫之著書,既示之以衛生之術,又戒之以致疾之由”,“治風先治脾,治疾先治氣,皆衛生之要也”。“富貴者,昧養生之理,不問衛生有方,貧窮者,急養身之策,何知保身有道。”
當“衛生”作“醫藥”、“醫療”時,常出現於以下幾種語境中:(1)與“養生”相對。如“菽粟之類同歸於養生,藥石之類同歸於衛生”。(2)常用作藥名、書名。如在《衛生易簡方》、《衛生寶集》、《衛生家寶方》等書中是書名;在衛生湯、九鑰衛生固氣丸、龍虎衛生膏等說法中是藥名。(3)有時還用作醫療場所的名稱,如“大父中厚,精於醫,開衛生堂,施藥以濟病者”。
3、“衛生保命”。當“衛生”作“保衛其生”時,其概念抽象而且涵義寬泛,幾乎包括“養生”、“防病”、“免害”、“保命”、“長生”、“延齡”、“治病活人”等各個方面。這種用法在傳統中國應用最為廣泛。現舉幾例:“大抵味以養精者也,谷以養形者也,藥石以治疾者也,養精為本,養形次之,治疾為下……蓋嘗講衛生之經矣。”“知君病後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郭康伯遇神人授壹保身衛生之術。”“人之所甚重者,生也,衛生之資所甚急者,藥也,藥之考訂使無以乙亂丙誤用妄投之失者,神農家書也。”“父母妻子之念,或從中來,欲見而不可得,憂增憤結,殆有不能堪於懷者,安得不致疾易而衛生難也。”
4、“濟世救民”、“保衛生靈”。所謂“醫道行,則活人,儒道行,則活天下”,故“不為良相則願為良醫”便成為自範仲淹之後歷代儒、醫的追求。歷來醫者有“治病救人”、“懸壺濟世”之使命,王者有“濟世救民”、“保衛生靈”之王道,故王者常以“醫”濟世,醫者常以“技”救民。所以,“衛生”也常表現為“濟世救民”。現舉幾例:“告而還,子孫怡愉,蜂房合戶,哺雀群烏,混跡市塵,懸我藥壺,衛生之仁施於州閭。”“我祖宗內設太醫院,外設府州縣醫學,醫而以學為名,蓋欲聚其人以斆學,既成功而試之,然後授以壹方衛生之任,由是進之以為國醫,其嘉惠天下臣民也至矣……則天下之人皆無夭閼之患,而躋仁壽之域矣,是亦王者仁政之壹端也。”“若時疫流行,不問老幼良賤,各飲壹盞,則時氣百病不生,真濟世衛生之寶也。”“而衛生恤患,切於時用,以施惠愛於人者,莫醫氏若也,故古之魁偉之士,不試用於時,則願為良醫,以行其誌。”
(本文所引資料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為主)
現代公***衛生的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公***衛生概念和內涵有了許多發展。
現代公***衛生最簡單的定義為“3P”,即Promotion(健康促進),Prevention(疾病預防),Protection(健康保護)。許多國家仍認同Acheson(1988)對公***衛生的定義,即公***衛生是壹門科學和藝術,通過社會有組織的努力來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延長壽命。
新的醫學模式和國家衛生方針都明確提出,衛生工作要求社會廣泛參與,要搞大衛生,加強部門間的合作與參與,即將相關部門納入到公***衛生體系當中,如計劃生育、藥品食品檢驗、環境保護等,形成壹個有機的整體。
狹義的公***衛生體系定義認為,體系中各機構的人力、設備、預算都是為實現其衛生職能和和衛生目標進行規劃和配置的。具體地說,公***衛生系統包括各級衛生行政機構、疾病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公***衛生研究機構。
公***衛生的功能是增強人群的健康,預防疾病,控制感染,延長壽命,提供安全的生活方式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可以說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無不在公***衛生的應對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