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楊柳青鎮隸屬彰武、平舒、鹿城、武清、靜海、天津等縣。民國時期隸屬天津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於河北省、河北省天津地區、靜海縣、天津市南開區和天津市西郊(現改稱西青區)。
這裏曾是南北水運樞紐碼頭和貿易集散地。自金代建鎮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歷經元、明、清、民國等朝代。
楊柳青鎮的名字有三個來源:
壹個說“妳劉說”。即宋代景德鎮至元豐時期(1004-1085),黃河向北決口,在鎮北形成“三角湖”(東店),境內河湖再次向東回流,名為“柳口”。宋兵沿河界(今大清河)設“河防線”,遍植柳樹。這裏是東端,因為柳樹茂密,也被稱為“柳口”。歷經滄桑和歷史禪意,逐漸更名為“楊柳青”。第二,“名人留話。”也就是說,元三年(1343),有個書生司,遊歷此地,見楊柳遍野,流水潺潺,景色如蘇杭,因為他寫了壹首詩《楊柳青謠》。其中有句“柳綠河黃,兩岸蘆葦長”,故名“楊柳青”。第三,“皇家的禮物是國王給的。”也就是說清朝乾隆皇帝下到江南,沿著運河(南運河)走到這個地方。他看到兩邊柳樹茂盛,就問隨行的大臣劉勇在哪裏。柳永隨口答為“楊柳青”,乾隆也點頭稱是:“楊柳青!”隨行的地方官員傳播開來,“楊柳青”鎮的名字就此起了。因為有句話叫“皇家禮物是國王給的。”
關於楊柳青鎮名字的含義,對“柳”字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壹種是“柳”,泛指柳樹。另壹種是把兩個字分開,說“陽”是白楊,“柳”是柳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這兩種解釋都是正確的。但用於楊柳青鎮名稱時,泛指柳樹,而非楊樹、柳樹。古人習慣稱柳為“柳”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古詩裏有句“野柳隨風舞,細桃花逐流水”。這裏的“柳”指的是柳樹,與其他句子中的“桃花”相對。再比如《水滸傳》中的“魯倒掛垂柳”,意思是柳中有柳,而不是壹棵楊壹棵柳。從楊柳青的實際情況來看,是宋兵在河堤上種滿了柳樹,柳樹成蔭,所以取名“柳口”,顯然與楊樹無關。雖然楊柳青地區有楊樹,但我們不能錯誤地把“劉陽”割裂為楊樹和柳樹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