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並不是把北京話壹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並不等於北京話。北京話仍有許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連詞“和(hé)”說成“hàn”,把“蝴蝶(húdié)”說成“húdiěr”,把“告訴(gàosu)”說成“gàosong”,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區的人難以接受。另外,北京話裏還有異讀音現象,例如“侵略”壹詞,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 “qǐnlüè”;“附近”壹詞,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這也給普通話的推廣帶來許多麻煩。從1956年開始,國家對北京土話的字音進行了多次審訂,制定了普通話的標準讀音。因此,普通話的語音標準,當前應該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為規範。
就詞匯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指的是以廣大北京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北京話詞語中也有許多契丹各地的土語,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說成“晚半晌”,把“斥責”說成“呲兒”,把“吝嗇”說成“摳門兒”;北京不少地區將“玉米”稱為“苞米”,將“肥皂”稱為“胰子”,將“饅頭”稱為“饃饃”。所以,不能把所有北京話的詞匯都作為普通話的詞匯,要有壹個選擇。有的非北京話地區的外來詞匯有特殊的意義和表達力,北京話裏沒有相應的同義詞,這樣的詞語可以吸收到普通話詞匯中來。例如“搞”、“垃圾”、“尷尬”、“噱頭”等詞已經在書面語中經常出現,早已加入了普通話詞匯行列。普通話所選擇的詞匯,壹般都是流行較廣而且早就用於書面上的詞語。近年來,國家語委正在組織人力編寫《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將對普通話詞匯進壹步作出規範。
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範”就是排除不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範;“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於壹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 漢語自古以來有方言同時也有***同語言。根據歷史記載,春秋時期孔夫子時代管***同語叫雅言。雅言以洛陽雅言為標準。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來自當時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學生都講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講課的時候怎麽能夠讓來自各地的學生都聽得明白呢?因為當時有***同語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講學的時候用雅言,這樣交際沒有什麽障礙。
普通話等級壹 級
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語匯、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測試總失分率在3%以內。
乙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語匯、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偶有字音、字調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8%以內。
二 級
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後鼻尾音、邊鼻音等)有時出現失誤。語匯、語法極少有誤。測試總失分率在13%以內。
乙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個別調值不準,聲韻母發音有不到位現象。難點音較多(平翹舌音、前後鼻尾音、邊鼻音、fu - hu 、 z - zh -j 、送氣不送氣、i- ü 不分、保留濁塞音、濁塞擦音、丟介音、復韻母單音化等),失誤較多。方言語調不明顯,有使用方言詞、方言語法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20%以內。
三 級
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範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明顯。語匯、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
乙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失誤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語調明顯。語匯、語法失誤較多。外地人聽其談話有聽不懂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40%以內。
應試者通過測試,即可獲得《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壹制作。證書內將記錄應試者的測試成績和相應的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