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0年的成功或失敗
我們知道,80後這個概念是近幾年才提出來的,出現的時間比韓寒出道還晚。但是,這種顯而易見的時間觀念,似乎比任何壹個名詞發展和普及的都要快,而韓寒這個出生於1982的上海青年,顯然已經成為了這個群體的代表或標簽。我覺得這裏面有很多必然性,當然偶然性也應該占有壹定的比例。
根據壹個不為人知的數據,從1980開始到1989結束,中國出生的年輕人超過1億。也就是說,這十年來從猴子到蛇來到這個世界的少男少女,都被納入了80後群體。結合中國這麽多年改革發展的大趨勢,可以窺見這壹群體的成長成熟經歷,以及他們與網絡的關系和新生代、新人類的觀念。進入80年代,也就是80年代後的壹兩年,中國政治社會結束了建國後各種制度、各條戰線極度畸形甚至病態、畸形的發展,以十壹屆三中全會為分水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進入正式階段。早期的春風,乍暖還寒壹兩年,壹些鮮活的生命,也就是將要被稱為80後的壹代,開始在中國誕生,廣袤無垠,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鎮,東至海島接壤,西至帕米爾高原。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和深入,80後群體已經走向世界。上世紀80年代初,人們的生產能力、生活方式、心態以及基於此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完全改變,因為不是國家的小額貸款或者鼓勵下海經商就能瞬間改變壹切的,但是春風確實吹了,雖然還是有些寒蟬效應。壹群群80後的孩子開始被父母抱在照相館裏,把最初的記憶留在膠片上,照片的邊角上常常寫著“某某多大了”的字樣。這已經很時尚了,因為在70年代末,照片裏還留著“永遠忠於毛主席”的字樣,還有大家僵硬的表情,胸前的毛主席像章,胸前手捧的毛主席語錄。我們不禁感嘆,80年代以前的中國人真的太政治化了。衣服,服飾,甚至女人的辮子和人的表情都出奇的壹致。正是從80年代開始,這種情況開始淡出歷史舞臺。80後的孩子們穿著卡其布或深藍色開襠褲,騎著三輪嬰兒車,或三五成群地跳橡皮筋,甚至在河灘野地裏放火,在結了冰的冰面上滑冰。80後不像現在的孩子有很多電子玩具,夥伴扔來扔去的沙袋成了他們記憶中永恒的美好。好像那個年代用來射鳥的彈弓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玩了。這些都是80後貧窮卻溫暖的童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加快,不同年代出生的80後有壹些不同的童年經歷。比如1989年的跟隨者和1980年的領導者明顯不同。畢竟十年不壹樣。在我看來,87年後出生的孩子和90年後出生的弟弟妹妹很親近,比如跳街舞,標榜非主流,聊QQ,用火星文。就這樣,在相似的歷史條件下,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年輕人壹天天長大,壹步步向著廣闊而光明的人生未來邁進,而在他們都即將成年的時候,突然不經意間被定義為壹個以時代命名的概念:80後,從此,這個概念,以及這個概念所包含的成員,開始了在網絡上被熱炒的經歷。
首當其沖的是韓寒。百度百科中的“80後”詞條明確表示“80後原指以韓寒為代表的作家”。“這些青年作家、校園作家甚至廉文學,有的什麽都不懂,但他們都坐在電腦前,全心全意地寫作。”韓寒是出了名的叛逆不羈,又因為出道早,自然引領著這些同樣叛逆不羈的同齡人。記得七年前我在廊坊和張家口的時候,正是韓寒《三重門》上映的時候。那個時候“80後”這個概念還不存在,張悅然、景M .郭等後續中堅力量也沒有成名。那時候的韓寒是壹個人行走江湖,沒有團隊和氣勢支撐的他是壹個人。也正因為如此,他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在80後的概念提出後成為這個群體的領袖。在網上搜索,我們看到百科詞條“80後”被重新編輯過很多次,更新率特別高。每次修改後,這個概念的壹些相關概念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這說明在網民尤其是關心80後的人的意識裏,80後的概念是不壹樣的。壹段時間以來,姚明、劉翔等體育健兒,毛、、等IT精英,甚至年輕的首富楊,都赫然進入這個詞條。但值得註意的是,以韓寒為代表的80後作家仍然是這個概念的主體。80後作家在某種意義上和某種程度上是指80後作家和80後作家。這樣有些人會覺得這是語法結構上的病句,但確實是事實。想想看,生活中有很多名人明星,比如超女裏的李宇春、周筆暢、張含韻,或者1980出生的屬猴人謝霆鋒。理論上來說,這些人屬於80後群體,但是誰會在談論這些偶像明星的時候,在他們的名字前面加壹個80後的字呢?相反,韓寒,張悅然,郭敬明,以及去年迅速走紅的四川女孩,人們會很自然地把這些人稱為80後作家,80後詩人或幹脆稱為80後。所以,幾乎可以說80後是壹個不折不扣的文學概念,雖然理論上也應該包括那些出生在這個時代的不從事寫作的年輕人。記得以前的《現代漢語詞典》裏,7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叫新人類,80年代出生的叫新新人類。近年來,90後的孩子成為網絡文化的新生力量,非主流的標榜者,火星文學的專利權人,街舞秀的好演員,征途和魔獸的鐵桿成員,超級玩家。他們應該被稱為什麽樣的人?好在80後的基礎上10年後,90後個性鮮明,特征突出,才不至於再被稱為“三新人類”。怎麽可能是很酷的詞?
提到“80後”,我腦海中緊接著出現的壹個詞就是網絡。記得上個世紀末,韓寒參加第壹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由他引發的教育體制弊端話題滿天飛的時候,網絡還不發達,遠沒有現在這麽普及。至少在山西這個內陸地區,當時中學生唯壹的娛樂場所就是放VCD的錄像廳。像上海這種沿海城市的網絡發展在當時是默默無聞的,但可以猜到肯定不是很火。所以我不知道韓寒的處女座和代表作《三重門》的初稿是紙質文本還是電子文檔,但是隨著電腦和網絡在短時間內的迅速普及,我們,尤其是80後的年輕人,盡可能的扔掉筆紙,筆耕的沙沙聲很快就被手指耕的啪嗒聲取代,然後這種擊鍵聲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和海防邊疆。網絡技術的廣泛普及還不到十年,而當時十七八歲的韓寒、張悅然、景M .郭正好趕上了這個機會,丟機槍換大炮,丟筆換電腦,他們的寫作方式迅速武裝起來,作品的出版發行速度快得像孫悟空的筋鬥雲。彈指壹揮間,壹個人的散文以及其中所代表的作者的能力和才華,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與WWW相連的計算機終端上,通過互聯網欣賞,讓任何地方的網民都可以在屏幕前閱讀欣賞,進而記住這些文字的作者。有時候我會想,互聯網真的幫助了80後,我們真的應該感謝那些在網絡上成名後的比爾蓋茨。試想壹下,如果沒有互聯網,哪個雜誌和編輯部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讓信息可以傳播得如此之快,讓無數點擊者可以提高我們的知名度?漢王科技等公司後來推出了幾代手寫輸入設備,主要針對不認識五筆或者不會打字的中老年人,這也體現了我們80後未成年時搭上網絡技術的優越感。畢竟我們熟悉鍵盤。畢竟我們是網絡文化的第壹代受益者。
在網絡虛擬世界成名後,大多數80後作家開始受益於現實生活。僅2007年壹年,當紅青年郭敬明(Jing M.Guo)就憑借自己在網絡上的強大人氣,通過寫書賺了1000多萬元,身後留下了、易中天等百家講堂的元老和名牌大學的教授,讓那些還在紙上寫書、還在用傳統方式寫作的作家汗顏,感嘆世界變了。這是互聯網給在互聯網上發了大財的80後作家帶來的最大好處。網上的名氣可以轉化為眼前的利益,真的是名利雙收,讓人羨慕。當然這裏面包含了很多欺騙和盲目追求,但是拿到人民幣妳還在乎什麽?網上瀏覽,發現所謂的80後作家越來越多。除了韓寒、張悅然、景M .郭這些“老三篇”,越來越多的年輕作家削尖了腦袋鉆進這個圈子,渴望在額頭上貼上壹個80後的標簽,這大概是受到了網名和眼前利益的刺激和啟發吧!
正如網上所說,80後作家是當代中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力量。我們老作家有時候不願意正視這個事實,認為文學是生活的積累和磨煉。這些年輕人和年輕人是不可能寫出真正具有社會意義和審美價值的作品的。不過,不管是真吵還是浮躁,這些80後孩子的百萬版稅還是很有說服力的,說明他們至少是有市場的,市場(現在叫人氣)和讀者(現在叫粉絲)對作家來說是最重要的。傳統的東西有條不紊的記錄著世界和生活,但是看的人越來越少。但在這些老作家眼裏,黃口小兒已經在名利雙收的良性循環中發了財,然後做了采訪,拍了廣告,甚至利用名氣開了公司。相比之下,我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種反差。老作家又會不屑壹顧,冷眼相待,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事實不能用偏見來衡量。
以幾年的上網經驗,我可以斷定,個別在網絡上走紅的80後作家,確實是在追名逐利,盲目跟風。今年春天起,北京壹個年輕人自稱創作了壹部史無前例的偉大小說,名為《妳在我中間》,並發布在天涯論壇上。後來作者為了積累名氣,在各大網站拼命註冊ID,用不同的名字發表甚至截然相反的言論和帖子,總之就是“炒作”。難得的是他炒作的力度很大,手段也很多,但是有明顯廣告嫌疑的帖子大部分都被斑竹刪除了,甚至連使用的ID都被永久封禁了。這個人還有壹個絕活,就是打擊和挑戰壹些他認為比較熱門的論壇和作者。他認為站在它的對立面說臟話會引起別人的註意,從而提高自己的人緣。因為有壹段時間他莫名其妙的寫文章,我壹直想不通,後來才註意到他的網上痕跡。他公開表示要“揍韓寒,踹景M .郭,把張趕出去”,並給韓寒的酒吧老板們下戰書“韓寒酒吧的SB酒吧老板們,妳們能不能別胡鬧了?”氣勢很囂張。但諷刺的是,那些人根本沒註意他。在許多人眼裏,他只是壹個自言自語的小醜。最近發現他又老實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又躲在某個角落裏,想著什麽餿主意。還有壹個網名叫“故鄉之東”的百度用戶,在別人不知道他是誰的情況下,突然對所有人進行攻擊,給別人留言,用極其淫穢的語言在論壇發帖。百度貼吧“新月詩社”是壹個環境優雅,秩序井然的好論壇,大家可以坦誠相見。但是這個來自安徽蚌埠的“家鄉東”卻壹次次用惡毒、猥瑣、無恥的言語攻擊我們的成員,壹個個來罵月牙吧的所有人。大家用委婉含蓄的話勸說後,效果極其微不足道。後來根本沒人理他,他就灰溜溜的消失了。如果說北京的孩子笨手笨腳,那麽安徽的孩子在方式、語言,甚至思想、性格上都很臟。對待這些刻意炒作或者惡意炒作的80後,唯壹的辦法就是不理他,讓他覺得無聊,然後退出。其實這也是必然的。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更別說不相見的互聯網無邊無際的森林了。有壹兩只怪鳥很正常。畢竟他們的能力還不足以對整個80後群體和整個網絡文化產生太大的影響。用老郭的話說,這很難談。給蒲松齡的話加壹句話,叫止住笑。
雖然有那麽多塊壞肉,但這鍋香湯的鮮香味道從80年代開始就沒有變過,這當然也是因為壹些用心寫作的新成員的加入。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年輕女孩張藝偉,越來越顯示出她成為80後新中堅力量的氣質和趨勢。張藝偉,1987年春出生,也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壹等獎,2007年被媒體評為年度十大80後作家之壹。由於種種原因,我無法仔細欣賞她的博文,壹篇壹篇閱讀,但字裏行間的溫柔、細膩、張揚、淡定、淡雅,就像壹股淡淡的墨香,彌漫在她的博客空間,不知道主頁是什麽。她的壹篇中篇小說發表在《上海文學》的紙質版上,她僅僅通過幾頁簡單優雅的文字就征服了編輯和讀者。真不愧是愛喝咖啡的上海小資,前後都有美景;壹個有思想有哲理的女孩,把萬千煩惱化為無形;壹個把心投入筆,用在心裏的80後作家,用文字展開翅膀。與普通女生不同,張藝偉並不會拿很多華麗的照片來裝扮自己的博客,甚至在博文和個人資料中,也看不到任何誇大自己的痕跡。就像壹朵淺藍色的花,綻放在她自己的文字、咖啡和經歷裏,綻放在80後文學的百花園裏。在各種奇花異草中,她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就像她百度詞條的復古照,淡定而優雅。這就是古人所謂“真水無香”的意義和境界!
誠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80後學生還很不成熟,很幼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思維行為模式和寫作寫作技巧,甚至壹些網絡和社會公認的“名家”也不在此列。這些80後雖然大部分是被“新思想、新表達、真實體驗”推動的,但他們對三味的理解並不深刻,只是得到了壹個膚淺的認識。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是不是就像東方的錘子,西方的棒槌?反對陳詞濫調,用自己充滿個性的語言,就是語序顛倒,用名詞,中英文混用。像周傑倫壹樣,該停頓的時候不停頓,不該停頓的時候總是停頓?雖然玄幻之類的小說賣得很瘋,像周傑倫的雙截棍,聽媽媽的話,但這畢竟不是社會的主流,只是壹時的潮流蒙蔽了廣大數量占優但質量低劣的中學生。我相信《萌芽》雜誌倡導的“新概念”絕不是那麽偏激。唉,年輕人把握不好壹個度。不擇手段,要麽極左,要麽極右,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年輕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這樣,規則中的距離就成了貶義詞。所以在這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指導下,寫作布局、文筆、措辭的方式和風格不像《聽媽媽的》才奇怪。我相信,再過幾年,如果有人寫壹本關於這幾年文化狀況的書,其人氣和銷量絕對會高於《三重門》的654.38+0.3萬冊。真的,實實在在,真心實意,真心實意的去關註,去觀察,去感受,去反思生活,這是我們可愛的80後所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過著真實的生活,否則韓寒也不會指出國家教育制度的不足,拿國家教育制度開玩笑。郭敬明抄襲作品後不坦白承認錯誤,並誠懇道歉賠償。從“新思維、新表達”的極右狀況來看,我們80後的文學路、人生路還很長。即使只是站在起點,充其量也還是“在路上”,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被接受和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老作家和旁觀者不要羨慕我們,我們80後也要靜下心來深刻反思。當虛榮心沒了,大地會呈現出無奈的真相。
有時候那些看似熱情的粉絲,他們扮演的角色不壹定是正面的。失明幾乎成了他們額頭上的壹個標簽。前幾年四大天王的粉絲,也就是所謂的“追星族”,80後興起後直接叫粉絲。壹開始我壹直以為它們和粉條、粉條差不多,屬於“涼菜”系列。有人說80後是文學盛宴。這句話赫然記錄在廣西民族大學的“項斯湖”網站上。既然是盛宴,那肯定有很多人參與或者加入其中,要麽是編劇本人的配角和觀眾,要麽就是所謂的“粉絲”。粉絲在各種網絡場合大喊大叫,發表壹些連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麽的觀點來贊美自己的文學偶像,或者幹脆胡說八道。這種情況在百度的“Jing M.Guo”欄尤為明顯。很多網名奇怪的粉絲都不厭其煩地發這樣的帖子:“四級就是抄襲。有本事妳給我抄壹份!”“愛小思,為什麽不,只是愛!”"我對那些對郭敬明有意見的人懷恨在心!"我註意到《酒吧老板》裏有壹個四大寺的守護神,他把郭小四同誌當佛壹樣崇拜,他自己也願意當看門人。偶爾有人批評郭敬明抄襲的時候,壹個粉絲大喊“三毛抄了我們四年級的東西。妳為什麽不聲討她?”這個幾乎沒有文學知識的可憐家夥,在連續幾次被幾個網友罵“腦殘”後,終於銷聲匿跡了。無語,有些人無知到這種程度。不過下面的回復很有味道:“Jing M.Guo跟這些聲音發達,腦殘的粉絲混在壹起。沒有這些文學丁白,他的書賣給誰呢?”這句話可能有點刺耳,但也說明了壹些問題。在“新概念”作文大賽十周年慶典的采訪中,當主持人毛焰問到這個問題時,郭小四回答說:“我不認為我的粉絲有什麽錯。他們正在盡力照顧我。我肯定會特別感激他們。如果他們受了委屈,我會很難過。”就像壹個溺愛孩子到近乎不理智的家長。可想而知,那些粉絲會更加堅定地在網絡上充當景M .郭的打手和保鏢。四殿守護神1,四殿守護神2,四殿守護神N肯定會搶百度ID。相反,“韓寒”的情況並不突出。韓寒只比京m .郭大壹歲,而且看起來韓吧的網友比郭吧的成熟多了。從景M .郭給粉絲的辯解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壹,和他自己的身材外貌壹樣,單純,天真,甚至童真,親人被打被罵他也會哭;第二,景M .郭不愧是壹個互聯網公司的老板,壹個真正的奸商,用虛偽,討好,裝腔作勢來贏得“腦殘”們的支持,從而維持網絡的人氣和作品的銷量,也就是上面的回復:景M .郭和這些人混在壹起。無論如何,這種明顯有失偏頗且不合理的做法還是不值得采取。我不明白這麽多粉絲歇斯底裏的叫囂著為自己的文學偶像辯護,是壹種什麽樣的社會心態?更有甚者,在壹次文學研討會上,韓粉壹夥和郭粉壹夥竟然當場動武。情況堪比張學友和劉德華的粉絲打架,砸的也堪比西藏動亂,因為當時現場的玻璃都被砸了。它發表在壹家地方報紙上。
鮮花和掌聲,伴隨著80後的成長;光榮和夢想引領著青春的翅膀。從喧囂的網絡上下來吧,讓我們安靜,再安靜,因為歲月的切肉刀終將把我們刻成時間的木刻。每個人都要成熟,成熟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有對有錯,有成功有失敗。讓我們以平常心對待他們。只要我們用心寫作,用心生活,就對得起時代和生活賦予我們的壹切。80後,請讓歷史永遠記住這個光輝的名字!
/% CD % F5 % BA % AE % D0 % C7/blog/item/b 30 F2 e 50 a 61e 405 a 1038 c2a 0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