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人 人民 公民 老百姓同與不同?

人 人民 公民 老百姓同與不同?

所有人類都是”人“

國家機關呆了近壹年時間,發現機關的工作人員——哪怕是工勤人員,有個習慣:都喜歡把機關以外的人稱之“為老百姓”。當然,如果官位到了壹定級別,,那又得換個詞“人民”,但卻很少聽到他們講稱其為“公民”。

究竟“公民”、“人民”、“老百姓”這三個詞有什麽區別,我們不妨細細玩味壹番。

先說“人民”,關於人民我們比較熟悉,也對很多帶有“人民”的話語倒背如流,比如,“人民是歷史群眾的創造者”,“人民萬歲”,“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有很好的友誼”……

先說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不是妳是歷史的創造者?肯定不是!我呢?也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尚不敢說自己是歷史的創造者,何況我等!那到底誰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妳+我+他!再看看“人民萬歲”,妳能嗎?不能,古代帝王倒想,可惜沒有壹人實現。但是人民卻能萬歲!還有,“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有很好的友誼”,是不是意味著妳和布什是朋友,肯定不是!是“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有個模糊的感覺:壹個人是不能稱為“人民”的。對了“人民”是個集體名詞!而且其往往作為壹個政治學的概念出現。所以當我們竭盡全力搜索關於“人民”權利的話語,比較接近的也只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但是到底怎樣當家、怎樣做主卻缺乏詳細的規定。

再看看“老百姓”。對這個詞大家也不陌生,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老百姓”。之所以機關的很多工作人員喜歡講“老百姓”,就是為了把自己跟“老百姓”區分開了,因為他們是“當官的”。

經常聽人說“咱兒老百姓,今兒真高興”,“我們老百姓……”,既然是“咱兒老百姓”、“我們老百姓”,可見老百姓是可以作為集體名詞的;但是我們也聽人講“我平頭百姓壹個……”,可見“老百姓”也是可以作為個體名詞的。但是我們經常聽高級官員講“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的友誼”卻很少聽到“中國老百姓與美國老百姓的友誼”壹說,為什麽,可能大家從這句話裏也感覺到壹點兒戲的味道。因為“老百姓”大多用於口語,很少用於書面用語。

而且我們也很少聽到關於“老百姓”的權利的語句,“老百姓”的出現壹般都於“當官的”相對應,要麽聽的對象是“當官的”,要麽“當官的”做了什麽事,“老百姓”表達感激或者憤慨之意。

再看看“公民”。美國人在中國境內犯事了,經常說“我是美國公民……”為什麽?因為美國“公民”有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我們還經常聽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公民”的勞動權……到這裏我們不難發現“公民”是壹法律術語,談到公民,往往就聯系到權利、義務,而且上至權貴富豪,下至販夫走卒,只有符合條件都是公民,都享有權利和義務。

現在也許可以知道為什麽機關工作人員喜歡說“人民”、“老百姓”,而不說“公民”了:因為“公民”有權利和義務。中國的“老百姓”履行了幾千年的義務,就是容易忽視自己的權利,反復跟他講“公民”這個跟權利、義務聯系在壹起的詞兒,不是提醒他保護自己的權利嗎?而且,講“老百姓……”,講的是人家的事,有助於自己跟“老百姓”劃清界限。

也許有人會有疑義:對那些文化不高的人開口“公民”,閉口“權利”,那不是造成雙方的隔閡嗎?這話有壹定的道理。但是,解放前我黨尚能向文化層次低得多的“老百姓”宣講政策,為什麽現在不能向其宣講“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自1999年提出“依法治國”的口號,至今已7個年頭,雖然在這7年裏,中國的法治進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筆者以為,建設法治中國,不需要經歷“運動”,經歷“轉折”,只需要持之以恒的樹立規則意識,時刻把公民的權利放在首位,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