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燈盞細辛[湘雅醫學詞典]
燈盞細辛[湘雅醫學詞典]
燈盞細辛[湘雅醫學詞典]
3概述燈盞細辛是中藥名稱,來源於雲南中草藥[1]。
4燈盞細辛別名為地丁草、地朝陽、燈盞細辛[1]。
5來源與產地燈盞細辛全草(Vant。)手。瑪茲。菊科的[1]。分布於中國西南,湖南,廣西[1]。
6味辛微苦,性溫[1]。
7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消食化積[1]。
1.治療感冒、頭痛、鼻塞、風濕關節痛、癱瘓、胃痛、疳積、蛔蟲病、跌打損傷[1]。煎煮:9 ~ 15g [1]。
2.搗治瘡、骨髓炎、牙痛[1]。
8化學成分本品含高良姜酸和燈盞細辛苷[1]。
9藥理作用燈盞細辛有擴張犬外周血管的作用[1]。燈盞花素(黃芩素苷)能增加腦血流量,對治療腦血管病後癱瘓有效[1]。
10燈盞細辛藥典標準10.1名稱燈盞細辛(燈盞細辛)
燈盞西新
燈盞細辛
10.2來源本品為燈盞細辛的幹燥全草(Vant。)手。瑪茲。夏秋挖,去雜曬幹。
10.3特點本產品長15 ~ 25厘米。根莖長1 ~ 3厘米,直徑0.2 ~ 0.5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許多圓柱形細根,直徑約0.lcm,淺褐色至黃褐色。莖為圓柱形,長14 ~ 22厘米,直徑0.1 ~ 0.2厘米。黃綠色至淺棕色,有細縱脊,白色短柔毛;脆,橫截面黃白色,髓或空心。基生葉皺縮破碎,完整的展平後倒披針形、匙形、寬披針形或寬倒卵形,長1.5 ~ 9厘米,寬0.5 ~ 1.3厘米;黃綠色,先湍後鈍,尖端短,基部逐漸變窄,全緣;莖生葉互生,披針形,在基部抱著莖。花頭是末端的。瘦果扁球形卵圓形。氣微香,味微苦。
10.4鑒別(1)本品葉表面觀: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有角質紋,氣孔不規則。非腺毛L ~ 8細胞,長約180 ~ 560微米。腺毛頭部有1 ~ 4個細胞,柄部有1個細胞。
(2)取本品,按【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進行試驗。測試樣品的色譜圖應顯示與參考樣品保留時間壹致的色譜峰。
10.5檢查10.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2.0%(附錄ⅸ H第壹法)。
10.5.2總灰分不得超過15.0%(附錄ⅸ k)。
10.5.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8.0%(附錄ⅸ k)。
10.6浸膏按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下的熱浸法測定,以乙醇為溶劑,不得少於7.0%。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10.7的含量(附錄VI D)。
10.7.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流動相為甲醇0.1%磷酸溶液(40: 60)。檢測波長為335納米。以燈盞乙素峰計算,理論板數應不低於5000。
10.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燈盞花乙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
10.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粗粉約0.5g,精密稱定,置於索氏提取器中,加入適量氯仿,加熱回流至提取液呈綠色,棄去氯仿溶液。除去殘渣中的溶劑,與濾紙管壹起移入帶塞子的錐形瓶中,準確加入50毫升甲醇,塞緊,稱重,放置65438±0小時。準確量取25ml連續濾液,回收溶劑至幹,用甲醇溶解殘渣,轉移至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過濾,取連續濾液。
10.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5 ~ 10μ 1的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註入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
本品中野黃芩苷(C21H18012)的含量不得少於0.30%。
10.8性味、歸經辛,微苦,性溫。歸心與肝經。
10.9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止痛,祛風散寒。用於中風偏癱、胸痛、風濕疼痛、頭痛、牙痛。
10.10用法用量9 ~ 15g,煎服或碾成粉蒸雞蛋。外用適量。
10.11存放在幹燥的地方。
10.12來源《中國藥典》2010版
11燈盞細辛說明書11.1燈盞細辛別名,燈盞細辛
適應癥:11.2本品能擴張血管,增加動脈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用於腦血管意外後遺癥(癱瘓)、缺血性中風、風濕疼痛、胃痛、牙痛、感冒、骨髓炎等。
11.3劑量:9 ~ 15g,水煎。
11.4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