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表示普通話的四個聲調。
聲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
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借助於自己的音樂感。但要註意聲調的音高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聲調的升降變化是滑動的,不像從壹個音階到另壹個音階那樣跳躍式地移動。聲調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壹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
擴展資料:
隋、唐的切韻,宋代的廣韻也都把聲調分為“平” 、“上” 、“去” 、“入”四種,叫做“四聲”。後來,各地的語音大體上都還保留著這個中古時期的四聲系統。但語言不論是語音、語詞、語法都會隨著時代的推進而改變。
以聲調來說,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以後,北方語音的“平聲”就已經分化成兩類,就是“陰平”跟“陽平”。
其演變的規律,大體上是:古音屬於清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陰平”;古音屬於濁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陽平”。
這也就是北平話的“平聲”所以分為“陰平”跟“陽平”的原因。至於“上、去、入”三聲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為陰陽二類的現象,所以有“陰平”、“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等調,如潮州話。
有些地方則“上聲”不分陰陽,如閩南語泉漳片、福州話 、客家話等 ,所以這些方言各有七個聲調。因此各地方言的聲調,多寡不壹,有的少到三個(如河北灤縣),有的多至十個(如廣西博白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