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漢實用中醫百科全書(外科學)》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英漢實用中醫百科全書(急診醫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編輯(1990);
3.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副主編(1991年);
4.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大學英語閱讀速讀訓練》副主編(1991年);
5.《英語精選》編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6.《中草藥傳奇》,河南人民出版社編輯(1993);
7.《研究生寫作教程》副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8.世界圖書出版社《漢英中醫詞典》副主編(1997);
9.《簡明漢英中醫詞典》副主編;
10.全國中醫院校外國進修生教材(留學生內科學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翻譯;
11.《中醫院校外國進修生教材》(中醫外科學)副總譯,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
12.《中醫基礎英語》,人民衛生出版社編輯(2000);
13.主譯《新編實用中藥文庫(方劑)》,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
14.新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基礎理論),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翻譯(2002);
15.《新編實用中醫文庫總編(英漢對照)》,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
16.《大學英語閱讀技能訓練》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年);
17.《中醫英語》(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版;
18.《中醫英語翻譯技能訓練》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年);
19.《新編英漢實用中醫文庫》總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
20.《膽石癥英漢特色療法》,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4);
21.《現代中醫漢英翻譯技巧》英文主審,中國古籍出版社(2004);
22.《中醫術語國際標準詞典》(2004年)編輯委員會成員
23.《中醫常用術語和術語英譯審定專家》(世衛組織已作為參考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年);
24.《外國中醫》(上、下冊),英文主審,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25.《中醫簡史》(前後),英文主審,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26.《中醫在中國的發展》英文主審,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27.《現代中醫翻譯技巧》主審;
28.主要編纂《中醫傳奇》;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9.《實用中醫彩色圖譜》主譯;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0.全國中醫院校衛生部留學生規劃雙語教材《方劑學》主譯;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1.中英文中醫基本術語國際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2.《針灸大辭典》主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博洪雪伊是自然而自然的
——著名教授、書法家朱先生書法簡介
記者李海洋
中國有許多著名的書法作品。如果我們仔細琢磨,會發現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都是書法家或者有壹定文化內涵的作品。河南是中國的書法大省,從古至今都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現代書壇,既有文學素養又有書法造詣的人很多。朱教授就是其中之壹。
朱退休前是河南中醫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醫教學和翻譯工作。2009年,筆者有幸與朱教授壹起生活了壹段時間,全面了解了他的人品和著作。朱上世紀80年代成名於中原,但為了中國的中醫翻譯事業,毅然放棄書法成就,將青春獻給中醫翻譯事業。朱教授主編和主持的醫學著作有30余部,其中大部分是國家規劃的教材和教輔用書。他以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嚴謹的學術精神成為中醫翻譯的權威。
朱有三重身份。作為壹名教授,他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在不同的行業都大有作為,成為我國醫藥行業和政府部門的中流砥柱。作為壹名翻譯專家,他的作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作為書法家,他帶著書單進入人們的視線,草書得到書法圈的認可。現在他開始創作長卷。
上世紀80年代,朱的名單在鄭州等城市隨處可見。後來國家推廣中醫。作為領袖人物,朱責無旁貸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醫翻譯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壹等就是20多年。壹直以來,朱都沒有放棄他所熱愛的書法藝術。在教學和翻譯的業余時間,他常常拿起壹支畫筆,默默發帖創作,20多年來從未間斷。當朱的教學和翻譯生涯告壹段落時,他的書法作品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人們驚奇地發現,朱的作品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現在上榜的作品少了很多,他的創作重心轉向了草書。其實在幾十年的發文和創作中,他的書法功底已經很深了,轉向任何壹種書法都是很自然的。
棒書藝術不僅需要深厚的書法功底,更需要寬廣的胸懷和氣度。如果我們仔細欣賞朱的列表,我們會發現他的列表不是開與閉的,而是開與閉的。讀者可以感受到書法的開闊視野和書香的濃厚氛圍。他的列舉生動,剛柔並濟,寓意深遠,“幹秋風潤春雨”妙不可言。
如果說朱的單子是壹個英姿颯爽的北方漢子,那麽他的草書就是壹個美麗飄逸的江南女子。縱觀朱的草書作品,整體書風平和質樸,難尋驕橫之氣,也難尋名利之俗。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平靜。閱讀朱草書作品時,最好是在溫暖的午後聽中國古典音樂,看他的作品。如果妳在山野的叢林中,妳可以在遠離塵囂的寧靜中傾聽自己的心跳,在空谷和靜謐的春天裏享受久違的清新。
鮮為人知的是,當人們驚嘆朱在草書方面的成就時,他已經默默地把創作轉移到草書軸的創作上來了。與豎軸書法相比,長卷缺少橫軸,限制了筆法的連續性,比豎軸更難創作。所以要求作者有嫻熟的筆法和筆法,在不斷的“轉行”中韻味貫穿始終,考驗作者對“連續的寫作節奏”和整體“布局與布局”的把握。朱對書法的節奏、神韻、用墨、構圖都有很好的理解。他藝術地切割空間,深刻理解構圖層次的變化。他從點畫的長短、大小、疏密、纖維的豐富變化中,形成壹幅形態各異、跳躍的奇妙畫卷,給人酣暢淋漓、變幻莫測的深層藝術享受。
朱的草書長卷作品幾經變化,時而珠圓流暢,時而筆法蒼勁,時而趨於平淡,精氣濃郁,力度內斂,綿中有隱針,體現了他深厚的書法功底。總的來說,朱的草書流暢、圓潤、流暢,以其典雅的風格、嚴謹的布局、內斂的筆法、飄逸的外觀,外顯其靈,陡中見勁,使讀者不自覺地被其作品的內涵所折服。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很多藝術家耐不住寂寞,無論藝術水平如何,都渴望推出自己的作品,以至於當今書壇泛濫,為世人所詬病。作為壹位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教授書法家,朱有著學者的脊梁。當許多富商抱著交易的心態接近朱時,發現自己碰了壹個“軟釘子”,朱刻意回避這筆金錢交易。朱更喜歡和有文化內涵的人交往。他對懂得欣賞藝術的人很大方,而且壹直很大方,不論年齡地位。朱認為,書法藝術是供人欣賞的,它的主要社會功能是陶冶情操,是從壹個側面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靠包裝的藝術是靠不住的,終究逃不過歷史的檢驗。
歷史是沈默的,但在選擇時卻異常冷靜。她把精華傳給後代,把糟粕扔到土裏,化為塵土。我們有理由相信,歷史會把朱帶到未來,因為他的博學和他的藝術積累。(稿件來自中國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