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人可以夢到前世嗎?

人可以夢到前世嗎?

訓練控制夢境

夢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1.醒與夢

昔人雲:“浮生若夢”。然則人生而有夢,殆乃夢中說夢耳。佛法常引夢以為喻,古今論此者,多矣。《禮記》列夢為數十種,《列子》亦為夢作分類。《黃帝內經》亦有夢與病之分類。現代心理學,謂夢乃潛意識之作用。亦有謂乃心理病態之現象,如“夢遊癥”、“離魂癥”等,皆屬夢之所攝。洪邁《容齋隨筆》曰:“漢《藝文誌·七略》雜占十八家,以黃帝、甘德占夢二書為首。其說曰:雜占者,紀百家之象,候善惡之證,眾占非壹,而夢為大,故周有其官。周禮太蔔掌三夢之法:壹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鄭氏以為,致夢夏後氏所作,觭(ji)夢商人所作,鹹陟者,言夢皆得,周人作焉。而占夢專為壹官,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兇,其別曰正,曰噩,曰思,曰寤,曰喜,曰懼。季冬聘王夢獻吉夢於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於四方,以贈惡夢。舍萌者,猶釋菜也。贈者,送之也。

《詩》、《書》、《禮經》所載,高宗夢得說。周武王夢帝與九齡,伐紂夢葉朕蔔宣王考牧,牧人有熊羆(pi)虺蛇之夢,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左傳》所書尤多。孔子夢坐奠於兩楹。然則古之聖賢未嘗不以夢為大,是以見於《七略》者如此。魏晉方技,猶時時或有之,今人不復留意,此蔔雖市井妄術,所在如林,亦無以占夢自名者,其學殆絕矣。”

佛法論夢之起緣,約分為五:壹想,二憶,三病,四曾更(經驗影像),五行引起(未來事實)。夢之起作用者,乃獨頭意識,亦稱獨影意識。相當於心理學上之潛意識。意識具分別明了功能,獨頭意識乃意識之影子。

獨於睡眠昏迷,乃至靜定境中,自起作用。茲分論五種夢緣。

壹、想夢者:如思想專精,意思膠著於人事物欲等,於睡眠時即現夢境。但只能影射事物,或夢境獨影中,聯合生理病態,以及過去經驗等,支離破碎之殘存記憶,而構成夢境。其最明顯之例,如男女相思,易形夢寐。此皆想之成夢也。

二、憶夢者:亦近於想,而憶之與想,功能不同。想者,意識起思想作用;憶者,於人事物欲,或見、聞、覺、知之事,習慣已深,無須意識運思,不期然如有事存心。例如陸放翁詩雲:“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唐人詩雲:“行過疏籬到小橋,綠楊陰裏有紅嬌。分明眼界無分別,安置心頭未肯消。”此等所謂心頭未肯消者,即憶念現象也。復如李後主詞雲:“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皆憶念至深之現象也,凡此形夢寐者,憶夢也。

三、病夢者:如飲食停滯,生理障礙而夢重魘,或被人追逐而足步艱難。又如血液不清、濕盛者,則夢水。生理發炎、火盛者,則夢火。血液循環太速、風氣盛者,則夢飛翔。如血壓高而夢沖舉,血壓低而夢下墮,肝病夢色青藍,心病夢色紅紫,脾病夢色黃,肺病夢色白,腎病夢色黑,乃至恐怖驚悸而夢惡,喜悅歡欣而夢祥,皆可統攝於病。亦可通於前之二者。

四、曾更夢者:即於前三種夢象,或牽連過去經驗而成夢,或前塵影事,於夢中重溫,故夢中之見、聞、覺、知,絕少有超過平常知識經驗之印象者。有之,則非夢所詮矣。

五、引起夢者:非常情所可測,如夢入素未歷之境,素不相識之人,素無經驗之事等,但經若幹時日,身之所接,悉與夢符,此即夢有引起之作用也。此種夢理,須研究佛法,知夫“三界唯心,壹切唯識。”“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究明此理,方知心意識與如來藏性之用,具足壹切,遍含三際,含裹十分方矣。

知夢之成因若此,然後可知吉祥善夢與驚怖惡夢,皆屬意識之變現,來因去果,自有蛛絲馬跡可尋,實無奇特之處。觀乎世人常有因吉夢而欣悅,或兇夢而憂懼,其實同壹顛倒也。莊子不雲乎:“吾固不知蝶之夢周?抑周之夢蝶?”豈非壹大癡事乎!既知為夢,早成過去之幻影,孰此以求驗,其與刻舟求劍,事將毋同。藏密中有修夢成就之法,以夢為入道之門。又如判刑待決之囚,壹切希望已絕,當亦無夢。佛道中人,知見工用有得者,夜眠往往無夢;或雖在夢中,仍歷歷耳,蓋已達醒夢壹如之境地矣。有謂莊子曰:“至人無夢”,即誤謂聖人皆無夢;實則,非無夢也,醒夢壹如耳!茍絕無夢,何以釋迦猶夢金鼓,宣尼猶夢周公、奠兩楹。莊周夢蝴蝶,此豈非至人之夢歟!其義可深長思也。尋常所謂夢者,皆在睡眠昏迷狀態中。夢境所起作用,現代生理學者,謂乃腦神經尚未全部休息所致。唯心唯物,姑置勿辯。其所謂夢者,乃人於醒後,五官感覺依然起用,意識分明時,能記昨夢。凡夢中壹切,不可捉摸,不可控制,故稱之曰夢。孰知我人日常生活,六根運用,遷流不停,例如眼之視色,壹轉動間,剎那即逝,與夢無別也;耳之聞聲,鼻子辨氣,舌之嘗味,身之運動,意之思惟,皆無常存之可把捉,其無夢也何別?壹日作為既畢,雙眼閉而入睡,壹切了不可得,則日間之所為,非即所謂夢乎!已去者不復來,未來者尚未至,年之與月,日之與時,分之與秒,剎那變易,安有壹事壹法之可得;所謂現實者,不過壹剎那間之緣會,緣滅即散矣!若能仔細觀察,晝之與夜,夢固無別也。

人如能常空其意念,如龐居士所雲:“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念念之間,於過去不留,未來不逆,現在不住,忽然三際托空,意識不行,則於應緣動作間,但前五識(即五官直接感覺,不再緣意識分別之知覺),對境起用,則此心如無,此身如壹真空之球或瓶等,即唯識學所謂之現量境,小乘之人空境,可得現前。此時對緣外境,壹切皆如夢中。視山河大地人物動作聲音等,皆如活動影象。不但對外境他物覺其如夢、如幻、如影,即我此身心亦同於諸夢。動靜行為,皆能行所無事,如永嘉雲:“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豈不樂哉!雖然,此猶夢語。必曰“百尺竿頭須進步,空花鏡裏莫藏身。”迨至遠離顛倒夢想,得究竟涅盤,方可出世入世,壹切自在矣。但於聖凡情斷、超佛越祖之地,尚須痛吃辣棒。雲門雲:“此即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若欲究明斯事,當復觀雲門語:“扇子①跳上三十三天,觸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壹棒,雨如傾盆。”畢竟如何?曰:參!(①左足右孛)

南懷瑾《禪海蠡測》

/larong/DanZeng/Meng/ruhe.html#gaibian

2、如何訓練夢

2.1、認知夢境

2.2、改變夢境

2.3、光明夢境

2.3.1、骨肉情深淚撒中陰界——聶達沃茲上師夢境經歷

2.3.2、人間天上任我遊——喬美仁波且夢境經歷

2.3.3、超越時空的旅行——多欽則仁波且夢境經歷

2.3.4、發現新世界·小兜率天——法王晉美彭措夢境經歷

改變夢境

在認知夢境獲得穩固之後,就可繼續下壹階段的訓練——改變夢境。

在夢中,已能覺知自己正在做夢,此時,馬上提醒自己:“我現在已經具備改變夢境的能力。”然後,自己可以變化成天人或者佛菩薩……這樣,逐步訓練自己達到隨意變化的水平。

為了提高改變夢境的能力,我們可以應用“交替變化法”。例如:將自己先變化成文殊菩薩的形象,隨之又由文殊菩薩變成觀音菩薩的形象,再由觀音菩薩變回文殊菩薩。另外,從起初的自觀壹尊文殊菩薩到變化成無數尊文殊菩薩,再從無數尊文殊菩薩合為自身壹尊文殊菩薩,也就是由壹變多,由多變壹。

依照這種修法,經過反復習用,修到壹定層次,就可以去改變其它事物。例如:把火變成水,把水變成火;將虛空變成大地,將大地變成虛空……

在夢境之中,如果出現象征妖魔鬼怪的東西,比如:人形物和狗等(這種東西壹出現,往往自己心感不安),自己就應當立即變成憤怒本尊,以兇猛之勢調服它們……此類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可以在無限自由的領域中,隨心所欲地去改變。

此外,還有壹個改變夢境的修法,那就是冒險習練法。在已然覺知是夢境以後,自己有意到江河險灘邊。先提醒自己:“現在我是夢境意形身,根本不會被河水沖走的。”隨之猛然跳入河中……結果,不僅未被河水沖走,反而有可能產生樂空無別的覺受。同樣,不論是熊熊烈火之中,還是懸崖深淵,只要是有危險恐懼的地方,都可以進行冒險練習。最終,能將壹切恐懼現象完全轉變成禪定。

我們要想擴大夢境訓練範圍,在夢中就可以到神山聖地和佛國剎土去觀光朝拜。方法是在白天時,自己經常提醒自己這是夢。在臨睡前將自己要去的地方或剎土觀想在喉間,聚精會神地漸漸進入夢鄉。在夢境中認知夢以後,提示自己:“光是認知夢是遠遠不夠的,意形身應當離開血肉之身,到神山聖地或佛國剎土去。”自己專心壹想,就很容易到達目的地。在觀覽朝拜之後,自己思量壹下:“現在我應該回到家中神識入竅。”就這樣,自己返回住處……

初次前往佛國剎土等地方,在開始時,景象有可能模糊,不過,隨著訓練的深入,會逐漸地顯像清晰的。在這些修法修行時,壹定要註意:身體不要歪拐、彎曲和蜷縮,否則,會影響風脈正常暢通,對訓練夢境不利。我們不僅需要有正確的睡臥姿勢,而且,呼吸要緩慢、神誌要清醒……

對於夢遊佛剎,難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夢中所去的剎土,象極樂世界或銅色吉祥山等是否是真實的?”

就此問題,我覺得,若沒有有關變化夢境與光明夢境的殊勝竅訣,這樣的人在夢中所去的地方,不壹定是真實的佛剎。因為,根據密法理論所說:風湧而動,意識隨之進入身體脈絡之中,則產生夢境。其中,風入明凈脈中,就會出現“前往佛國剎土”的感覺。宗喀巴大師針對這類情況曾指出:“利用風的力量和‘想去剎土’的意識力量,所能見到的清凈剎土,只不過是真實剎土的影像而已。‘看到真實剎土’的說法難以成立。”

歡?切┠芄懷浞衷擻帽浠?尉秤牘餉髏尉車母卟憒渦扌姓擼?塹囊廡紊砑?鋅贍芾肟?庵醬鎿媸檔姆鴯?餐痢9ぶ袢什ㄇ姨傅劍骸懊尉騁廡紊砝肟?臀蠢肟?硤逵寫肆街幀!彼?檔摹襖肟?筆薔駝媸檔執鋟鴯?餐琳庵智榭齠?緣摹R虼耍?行扌忻尉承薹ɑ竦貿刪偷娜嗣牽?嗷ピ級ㄍ?皇奔淙ネ?簧餐粒?罄捶⑾鄭?撬?榫耙荒R謊?br>

以前,烏金巴大師④、達絲巴大師和察瓊巴喇嘛三位壹同相約,在當天晚上***赴兜率天。兩位大師因夢修成就甚高,所見景象別無二致。而察瓊巴喇嘛夢修成就水平壹般,他之所見與他們略有出入……

夢遊佛國剎土,在佛菩薩座下祈聞佛法或者夢中獲得善知識傳法加持等等……對於此人來說,是否真實得到佛法受用?答案是肯定的。以前,有位弟子向噶瑪巴(第三世)讓雄多吉求法。噶瑪巴先讓他回去,答應在夢裏傳法。後來在約定的時間裏,噶瑪巴真的向他傳授了佛法。第壹世噶瑪巴曾祈問岡波巴大師說:“在夢中所得到的灌頂傳承有否真實意義?”岡波巴大師回答道:“只要妳具足信心,夢境所得灌頂傳法不僅具有真實益用,而且較之現實灌頂傳法更為殊勝!”有關這類教誨在達龍夏仲·紮西巴珠善知識⑤回復喬美仁波且的信件中也談了同樣的觀點……

變化夢境不僅可以獲得求法灌頂,而且還可以給自己提供有利方便。例如,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夢境學習經論。以前,若必多吉(第四世噶瑪巴)大師,在自己的寢室中堆滿經書,他利用夜晚的時光,在夢境中廣學經論。他不僅通曉經義,而且還對經論文句記憶猶新……

以上僅僅講述了幾種改變夢境的技巧與相關若幹實例,其實,夢境修法是可以應用到各種領域的。比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激發我們潛在的生命原動力,修補前世與今世的某些殘缺,恢復生命生機……諸如此類的應用是極其廣泛深入。其中,壹些方法已被西方壹些專家學者開始采用。

例如,美國休士頓有壹個改夢學講習班,就改夢學的應用,曾有壹份這樣的資料:“改夢學的應用,小則可將惡夢改為美夢,大到能將整個醒時的‘夢’改善:夢可利用作人生預演和實驗的場所。某女士每年都作惡夢,夢中被兇惡的妖怪追趕,每次從惡夢中驚醒後,感到難過。但在參加改夢學訓練後,他在惡夢中知道是在作夢,因此改變她以往的反應,她不但不逃跑,而且勇敢地面對著兇惡的妖怪,沒想妖怪竟化成壹團煙消失了,她從此再也不作這種惡夢。在夢中可開始改變壹個人習慣性的反應或缺點,比如某人脾氣不好,對不如意的事,總是怒氣相應,因為反正是夢,何必那麽認真?慢慢地在醒時的反應也會有改善。再舉壹例,假如有人怕在公眾場合中發言,在夢中有這機會則可大膽地練習。慢慢地我們會發覺‘人生如夢’,生活中的壹切,也會因我們行動思想態度的改變而不同,壹如夢中的惡夢可改為美夢,人生的‘夢’也就同樣可由惡夢變成美夢。”

對於這份資料所提的觀點,我表示極為贊賞。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夢境與醒時之間的確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因如此,如果能夠隨意變化夢境,那就可以改變現實境遇,這是很符合邏輯的。這些道理,從個人經驗中也能得到證實。

在壹般人的心目中,夢境與醒時兩者之間是存在著宛如幽明之隔的距離。然而事實並非這樣,二者除了攙雜與未攙雜睡眠成份之外,它們的基質是別無二致。正因二者相互關聯,有時還會出現夢境與醒時幾乎混雜的現象……

著名佛學家更登群佩⑥曾對饒活佛講述了壹次非常有趣的經歷:“在夢中,有時我能夠高翔於空中。當時,我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方向,只要稍微用點力,就能立即調轉過來……這種飛翔之夢,真正能夠夢到的話,心裏的感覺非常快樂愜意。有時我在夢境裏能認知夢,而且,還能分辨探知夢中所夢的紙與白天所見的紙二者有何差異。夢境中我試試用火燒紙,很奇妙,聞到燒紙的味道與白天的完全壹模壹樣。有時我從夢中醒來,夢裏所見到的東西在屋裏仍歷歷在目。可是當我的身體稍微動壹下,或者眨壹下眼睛,那些景象就消失無跡了。

這壹例子,闡明了在似睡非睡假寐狀態,可以將夢境功能引用到醒時(初醒階段)中的道理。

而那些變化與光明夢境已然成就的人,他們不僅能將夢境功能引用到醒時狀態,甚至在白天也能充分利用。布頓仁波且⑦有位弟子名叫喇嘛,他與其它幾人同去岡底斯山閉關。在路上,他們要趟過岡底斯山北部的哲達布熱河。由於喇嘛旅途勞累,再加上體質虛弱,他在過河時被水沖走了……此時此刻,他覺得這是夢,於是從容自若地金剛跏趺坐,身浮水面,隨波漂流……同伴們見他壹起壹浮,被水流沖走了,心急如焚,壹邊追趕壹邊向他甩過壹根繩子。喇嘛接住繩子,忽然感覺不是夢,從禪定中驚怔而出,壹下子沈入水中……經過同伴們的奮力搶救,他才幸免於難……

3.紅教六種中有

我們有的同學修過紅教,紅教裏面講六種“中有”(生死中有、夢境中有、妊娠中有、禪定中有、法性究竟期、轉生中有)。比如說,我們人從死後到重新投胎是壹段中有,這段的中有身也叫中陰身,死後靈魂重新投胎,變成胎兒出來。我們活著的這壹段也是中有,從白天醒著到夜裏睡著了,這個中間又是壹個中有。所以我常常問壹般參禪用功的人,妳知道自己是怎麽睡著的嗎?註意啊,當妳靠有枕頭上要睡著的那壹剎那是什麽樣,妳知道嗎?壹般人聽了我的話就去註意了,結果又睡不著了。不註意呢,就又昏沈了,壹般人就是這樣。

我們的念頭在夢與醒之間也是壹段中有。壹個念頭過去了,後壹個念頭還沒有生起,有時候好像楞住壹樣,這壹段也是中有。我們呼吸壹進壹出之間也是中有,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裏告訴我們,有個“中間息”,指的就是這個。修安那般那修止息,我所以常常罵妳們修數息觀都在亂修,不是叫妳光數呼吸啊!又不是學會計!中有認識清楚之後,妳就可以把握昏沈與散亂中間是什麽了。

如果拿本體來講,散亂不是定,昏沈也不是定,散亂與昏沈都是本體來的,就好像黑暗與光明都是壹個東西所變的。不過我們現在是講功夫,不管妳本體不本體,黑暗就是黑暗,光明就是光明。那麽在黑暗與光明中間是不是也有壹段中有呢?那個好像亮又好像不亮的東西是什麽?認識清楚這個,妳就懂得用功了,上起路來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