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實詞,掌握更多的文言文實詞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文實詞,要特別註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壹是多義性,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類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際意義,壹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可能”、“不”可以獨立回答問題),只能用實詞造句表達各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和感嘆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匯中只占很小壹部分,但語法功能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都以虛詞為標記,如判斷句“...哲...葉“和”的被動句魏...索……”,在文言文中使用頻率很高,其解釋也相當靈活。主要常用的虛詞有:知、奇、於、意、爾、澤、奈、若、爾、者、為、然、是、本、斯、比、何、安、誰、胡、地、雖然、雖然、然而、自然、也。伊、胡、哉、顏、耳等。
以前先以意義為標準,真正的意義叫實詞,空洞的意義叫虛詞。現在基於功能認為實詞可以充當句子成分(當然有詞匯和語法意義),但不能充當句子成分,虛詞只有語法意義。
實詞細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區別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和特殊實詞、擬聲詞、感嘆詞;虛詞又細分為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
功能詞
副詞
副詞是限制和修飾動詞和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的詞。
富有表現力的:非常,大多數,極其,相當,頂,非常,非常,極其,例外,特別,更多,更多,更多,壹點,稍微,稍微,幾乎,幾乎,太多。
範圍:所有,總,* * *,總* *,所有,唯壹,唯壹,單壹,輕,所有在壹起,都壹樣。
時間頻率:曾經,曾經,曾經,剛剛,剛剛,是,將要,將要,將要,馬上,馬上,最後,經常,經常,總是,經常,逐漸,總是,總是,永遠,永遠。
肯定否定:必須,必須,必須,必然,當然,準確,確實,不,不,不,不,不,不,不壹定,不必,何苦,不便,不要(不要),不妨。
情態:不要,不要,說到底,只是,簡單,是,是否,可以,也許,難辭其咎,大概,還好,還好,相反,反正,果不其然,出乎意料,為什麽不,其實,清楚,精確,勉強,不得不。
1.副詞只能用“很”和“極”來補充。例如:
(1)這個方法太好了。
②這個方法好是。
2.有些副詞可以起到關聯的作用。
(1)壹次性使用:
我說如果能吃的話,我就吃的清清楚楚,然後下大雨就走。
(2)使用前後:
它是…它是…它是…它不是…它不是…它不是…它不是…它不是…不。
(3)與連詞連用:
不僅...但也僅僅是...因為...盡管...但是如果...不管...
雖然...只有...
3.“無”(Wu)是動詞、形容詞前的副詞,否定行為的發生;名詞前是動詞,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對事物的占有。例如:
我從未見過這麽好的學生。(副手)
妳沒有詩經嗎?(移動)
“不”和“不”是有區別的:“不”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但可以用“不”。如果妳不能說,“他在嗎?”“沒有。”只能說,“他到了嗎?”“沒有。”
有幾個形容詞和壹些副詞,經常做狀語,要仔細區分。例如:
雨後的青山格外美麗。
這件衣服看起來很漂亮。
妳不能采取完全消極的態度。
每個人都同意會議的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詞語的組合來區分它們的詞性。例如,我們可以說“特殊任務”或“(特殊)任務”,但“特殊”不是這樣用的。可見“特別”是形容詞,“特別”是副詞。再比如:妳可以說“壹致”或“(壹致)意見”,而“所有”不是這樣用的。可以做謂語、定語、狀語,但意義是形容詞,副詞不能做謂語、定語。
5.“白、奇、老、凈”與名詞組合時為形容詞,與動詞、形容詞組合時為副詞。因為兩個位置的意思不壹樣。比較下面兩組單詞:
佳藝
白布白跑了壹趟
老朋友聊不完。
奇怪而美麗
幹凈的水被泥覆蓋著。
介詞
介詞是虛詞,用在詞或短語前形成“介詞結構”,作為動詞、形容詞的附加成分,表示時間、地點、方式、條件、對象。例如:
表時間:從,自,玩,到,在,在,在前面,在,利用,利用,跟隨,追趕,來。
從,從,到,向,向,到,在,在,從,沿著。
手段:按,根據,依照,符合,通過,通過,根據,根據,用,將,用,用,靠,拿。
表示原因和目的:因為,由於,為了,為了和為了。
對象,相關:對,對,關於,替代,相同,與,與,給,調用,讓,是,將,管,理論,順利,甚至。
表比較:畢、賀、童、和、同。
表中不包括:除了,除非
1.介詞結構可以做狀語,少數也可以做補語。例如:
(在閱覽室)看書。
工作【從早上開始】(餐桌時間),
向前[沿河](朝桌子的方向)走
(對學生)負責。
拉起(表格對象)
比過去更好(表格對比)
有的可以做定語,但要加“的”。例如:
他做了壹個學術報告(關於詩人杜甫)。
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是正確的。
2.介詞多由動詞構成,有些介詞與動詞界限分明,如“從、被、對、約”。有些詞在這個場合是介詞,在另壹個場合是動詞,比如“在、比、給”等等。例如:
他把書放在桌子上。(介詞)
他在家。(動詞)
許多學生學習比我好。(介詞)
我們應該比較驅動力、速度和質量。(動詞)
他給我買了壹本書。
他給了我壹本書。(動詞)
兩者的區別:介詞不能單獨做謂語,不能正反並列問,動詞可以。介詞後面不能跟時態助詞“了、著、過”(在“for”、“for”、“in presence”中的“了、著”不表示時態)且不能重疊;動詞壹般還可以。它們的含義也不同,如例(1)中的“in”表示“放”的地方;例2中的“存在”是指“屬於”或“存在於”。其他既能做介詞又能做動詞的詞還有“有、讓、超、王、用、那、過、過”。
(C)連接
連詞是連詞、短語或句子的虛詞。比如“and,with,with,and,and,and,and,not only,not only,or,雖然,但是,if,even,then,因為,所以,所以”等等。
“和、集、通、於”這四個詞有兩種用法:連詞和介詞。例如:
我和他都去過那裏。(連詞)
我(和他)去過那裏。(介詞)
所有人([他]去了北京)都回來了。(介詞)
上述三種情況中的“和”可以用“與、與和”代替。當用作介詞時,“heel”常用於口語,“tong”傾向於用於書面語。用作連詞時,壹般用“和”,“和”有書面顏色。
連詞“他”與介詞“他”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連詞“他”前後的詞是並列關系,兩者是壹個成分,可以互相交換,不改變句子的基本意思;介詞“他”前後的詞不是並列的,不能互換。第二,狀語可以出現在介詞“他”之前,連詞“他”不可以。再次,介詞“他”有時可以出現在句號或成分之前,連詞“他”則不能,如例2。
用作連詞、介詞時,如“他”,有些句子會出現歧義,如“我與土地交談”。他可能會說話,也可能壹句話不說。為了準確表達思想,在書面語中,壹般用“他”作連詞,“通”作介詞。例如:
(4)過了壹會兒,許太太趕緊收拾碗筷,挑了些燒餅給阿和阿嬌,帶著秀英和離開家,回到船上。
(四)助詞
助詞是表示附加關系或時態等語法意義或語氣的虛詞。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結構助詞:的(下)、的、的、所
時態助詞持、讀、過、來,
比較助詞:相似
情態助詞:的,了,吧,的,的,的,的,的,的,的(剛),的,的,的,的,的(陳述語氣)。
麽、吧、麽、啊(疑問語氣)
吧,吧,吧,吧,吧,吧(祈使語氣)。
啊(啊,哇,哪裏)(嘆氣)
1.結構助詞是指表達附加成分與中心語之間結構關系的助詞。“的”、“的”、“的”在普通話裏都是輕聲發音,但在書面語裏要三種寫法。把“的”寫在定語之後,“的”寫在狀語之後,“的”寫在補語之前。這樣可以讓書面語的結構關系更加清晰。例如:
科學燦爛的春天已經到來。
學生們都很快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
張老師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5)感嘆詞
感嘆句是表達強烈感情或號召、響應的詞語,如“哈哈,唉,啊,哼,呸,哎喲,咳,哦,妳好,嗯”等。
①哈哈!我想是的。
(2)唉!這麽大的西瓜!
哦,我想起來了。
4嘿!會議現在開始了。
⑤嗯!我馬上去。
例1表示喜悅,例2表示驚訝,例3表示覺醒,例4表示呼喚,例5表示響應。
1.感嘆詞是最獨立的,壹般與其他詞沒有結構關系,往往充當獨立成分。
2.感嘆詞“啊”和語氣詞“啊”不壹樣。例如:
6.我們不走同壹條路!
⑦啊,今年莊稼長勢真好!
語氣詞“啊”總是附在句尾,輕聲發音,從不獨立,如例6。感嘆詞“啊”不是輕聲發音,而是始終獨立於句子結構。
3.感嘆詞的寫法不是很固定,同壹個音往往用不同的漢字來表達。比如“不,我明白”。可以用“哦哦哦”之類的。再比如感嘆詞“啊”,還有寫“啊”之類的。書寫時,盡量使用常用的書寫方法。
4.此外,感嘆句可以作為句子成分。如“他哼了壹聲”(作為謂語)。電話裏只聽到‘妳好,妳好’的聲音。這是活用。
(6)擬聲詞
擬聲詞是用來模仿事物發出的聲音的詞。例如:嗡嗡聲、急促聲、叮當聲、咿咿呀呀、咿呀呀、砰、嗚、吱吱、喵喵等。
實詞/全詞/實詞
(-)名詞
名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詞。例如:
指人:魯迅、農民、工人、作家、教師、學生。
指的是事物:太陽、風、山、馬、米、飛機、原子、電腦、車輛、紙張、道德、法律、文化。
時間順序:春天,明年,早上,周日,現在,剛剛。
代表:馬來西亞,北京,凱旋門,大慶,亞洲。
指示方位:上、下、前、左、右、東、南、內、外(簡單)
上方、之前、東方、上方、上方、東方、西方、內部、外部和中間(合成)
(2)動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變化的詞語。例如:
指示動作:走、坐、聽、看、批評、宣傳、辯護、學習、研究、進行、開始、停止、禁止。
它意味著存在,變化和消失:存在,存在,平等,發生,進化,發展,成長,死亡和滅絕。
表達心理活動:愛,恨,博客,想念,計劃,喜歡,希望,害博客,擔心,恨。
明示判斷:是
要表達可能的意願(助動詞):可以,可以,願意,可以,希望,願意,願意,敢,想要,應該,應該,值得,值得。
表達趨勢(趨勢動詞):上,下,進,出,回,上,過,上,上,下,進,出,回,
來,來,起來,走,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開走,過去。
動詞的語法特征:
1.有些動詞可以重疊,表示“動作很短”或“正在嘗試”,是時態表示。
單音節動詞的重疊形式是AA。
聽著-聽著,想想-想想。
試著-試著說話-說話。
雙音節動詞的重疊形式是:ABAB
學習-學習,學習,批評-批評
討論-討論-休息-休息。
動詞比較復雜,有些需要解釋。
1.動詞“是”
“是”是動詞,用在名詞前。這種“是”往往表示主語“等於什麽”或“屬於什麽”。比如“魯迅是周樹人”、“牛是反芻動物”、“他是司機”、“他救了我”;另外,“今年是好年景,我是壞年景,秋收後沒飯吃”中的“是”字還是動詞,還是謂語。
二。“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表示肯定,表示“確實”、“確實”。可以看作是語氣狀語,如“我明白”、“他很勇敢”、“這樣就好”。
2.動詞“妳”
“有”只做動詞,不做副詞。例如:
請問,妳們這裏賣鋼筆嗎?請問,妳們這裏賣鋼筆嗎?(右)
李光在嗎?(錯)李廣在嗎?/李光在嗎?(右)
李老師教妳的嗎?(錯)是李老師教妳的嗎?/李老師曾經教過妳嗎?(右)
妳受傷了嗎?(錯)妳受傷了嗎?(右)
3.助動詞
助動詞是指可以放入“no x no”格式的詞。助動詞可以做謂語,如“這樣可以嗎”“完全可以”。但也經常在動詞、形容詞前作狀語,表達行為人的主觀意誌和可能性、必要性。例如,“我們必須[必須]堅持原則”和“春天來了,天氣[應該]暖和”。
4.趨向動詞
趨向動詞可以做獨立謂語,如“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出來”。它通常用在其他動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趨勢。作為趨向補語,如“拿壹本書”、“拿壹本書”、“拿壹本書”。
(3)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狀和性質或者動作和行為的性質和狀態的詞語。例如:
表現力:好的,壞的,偉大的,勇敢的,優秀的,聰明的,誠實的,魯莽的,慷慨的,軟的,硬的,苦的,甜的,冷的,熱的,堅定的,平凡的。
桌狀:長、短、大、小、粗、細、紅、綠、平、齊、白、直、綠、帶血、暗沈、黑。
表達狀態:快、慢、生動、熟練、輕松、清晰、散漫、幹脆。
數量:多、好、全、全、全、多、少。
形容詞的語法特征:
1.大部分形容詞可以和程度副詞組合,如“很勇敢”、“很整潔”、“太死板”、“最清楚”。有些形容詞有壹定程度的意義,不能再和程度副詞組合。比如《白雪公主》《血紅色》。有後綴重疊的形容詞,如“黑、黑、黑、油”等“冬中黑、秋中黑”等形式。
2.有些形容詞可以重疊。例如
單音節:AA型
高-高(大)-大(大)
紅色-紅色(慢)-慢(慢)
雙音節:AABB風格
誠實——誠實和整潔——整潔
清晰-清晰和慷慨-慷慨
還是a中的AB型
粗心-馬裏粗心-糊塗。
恐慌-恐慌和吝嗇-小氣。
重疊壹般意味著加深。用在名詞前表示適度,還帶有昵稱的感情色彩。比如“高個子”“紅臉”
3.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正確、純粹、堅定、健全、堅強、積極、嚴格、豐富”是形容詞和動詞。“端正態度”就是端正態度,“豐富文化生活”就是豐富文化生活。“正確而豐富”在這裏是動詞。《直》、《紅》、《蒙著眼》中的“直”、“紅”、“花”等詞,表示事物以某種狀態存在,也應視為動詞。
數字
數字是表示數量和順序的詞。表示數的東西叫做基數詞。如“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千萬、零”。表示順序的稱為序數。如“第壹、第二、第三”等。另外還有倍數,分數,估計。
乘法由數詞和量詞“次”組成,如“次、次、次”。分數往往用固定的短語來表示。格式為“分數”。約數有兩種表示法;壹是在基數後加多、多、多、上下、左右,如“壹百多”、“壹千左右”;二是兩個相鄰的基數連用,如“三四(件)”、“十七八(件)”、“五六百(件)”等。另外,“三兩(件)”。“三五(壹)”等兩個基數的成語也表示估計。
數詞的語法特征:
1.數詞經常出現在量詞前面,如“壹”、“五本”、“兩次”。現代漢語中,數詞壹般不直接與名詞結合,只有在文言格式或成語中,數詞才能直接修飾名詞。比如“壹針壹線”、“壹草壹木”、“千山萬水”、“三心二意”。
2.乘法只能用來增加數字,不能用來減少數字。分數可以用來增加或減少數字。表達式數量的增減必須以原數量為基礎,而不是以增減數量為基礎。有壹套增加或減少數字的成語。
1.首先,表示數量的增加:
增(減)、增(減)、升(減)、增(減)——剔除基數,僅指凈增。比如從十到五十,可以說增加了四倍,但不能說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為);增加到(為),上升到(為)——包括基數,指增加的總額。比如從十個增加到五十個,可以說“五倍”,但不能說“四倍”。
2.第二,表示數量的減少:
減少(減少),減少(減少),減少(減少)——指的是差異。比如從十到壹,應該說減少了十分之九,而不是九倍。
歸約為(for),歸約為(for),歸約為(for)-指歸約後的余數。比如從十到壹,用分數來表示,應該說“化為十分之壹”。
(5)量詞
量詞是表示計算單位的詞。可以分為兩類:
1.名詞量詞代表人和事物的單位。
(1)是專用的,例如:
測量單位:英尺、英尺、升、桶、盎司、磅、噸、美分、英畝、公頃、美分、美分和米。
個體單位: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個體,
Only,frame,branch,ship,vehicle,frame,seat,句子,段落,文章,章節和標題
集體單位:雙、對、副、堆、批、組、幫、班、套、串、打(dá)、幫。
不定單位:壹些,點
(2)借來的,如:touch(摸,摸)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和外國語言相比,量詞特別豐富,使得現代漢語增加了區分諧音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達手段,如“壹把劍、壹支箭”、“壹縷陽光”、“壹串佛珠”。
近幾十年來,出現了壹些復合量詞,如:
出動架次數:計算飛機數量之和。壹架飛機飛十次稱為“十架次”,五架飛機飛兩次稱為“十架次”,十架飛機飛壹次也稱為“十架次”。
人數:計算人數和次數之和。
噸位公裏:是陸地運輸噸位和公裏的計算單位。三噸貨物跑100公裏,稱為“300噸公裏”。
噸海裏:是計算海(水)貨的計量單位,計算方法同噸公裏。
立方米每秒:表示壹秒鐘內流經河床中壹立方米的水量。如果壹秒鐘流過50立方米,則水流為“50秒立方米”。
2.動量詞
動量詞表示動作量,也有特殊和借用兩種。“去壹次”、“讀壹次”、“哭場”、“走壹趟”等專用詞。借用“眼、刀、天”等詞匯如“看壹看”、“砍壹刀”、“玩壹天”
(6)代詞
代詞是具有替代和指示功能的詞。人稱代詞代替人名或物名;表示懷疑的叫質疑餵。指示代詞指代或區分人、事物和情景。
人稱代詞可分為三種:第壹人稱指說話人,單數用“我”,復數用“我們”或“我們”。第壹人稱指聽話的壹方,以“妳”為單數,以“妳”為尊稱;用復數形式的“妳”,用“妳們有多少人”和“妳”作為敬語。第三人稱指說話、聽話以外的第三者,單數為“他、她、它”,復數為“男人”,“它”指物而非人。
“我們”和“we”的用法不完全相同。“我們”既要包括說者,也要包括聽者,可以稱之為“包容”。“我們”和“我們”出現在同壹個場合,“我們”只包括說話人在內的部分人,不包括聽話人,可以稱之為“專屬”。比如有幾個客人跟主人告別時說:“走吧,我們再見面。”但是,普通話中的“我們”可以是“排他的”,也可以是“包容的”。例如:
妳覺得媽媽怕窮嗎?怕別人笑話我們窮?
別擔心,王先生,過幾天我們壹定會去看妳的。
例①“我們”是“包容的”,既包括說話者,也包括聽話者,例②是“排斥的”,不包括聽話者。“雜”有時相當於“我”,有時相當於“我們”。
人稱代詞:我,紮,妳,妳,他,她,它,我們,我們,妳,朋友,他們,他們,自己,自己,孩子,別人,別人,每個人,每個人和彼此。
疑問代詞:誰,什麽,哪裏,哪裏,何時,多久,多少,如何,如何,多少。
指示代詞:這個,那個,這裏,這裏,那裏,那裏,現在,然後,這些,這樣,那些,這樣,這樣,這樣,這樣,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