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九二 包⑴荒⑵,用⑶馮⑷河,不⑸遐⑹遺⑺朋⑻亡⑼,得⑽尚⑾於⑿中⒀行⒁。
譯九二?經過草木茂盛的荒蕪之地,因為蹚水過河(中斷了行跡),遠遠遺留在後面的同行人迷失了方向。這種情況必須以在群體當中行走為上。
註釋:?⑴“包”通“苞”。茂盛,叢生。《尚書·禹貴》:“草木漸包。”
⑵“荒”荒蕪。《說文》:“荒,蕪也,壹曰草荒地也。”
⑶“用”介詞。作用同“以”、“因”,表示原因、結果,譯為:因、因為、因此。《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⑷“馮”徒涉,蹚水。《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徒手打虎。),不敢馮河。”
⑸“不”《漢語大詞典》助詞。無義。用以足句或加強語氣。《詩經·小雅·車攻》:“徒禦不驚,大庖不盈。”毛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
⑹“遐”遠。《尚書·太甲》:“遠若陟遐,必自邇。”
⑺“遺”遺留。《國語·魯語上》:“臣聞聖王公之先封者,遺後之人法,使無陷於惡。”
⑻“朋”同,壹起。《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群居而朋飛。”
⑼“亡”指迷失(弄不清(方向)。)。唐韓愈《宿曾江口示侄孫湘》詩之二:“舟行亡故道,屈曲高林間。”
⑽“得”必須,應該。《史記·項羽本紀》:“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⑾“尚”意義同“上”,以……為上,尊崇,推崇,崇尚(提倡。)。《荀子·王制》:“尚賢使能。”
⑿“於”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對象、範圍和原因的介詞。可譯為: 在、向、到、從、對於、由於、在…中。、在…方面(上、中)《後漢書·列女傳》:“捐金於野。”
⒀“中”中心,當中,指壹定範圍內部適中的位置。《周禮·射人》:“與太史數射中。”
⒁“行”行走。《老子·五十章》:“蓋聞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