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泉婷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發布時間:2012-12-1
ISBN:9787121188671簡介
第65438章電磁理論+0
1.1光的電磁波性質
1.2平面電磁波
波動方程的平面波解1.2.1
1.2.2平面簡諧
1.2.3壹般坐標系中的波函數
1.2.4復波函數
1.2.5平面諧波的復振幅
1.2.6平面電磁波的性質
1.3球面波和柱面波
1.3.1球面波的波函數
1.3.2球面波的復振幅
1.3.3柱面波的波函數
1.4光源和光輻射
1.4.1光源
1.4.2光輻射的經典模型
1.4.3輻射能
1.4.4對實際光波的理解
1.5電磁場的邊值關系
1.6光在兩種介質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6.1反射折射定律
1.6.2菲涅耳公式
1.6.3菲涅耳公式的討論
1.6.4反射率和透射率
1.6.5由於反射和折射產生的偏振
1.7全反射
1.7.1反射系數和相位變化
1.7.2失落波
1.7.3倏逝波的應用實例
1.8光波在金屬表面的透射和反射
1.8.1金屬中的透射波
1.8.2金屬表面反射
1.9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吸收1.9.1光
1.9.2光的色散
1.9.3光散射
運用
第二章光波的疊加和分析
2.1兩個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同的單色光波的疊加
2.1.1代數加法
2.1.2復合方法
2.1.3相位-振幅矢量加法
2.2駐波
2.2.1駐波形成
駐波實驗
2.3兩個頻率相同、振動方向垂直的光波疊加。
2.3.1橢圓偏振光
2.3.2幾種特殊情況
左手和右手
2.3.4橢圓偏振光的強度
2.3.5橢圓和圓偏振光是通過全反射產生的。
2.4兩個不同頻率的單色光波的疊加
2.4.1輕拍
2.4.2群速度和相速度
2.5光波分析
2.5.1周期波分析
2.5.2非周期波的分析
運用
第三章光的幹涉和幹涉儀
3.1實際光波的幹涉及其實現方法
3.1.1相幹條件
3.1.2光波分離法
3.2楊氏幹涉實驗
3.2.1幹涉圖樣計算
3.2.2等光程差平面和幹涉條紋形狀
3.3分數波前幹涉的其他實驗裝置
3.4條紋的對比度
3.4.1光源尺寸影響
3.4.2非單色光源的影響
3.4.3兩相幹光波振幅比的影響
3.5連貫性理論
3.5.1互相關函數和復相幹
時間壹致性
空間壹致性
3.6平行板引起的幹擾
3.6.1條紋定位
3.6.2等傾條紋
3.6.3圓形等傾條紋
3.6.4透射光條紋
3.7楔形板的幹擾
3.7.1定位面位置和定位深度
3.7.2楔形平板產生的等厚條紋
3.7.3應用等厚條紋
3.8用牛頓環測量透鏡的曲率半徑。
3.8.1測量原理和精度
3.8.2檢查光學零件的表面質量。
3.9平面幹涉儀
3.10邁克爾遜幹涉儀
3.11泰曼幹涉儀和傅裏葉變換光譜儀
3.11.1泰曼幹涉儀
3.11.2傅裏葉變換光譜儀
3.12馬赫-曾德爾幹涉儀
運用
第四章多光束幹涉和光學薄膜
4.1平行板的多光束幹涉
4.1.1幹涉場的強度公式
4.1.2多光束幹涉圖樣的特征
4.1.3幹涉條紋的銳度
4.2法布裏-珀羅幹涉儀和Land End-Geilke板
4.2.1法-珀幹涉儀
4 . 2 . 2 F . P F . P幹涉儀的應用
4.2.3陸端-蓋爾克板
4.3多光束幹涉原理在薄膜理論中的應用
4.3.1單層薄膜
4.3.2雙層薄膜和多層薄膜
幹涉濾光片
4.4薄膜系統光學特性的矩陣計算方法
4.4.1薄膜特征矩陣
4.4.2膜系反射率的計算
4.5薄膜波導
4.5.1薄膜波導傳播模式
4.5.2薄膜波導中的場分布
4.5.3薄膜波導的光學耦合
運用
第五章光的衍射
5.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5.2基爾霍夫衍射理論
5.2.1亥姆霍茲-基爾霍夫積分定理
5.2.2菲涅耳-基爾霍夫衍射公式
巴比涅原則
5.3菲涅耳衍射和夫瑯和費衍射
5.3.1兩種衍射現象的特征
5.3.2兩種衍射的近似計算公式
5.4矩形孔和單縫的夫瑯和費衍射
5.4.1夫瑯和費衍射裝置
5.4.2夫瑯和費衍射公式的意義
5.4.3矩形孔徑衍射
5.4.4單縫衍射
5.5圓孔的夫瑯和費衍射
5.5.1強度公式
衍射圖案分析
5.6光學成像系統的衍射和分辨率
5.6.1成像系統衍射現象
5.6.2在像平面上觀察到的夫瑯和費衍射
5.6.3成像系統分辨率
5.6.4棱鏡光譜儀的顏色分辨率
5.7雙縫夫瑯和費衍射
5.7.1雙縫衍射強度分布
瑞利幹涉儀
5.8多狹縫夫瑯和費衍射
5.8.1強度分布公式
5.8.2多縫衍射圖樣
5.9衍射光柵
5.9.1光柵的光譜性能
閃耀光柵
邁克爾遜階梯光柵
凹面光柵
5.9.5正弦(振幅)光柵
三維光柵
5.10圓孔和屏的菲涅耳衍射
5.10.1菲涅耳衍射
5.10.2菲涅耳區法
5.10.3圓孔衍射圖樣
5.10.4圓屏的菲涅耳衍射
5.10.5菲涅耳波帶片
5.11直邊的菲涅耳衍射
5.11.1菲涅耳積分及其圖解
5.11.2半平面屏的菲涅耳衍射
5.11.3單縫菲涅耳衍射
5.11.4矩形孔徑的菲涅耳衍射
5.12全息攝影術
5.12.1什麽是全息攝影?
5.12.2全息原理
5.12.3全息攝影的特征和要求
5.12.4全息應用練習示例
第六章傅立葉光學
6.1平面波的復振幅和空間頻率
6.1.1平面波沿傳播方向的復振幅分布。
6.1.2平面波在平面上的復振幅分布
6.2單色波場中的復振幅分布及其分解
6.2.1單色波場中的復振幅分布
6.2.2透鏡透射系數
6.2.3復振幅分布的分解
6.3衍射現象的傅裏葉分析方法
6.3.1衍射場與光闌場的夫瑯和費近似變換關系
6.3.2夫瑯和費衍射的計算實例
6.3.3菲涅耳衍射的傅裏葉變換表達式
6.4透鏡的傅裏葉變換特性和成像特性
傅立葉變換特性
6.4.2鏡頭成像特性
6.5相幹成像系統分析和相幹傳遞函數
6.5.1成像系統的壹般模型
6.5.2成像系統的線性和空間不變性
6.5.3延伸物體成像
6.5.4相幹傳遞函數(CTF)
6.6非相幹成像系統分析和光學傳遞函數
6.6.1非相幹系統成像
6.6.2光學傳遞函數(OTF)
6.6.3OTF和CTF的關系
6.6.4衍射極限系統的OTF
6.6.5畸變系統的傳遞函數
6.7阿貝成像理論和阿貝-波特實驗
6.7.1阿貝成像理論
阿貝-波特實驗
6.8相幹光信息處理
6.8.1相幹光處理系統
處理的例子
6.9非相幹光信息處理
運用
第七章光的偏振和晶體光學基礎
7.1偏振光和自然光
7.1.1偏振光和自然光的特性
7.1.2從自然光獲得線偏振光的方法
7.1.3馬呂斯定律和消光比
7.2晶體的雙折射
7.3電磁雙折射理論
7.3.1晶體各向異性和介電張量
7.3.2單色平面波在晶體中的傳播
7.4晶體光學特性的圖示
7.4.1折射率橢球體
波矢平面
法向平面
燈光表面
7.5光波在晶體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7.5.1波法線方向測定
7.5.2直接獲得光線方向的惠更斯作圖法
7.5.3雙反射現象
7.6晶體光學器件
7.6.1偏振棱鏡
波片
補償器
7.7偏振光和偏振裝置的矩陣表示
7.7.1偏振光矩陣表示法
正交極化
7.7.3偏振裝置的矩陣表示
瓊斯矩陣的特征向量
7.8偏振光的幹擾
7.8.1偏振光幹涉原理
7.8.2會聚偏振光的幹擾
7.9光學活性
7.9.1旋光度測量裝置和旋光度定律
7.9.2旋光現象的解釋
科尼棱鏡
7.9.4磁光旋轉效應
7.10晶體、液體和液晶的電光效應
7.10.1克爾效應
7.10.2普克爾斯效應
7.10.3液晶的電光效應
7.10.4電光效應的應用
7.11光度彈性效應和玻璃內應力的測定
7.11.1光彈性效應
7.11.2玻璃內應力的測定
7.12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效應
7.12.1倍頻效應
7.12.2混合效果
7.12.3光折變效應
7.12.4相位* *軛光波的產生
7.12.5光學雙穩態
運用
附錄a場論的壹些主要公式
附錄b傅立葉級數,傅立葉積分和
傅裏葉變換
附錄c卷積和相關性
附錄Dδ函數
附錄e貝塞爾函數
附錄f矩陣
漢英名詞索引
練習的答案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