粕讀作:pò
漢語拼音:pò,聲母p,韻母o,讀四聲。
粕筆畫數:11,部首:米,筆順編號:43123432511
含義:把糧食帶著皮(不去糠)壓成的碎瓣,如:把壹粒玉米用碾子壓成4、5瓣。當然,在壓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少量的粉面,也在其中。這樣加工出來的糧食叫“粕子”。從前,糧食很貴,人們不舍得去掉糧食中的糠,就把玉米或高粱帶皮加工成粕子煮粥,稱為“粕米粥”。
用玉米或高粱做釀酒材料時,也是把它們帶皮打碎。釀完酒後剩下的渣滓叫“糟”。盡管“糟”“粕”二字經常連用,但從這個意義上說,“糟”和“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並且是先有粕,後有糟。現存的各種字典、詞典都沒有把這個意思解釋清楚。
現在糧食豐富了,人們不再吃糠了。加工玉米時,先把糠去除,然後再碾碎。這樣加工出來的糧食叫“cha(米+查,讀查)子”,煮成的粥叫“玉米(米+查)子粥”,東北人稱“苞米(米+查)子粥”。大粒的稱“大(米+查)子”,打得很碎的稱“小(米+查)子”。
對高粱的加工,可能是因為粒小(大粒的糧食不易煮熟,很浪費柴火。過去燃料匱乏,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只去皮(糠),不需要再把它壓碎。用整粒高粱米煮的粥叫“高粱米粥”。用作飼料的玉米,打碎時仍不去皮。
擴展資料組詞:
糟粕:是壹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āo pò,是指造酒剩下的渣滓。也指廢棄無用的事物;食物經消化吸收後所余的廢物。常用以比喻粗惡食物或事物的粗劣無用者。
酒粕:是壹個漢語詞語,是指釀制日本酒首先釀制發酵液。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qǔ qí jīng huá qù qí zāo pò意思是吸取事物中最好的東西,舍棄事物中壞的,無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