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乃令張良留謝”中‘謝’字的意義是什麽?

“乃令張良留謝”中‘謝’字的意義是什麽?

這裏的“謝”應該是“道歉”、“謝罪”的意思。(很多資料中為這裏的“謝”是“辭謝”的意思。)

理由如次:?

第壹,將“謝”解釋為“辭謝”,

不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語習慣。《現代漢語詞典》將“辭謝”解釋為“很客氣地推辭不受”。如:對方送給酬勞,他辭謝了。《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辭源》均未收入“辭謝”這壹詞條。所謂翻譯就是將古代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若將“謝”翻譯為現代漢語的“ 辭謝 ”,整 個句子就是“只叫張良留下很客氣地推辭不受”了。這就文理不通了。?

第二,從文章內容出發,這裏的“謝”也是“道歉”、“謝罪”的意思。劉邦此次去鴻門就是向項羽謝罪的。在項羽“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及範增“急擊勿失”的關鍵時刻,劉邦采納了項伯“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建議。 這裏的“謝”就是“道歉”的意思。 宴會中 , 範增離席叫項莊進來以舞劍為名,企圖“因擊沛公於坐,殺之”。在刀光劍影、充滿殺機的危急時刻,劉邦托詞離宴。盡管形勢危急,刻不容緩,但是中途離宴,不告而辭,也是失禮的行為,應該道歉。宴會後,張良的言行,也表示“歉”。“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壹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鬥壹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其中,“張良入謝”的“謝”,就是“道歉”的意思。“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意思是說沛公喝醉了酒,不能告辭。這是外交辭令,表面是說不能告辭,實際上是張良代表沛公委婉含蓄地向項王道歉。至於張良向項王獻“白璧”,向範增獻“玉鬥”,就是道歉的具體表現了。?

第三,遍查《史記》,司馬遷的文章當中的”謝“均沒有“辭謝”的意思。

縱上所述 ,“ 乃 令張 良留謝 ” 的“謝”字,應是“道歉”的意思。整 個句子翻譯為“只叫張良留下道歉(謝罪)”才合乎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