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澳大利亞,量子論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 …… 現代科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出了壹套非常龐大的科學體系。但是,拋開那些非常眾多的學科以及琳瑯滿目的應用技術,現代科學已經為人類創造出了「讓普通人都能感受真實世界」的知識背景與體驗技術,也就是說,對於感知能力壹般的人來說,已經可以通過現有的科學研究成果以及 科技 手段,去體驗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以及華夏先賢所感知到的,超越感覺存在的「真實世界」。 甲骨文出現的意義,以及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意義,我們放到後面再說,先來說量子論的意義。 量子論告訴我們,被觀察者所觀察到的「客觀」,在被觀察到之前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客觀」並沒有與觀察者“躲貓貓”,看到觀察者來觀察了就出現,見觀察者不觀察了就躲起來。而是「客觀」本身在這個時空中並不存在,是因由觀察者的觀察而出現。而且,觀察者的觀察方式決定了「客觀」出現的形式。
在2014年之前,這段聽起來像玄學的量子論還只是壹種科學理論,但是,2015年這種科學理論得到了實驗的驗證,也就是說量子論描述的是壹種誰都可以認識到的「實證真實」。 那麽,怎麽來理解這種超越我們感覺經驗的「實證真實」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之前受牛頓經典物理學的認識限制,習慣上把我們感覺到的世界當作是唯壹的世界,實際上,就如西方古代先賢、華夏古代先賢感知到的那樣,「完整的世界」並不是單壹的世界,而是有兩個截然不同世界重疊而成的。我們通過感官感覺到的世界,只是蘇格拉底在“山洞隱喻”中描繪的山洞壁上的光影,山洞以及山洞以外的世界還有另外壹個「真實世界」。 如果我們用「重疊世界」的模型去認識量子論,量子論就沒有那麽不可思議了。我們觀察到的「客觀」,就是山洞壁上的光影,這種光影受到山洞中某個「意識」的控制,這個「意識」會根據觀察者的觀察控制「客觀」的出現與否,並且根據觀察者的觀察方式控制「客觀」出現的形式。
神奇的「量子糾纏」現象也能用「重疊世界」模型來解釋。兩個粒子壹旦進入「量子糾纏」狀態,不管這兩個粒子相距多遠的距離,都能處在壹種同步的狀態。用我們通常的觀點來認識,兩個粒子要同步,兩者之間必須要有信息的傳遞,也就是說;兩者距離遠到使用光速傳遞信息也需要壹定時間的時候,這種同步就不可能實現。因為光速是這個世界中最快的,而且是恒定不變的。用以往的觀念來看,在「量子糾纏」狀態中的兩個粒子,有了比光速更快的信息傳遞媒介,否則,怎麽可能同步呢。但這就與愛因斯坦的理論相矛盾了。 但這用「重疊世界」原理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處於「量子糾纏」狀態中的兩個粒子本身都受到「真實世界」中意識的控制,兩個粒子的同步,並不是兩個粒子相互之間有信息的傳遞,而是同時受到了「真實世界」中意識的控制,「真實世界」中的意識“看”到兩個粒子進入到「量子糾纏」狀態,就讓它們同步了。
「量子芝諾效應」也被實驗證實了。「量子芝諾效應」通俗的說,就是原子在被妳盯著的時候是不動的。這種神奇的現象,用「重疊世界」原理來看也是壹種正常的現象,在量子的世界裏,所有壹切都受到「真實世界」中意識的控制。意識知道原子被盯住了,就控制住原子,原子自然就不動了。 量子力學出現的最大意義就在於,人類科學發展了幾千年,終於找到了壹種實證的方法,可以讓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在人類感官所能感覺到的「感覺世界」以外,同時同地還存在著另外壹個「真實世界」。 我們人類今天生活的 科技 環境基本上都是由量子力學所帶來的,沒有量子力學就不可能有電腦、網絡、手機等等現代 科技 ,但是,量子力學給我們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此,而在於,用「實證真實」手段讓人類能感受到古代先賢所描繪的「重疊世界」的存在。
但是,對於自信而又固執的現代人類來說,僅僅有量子力學還遠遠不夠,之後,量子物理學家運用量子力學的理論又認識到了「平行宇宙」的存在,也就是說,在我們所感覺到的宇宙以外,同時存在著另外壹個與我們這個宇宙壹模壹樣的宇宙。這個發現,其實是在量子論的基礎上進壹步的告訴我們「重疊世界」的存在。 但是,這對於喚醒人類來說依然是遠遠不夠的。
「真實世界」的存在,更要讓人通過自己的感知能力能夠感知到「真實世界」的存在,這就是甲骨文出土以及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同時出版的意義。 甲骨文出土的意義首先在於,讓我們從甲骨文認識到華夏祖先對世界、對人的認識:完整的世界是有「現實世界」與「真實世界」重疊而成的。包括存在於這個世界中的人,也是由存在於兩個不同世界裏的「人」重疊而成。甲骨文的造字原理是運用「重疊世界」原理來造字的,TA們所造的字,同時兼顧了兩個世界。 其次在於,對甲骨文的解讀,對我們重新認識《大學》、《中庸》、《論語》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們在甲骨文造字時代與現代之間畫出壹根時間軸。《大學》、《中庸》、《論語》就處在這根時間軸內偏向甲骨文造字時代的位置上。我們需要問自己壹個問題,《大學》、《中庸》、《論語》中的字意是偏向於今天的字意?還是偏向於甲骨文的字意? 答案壹定是偏向於甲骨文的字意。而甲骨文在中國 歷史 上已經失傳了很多年,在孔子那個時代可能就已經消失了。這就造成了孔子以後的後人對孔子的解讀都是用“現代”的字意去解釋孔子的文字。這種解讀方法實際上是在遠離孔子文字的本意。 孔子那個時代所用的字更接近甲骨文的字意,所以,甲骨文的出現對於徹底解讀《大學》、《中庸》、《論語》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借助甲骨文讓我們認識到,《大學》就是壹本系統訓練感知能力的教科書,《中庸》則是壹本訓練感知能力的教輔材料,而《論語》就是總教官孔子老師的對訓練感知能力的點評。 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又起到了什麽作用呢?他為我們解讀《大學》、《中庸》、《論語》提供了壹個很必須的知識背景,沒有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我們可能都不知道怎麽去解釋“正心誠意”的“心”,有了弗洛伊德我們知道了“心”就是無意識,而無意識中又包括了前意識與潛意識。
“心”字原來不是指心臟,而是無意識的結構圖。 有了弗洛伊德提供的這個知識背景,我們對《大學》的認識豁然開朗。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現在比孔子更容易說清楚“心”是怎麽回事,孔子的2.4%低教學合格率的障礙也在於此,作為老師他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下也很難把自己的感知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很難通過語言理解老師在說什麽。而我們今天有了弗洛伊德,這種困難就已經不存在了。 甲骨文出現的最終意義就在於,當人類的科學從「感覺真實」科學邁入「感知真實」科學的時候,甲骨文為我們重新認識了《大學》、《中庸》、《論語》,為人類提供了壹套系統、完整的訓練、提升感知能力的方法。
▲ 首先科學絕對不是真理,只是壹個時代的產物。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不是真理。科學不過是我們用來研究和描述世界的壹個思維模型;除了科學以外還有很多模型,神學、 星座 學等。但是科學跟這些亂七八糟的學的區別在於科學就是可證偽,有被推翻的可能性可以驗證;科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在於這可能被證偽性。 科技 精神是懷疑精神,所有如果壹個人有科學精神,他最不應該把是否科學作為判斷事物的唯壹標準。
盡管在大部分的時候好用,但這反而不是科學精神,是對科學的迷信。科學在 歷史 上被推翻的次數數不勝數,甚至可以說科學的進步就是舊科學不斷被新 科技 推翻的壹部 歷史 。例如,最早大家覺得牛頓是對的,結果愛因斯坦壹來發現牛頓有些時候不頂用了,要廣義相對論,總該對了吧,不壹定,很多大尺度的宇宙問題,它計算不出來,也計算的不太準確。
▲科學的盡頭是什麽呢?有人說科學的鏡頭是哲學,也有人說,科學的鏡頭就是矛盾體。人類的文明只有數千年,現在科學研究客觀世界也不過是只有短短的時間。有人相信愛因斯坦和牛頓的晚年相信了神學,但是在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人類的未解之謎卻比從前變得更多,我們到底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們為什麽剛好是我,妳為什麽又在這裏看我寫的文章?或許人類會壹直 探索 下去會有更多的答案,但我認為 探索 或許是永無止境的科學。
知足常樂2020.4.9日於上海
科學是永遠沒有結論的學問!
科學就是用新的科學代替曾經的科學,科學永遠沒有止境,科學就是講道理,就是講變化,其實人們心裏想的就是讓人類發現那些東西,哪些技術發明創造研究可以更好地為自己服務,發明尖端武器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強大,美國航母對我們反而有威脅,我們也只有研究發展生產航母來保護我們自己。
養殖技術的提高,就是讓豬肉和其它禽畜長快點,不過肉的口感已經大大不如從前。有些東西可以替代,有些東西永遠都不能替代,我們家鄉周圍的水原來可以捧起來喝幾口,現在連洗手都不敢了,陰陽消長也是最原始的科學,科學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我們只向大自然索取,然而沒有顧及對太自然的破壞,世界生態已經越來越差,塑料制品的汙染,大氣汙染,水汙染難道不是所謂的科學技術沒有處理好帶來的嗎?人類生存中無時無刻都在爭奪自然資源,以美國為首的多次發動戰爭,靠的就是有高 科技 先進技術,但它沒有給地球帶來好處,而是創傷。人們永遠都走不出這矛盾的怪圈。石油開采給人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好處的同時,排出的廢物廢氣又給人們造成傷害,以食物鏈來說,有些野生動物被人們拿到餐桌上的,連我們的祖宗都是不贊成不允許吃的,然而有人大量捕食,日本捕鯨,東南亞捕鯊魚做魚翅,特別是吃蝙蝠,吃癩蛤蟆成 時尚 ,現在我們保護環境也是還原大自然的平靜。有時我自己在問自己到底什麽是科學。有時科學恰恰給我們開了壹個天大的玩笑。威力越大的武器對環境破壞越大。但我們又不能沒有,也不能等人家欺負我們。
科學是什麽?人類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生存於大自然之中,與天地宇宙萬物***處。更好利用自然萬物為人類服務。科學是包羅萬物,其中包括 社會 人文環境,自然氣候,動的與不動的,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戰爭與和平,矛與盾。至病與治病。人類學習他們,研究他們,模仿他們,利用他們,從中發明創造,只要有用,有結果,有發現,有發展,就是科學。
人類 社會 ,從 歷史 至今,都是在應用科學為人服務。不論黑人,白人,黃種人,棕種人。識字與不識字,高階層,低階層,都是在科學中創造發明,應用自然萬物。
現代神聖科學被政治,利益玩弄,真的假的,可以隨意套上科學與不科學。謊言可以說成真理,真科學可以被說成不科學,假科學可以說成真科學。科學這個神聖莊嚴的學科,用來研究獨霸專權,原子彈與生化武器毀滅人類。
世界需要和平***榮。需要使科學回歸正道。
天地物人整體間;
口折事物哲科學;
猶如壹把雙刃劍;
氣水性情存認正。
科學,是對純粹客觀物理世界現象的研究範式體系。
科學是揭示規律的學問。
科學,現代新名詞。《現代漢語詞典》定義:反映自然、 社會 、思維等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科學,有自然科學, 社會 科學,思維科學。
宗教講信仰。而科學的基本精神就是疑問。這是科學與宗教的根本區別。
科學,有好的壹面,也有危險的壹面。正用好,邪用必惡。
對自然的解釋,得到求證的,叫科學。解釋不了的是哲學。哲學也無法解釋的為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