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匯的意義相對穩定,而英語詞匯往往壹詞多義。英語詞匯最大的特點就是詞匯的意義隨著語境不斷變化。所以,在考研英語翻譯中,考生不要隨意照搬英語詞典中的意思,而應該根據上下文重新定義壹些詞匯的意思。
技巧2:理清句子結構
英語是形合語言,講究形式邏輯的協調;漢語是意合語言,講究意義邏輯的協調。要理解壹個英語句子,首先要分析它的語法結構,然後才能理解它的意思。理解漢語句子主要靠詞與詞之間意義的協調。考研英語的翻譯題目基本都是長句。如果考生不能理解句子的內在形式邏輯——語法結構,就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
技巧三:把長句變成短句。
英語有很多長句,漢語有很多短句。壹方面是因為英語連詞功能強大,可以把幾個簡單句連接成壹個復合句;而漢語中的從句主要依靠標點符號(主要是逗號)來構成復合句。另壹方面,英語中的短語和短句有明顯的區別。句子是謂語動詞,反之亦然。短語只能是句子的壹部分。但漢語的短語和短句有時界限模糊,所以短語可以當短句用。比如“社會和諧”,可以說是“主語+謂語”的短句,也可以說是主謂短語。這樣,在英漢翻譯中,往往需要將英語長句切割成漢語短句,切割點壹般是連詞和短語。如果壹個句子中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可以看作是自然分界點。
秘訣4:化被動為主動。
英語中的被動語態明顯比漢語多。中國人講究“天人合壹”,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而不是對自然的改造,所以說話時喜歡以人為主體,表現為頻繁使用主動句。而西方人則相反,他們講究“物我分離”,強調人與自然不是壹體的,可以自然地被人改造,所以他們在講話中往往以被改造的對象為主體,使用被動句。所以英語被動語態的翻譯原則之壹就是化被動為主動。
技巧五:將前部重心後移。
西方人壹般以正面為主,先陳述立場,再講事實;中國人說話正好相反,重心後移,先說實話,再做陳述。比如英語問候語“很高興見到妳”
妳”,哪裏好聽是個說法,認識妳。
這是事實;中國人通常說“很高興見到妳!”其中“遇見妳”是事實,“很開心”是陳述。翻譯英語長句時,要註意把表達作者態度或觀點的詞語放在句子的後半部分。
技巧6:把代詞變成名詞。
考研翻譯中經常涉及到人稱代詞的翻譯。英語和漢語都有代詞,但又不壹樣。英語習慣指代代詞,漢語習慣重復名詞。在英漢翻譯中,往往需要在英文原文中找到代詞所指的對象,將其翻譯成名詞,否則中文翻譯會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