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shén
1. 神靈;神仙。宗教及神話中所指的超自然體。
例:《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2. 指人死後的魂靈。
例:《禮記?樂記》:「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
3. 神奇;神異。
例:《呂氏春秋?博誌》:「荊廷嘗有神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
4. 靈驗。
例:唐汪遵《西河》詩:「自從明宰投巫後,直至如今鬼不神。」
5. 精神;心神。
例:《墨子?所染》:「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
6. 指魂魄。
例:《荀子?天論》:「形具而神生。」
7. 指知識淵博或技能超群的人。
例:晉王嘉《拾遺記?後漢》:「京師謂康成為‘經神’。」
8. 神韻;韻味。
例:金王若虛《自笑》詩:「酒得數杯還已足,詩過兩韻不能神。」
9. 指神品。
例:唐韋續《書訣墨藪》:「張旭草入神,八分入妙,隸入能。」
10. 相當於治。
例:《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上以飾賢良,下以養百姓而安樂之。夫是之謂大神。」
11. 相當於化。
例:《呂氏春秋?具備》:「說與治不誠,其動人心不神。」
12. 表情;神色。
例:唐竇臮《述書賦》上:「長玉靡慢,神閑態秾。」
13. 肖像。
例:清黃宗羲《贈黃子期序》:「有慈溪魏霞生者,無所傳授,多為村落傳神,無有不肖。」
14. 方言。聰明。如:他真神,壹看就會了。
15. 中醫指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生理和精神狀態。
例:《素問?湯液醪醴論》:「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
16. 通「慎」。
例:《逸周書?寶典》:「行之以神,振之以寶,順之以事,明眾以備。」
17. 通「升」。
例:《八瓊室金石補正·僧肅然造像記》:「過往先亡,願神凈土。」
18. 姓。
佛 在文言文中有四種讀音:
fó
1. 佛陀的簡稱。本義為「覺」。佛教徒用為對其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尊稱。
例:《魏書?釋老誌》:「所謂佛者,本號釋迦文者,譯言能仁。」
2. 泛指佛經中所說的壹切佛陀。
例:《魏書?釋老誌》:「釋迦前有六佛,釋迦繼六佛而成道,處今賢劫。」
3. 佛教徒稱修行圓滿而成道者。
例:宋樓鑰《姜子謙以試邑鐘離請益》:「叔笑曰:‘汝既做了知縣,更望做佛耶?’」
4. 比喻慈悲的人。
例: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記》:「宋余崇守九江,秋不雨,舉家蔬食,為民禱祈而雨,遂有秋。民舉手加額,呼余為佛。」
5. 佛像。
例:《南史?張暢傳》:「﹝張淹﹞逼郡吏燒臂照佛。」
6. 佛教;佛學。
例:唐韓愈《論佛骨表》:「伏以佛者,夷狄之壹法耳。」
7. 佛經。
例:宋樓鑰《姜子謙以試邑鐘離請益》:「前輩有為縣公,退以貫珠誦佛。」
fú
1. 例詞「仿佛」。
2. 例詞「佛郁」不安的意思。
3. 通「拂」。逆轉;拗轉。
例:《禮記?曲禮上》:「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
4. 通「拂」。違背,乖逆。
例:《禮記?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bó
通「勃」。 興起。
例:《荀子?非十二子》:「奧窔之間,簟席之上,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bì
1. 例詞「佛肸」、「佛貍」。
2. 通「弼」。輔助。
例:《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2. [求翻譯] 古文佛教經典這是壹則禪門公案,所用非古文,而是當時的大白話,古人說話也都是白話文,但和今天還是有壹定的差異。
依個人理解大致說明壹下:
壹天,院主((職位)又名寺主。禪家監事之舊名也,今之監事,古稱院主或寺主。院主之名,以住持之稱號既濫,故改為監事雲(住寺為壹山之主)。釋氏要覽下曰:‘監寺會要雲:監者總領之稱,所以不稱寺院主者,蓋推尊長老。’——《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請師(根據後文雲巖禪師的出現,此應為百丈懷海禪師)上大堂。僧眾們剛剛聚集。懷海禪師(沈默)良久便回到了方丈室把門關好。
院主追逐在他後面說:和尚(指懷海禪師)答應某甲(這裏應該是院主自稱)上大堂(講法),為什麽卻回到了方丈室。禪師說:院主啊,講經(或精通經文)的有經師,講論(或精通論著)的有論師,講戒律(或精通戒律)的律師。又怎麽能怪得我老僧人(不講法呢)。
懷海禪師問雲巖禪師:做什麽呢。
雲巖說:擔屎(個人理解為“挑糞”,可能不對)。
懷海說:那個[漸/耳](此字上漸下耳,這裏念ni,第三聲,語氣詞,相當於“呢”。就是“那個呢”)?註:“那個”暗指佛性,佛門禪宗有“說佛壹字漱口三天”之說,就是怕人執著在語言文字上,所以禪堂很少佛像,祖師們也很少說“佛”壹類的詞。
雲巖說:在。我的佛性在啊。
懷海說:妳(這麽)來來去去為的是誰?妳這麽生生死死或是指修行到頭來為的是誰啊?
雲巖說:替他(“他”應指佛性)東西。此句我不甚解,見諒。
懷海說:為何不叫上他壹快行動(或壹快走)呢?
雲巖說:和尚妳不要誹謗他。佛性無形無相,非關語言文字,不可宣說,又何談壹起伴行呢?有的話豈不又著在形象上?
懷海說:不配合(或融洽)那怎麽道來?此句不甚解。
雲巖說:此話怎講?
懷海說:(妳)還曾擔負著(他)嗎?妳還在擔負著佛性這個東西嗎?
懷海禪師坐位下手有個僧人問:兀兀地(1.高聳的樣子,不符合。2.靜止的樣子。3.昏昏沈沈的樣子。4.勤勉的樣子。後三種可能是“兀兀”之意,具體是哪個不太清楚,比較抽象。)思量(想)什麽呢?僧人問懷海,妳這個樣子在想什麽呢?
懷海說:思量個不思量的。思量“不思量”。
僧人又說:“不思量”的東西如何思量?
懷海說:非關思量。“非思量”不是“不思量”,“不思量”還是有個思量在那裏,“非思量”是指已經不涉及思量的問題。個人這麽認為。
僧人問:學生我(或學佛的我)打算回到故鄉時如何?“故鄉”不是真正的家鄉,是暗指法界自性,即是說,我見到本來面目(見性)時是什麽樣呢?
懷海說:……(省略)作見本來面目也沒什麽稀奇可得,不要著相。個人理解。
僧人說;要是那樣的話,我就不回歸本來面目了(回歸本性了)。
懷海說:妳卻需要(或應該)回去。妳要是歸家穩坐見性成佛,我給妳看個休糧方(不解,省糧的方法?呵呵。)
僧人說:請(說)。
懷海說:……動禪機了,不解何意,可能是讓妳在聽不明白之時疑情頓起之時徹見本來面目。
僧人問(懷海):如何才是涅盤啊?
懷海說:妳沒開口時叫做什麽?見性直指!別說說話,就是妳壹張口,就去佛遠矣,真正的佛陀妙法,非關語言文字,妳讓我說個什麽?說來說去還是佛性邊上的事,不是真見性。
懷海禪師看見遵布衲(壹位禪師?鄙人不太清楚)在洗佛(像),於是問:這個(佛像)由著妳洗,(妳)還洗的那個(自身的佛性)嗎?佛像是有形有象的佛,可以把握他,眾生的自性佛無形無相,怎麽去捕捉呢?
以上均屬末學個人之見解,有遺漏和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明眼人指正,補充和修改,這廂有禮。
建議:問著若是學佛,還應準備好《佛教大辭典》或《佛學大辭典》抑或《佛光大辭典》,網上電子版的也有。好要準備《古漢語詞典》,有壹定的幫助。禪門公案,多古代白話文記載,多口語,不可按文言文法死扣。
3. 古文中“弗”的意思是什麽啊弗 fú 不:弗去。
弗許。自愧弗如。
筆畫數:5; 部首:弓; 筆順編號:51532 詳細解釋: 弗 fú 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
本義:矯枉) 同本義〖correct〗 弗,矯也。——《說文》。
徐灝註:“弗與弼音義同。凡弛弓,則以兩弓相背而縛之,以正枉戾,所謂矯也。
…阮太傅曰:弗字明是從弓。” 違拗;拂逆〖disobey〗 諸君!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弗聲(不要出聲) 弗 fú 形、副 通“沸”(fèi)。泉水噴湧的樣子〖gushoutofspringwater〗 其高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牟農夫之利。
——《韓非子》 洶湧彭湃,滭弗密汨。——《漢書·司馬相如傳》 通“怫”。
怫郁,不舒暢〖heavyhearted;dejected〗 吾山平兮鉅野溢,魚弗郁兮柏冬日。——《漢書·溝洫誌》 “弗”為“不”的同源字〖not〗 其言‘弗遇’何?——《公羊傳·桓公十年》。
註:“弗,不之深也。” 澭水暴益,荊人弗知。
——《呂氏春秋·察今》 臺臣弗為理。——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弗招架(方言。
不留神;疏忽);弗受用(方言。不舒服;患病);弗翻淘(方言。
沒有關系);弗識起倒(不知趣;不識好歹) 弗 fú 名 筆〖pen〗 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清·杭世駿《續方言》 法國貨幣法郎的異譯〖Franc〗。
4. 搜集論語,道家佛家等古文的經典語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