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後者,就比較麻煩了。傳統知識分子的文學素養不是壹天兩天能培養出來的,需要長期積累的讀書狀態和實踐經驗。量化的話,至少要讀上百本書。包括古代、現代、西方的作品。可以參考張之洞的書目答案,梁啟超的《讀書之南》,魯迅的《古籍中國小說史略》。裏面提到的書妳都可以看。簡單來說,妳可以讀孔孟莊荀韓的書,都是經典。
詩歌方面,可以看《唐詩鑒賞詞典》、《宋詩鑒賞詞典》等書籍。這是古代的部分。現代部分,可以看到朱自清、周作人、魯迅的散文,徐誌摩、戴望舒、艾青、郭沫若的詩歌,茅盾、巴金、老舍、張愛玲、丁玲的小說,以及各文學流派的作品。如前所述,他們中的大多數屬於文學研究會和其他如鴛鴦蝴蝶派、山妖蛋派和荷花園派的作家。
新中國成立後,他的作品以革命作品為主,主要代表了十七年文學中的作品。這個挺多的,文革的作品也可以看,比如《晴天》、《暴風雨》。然後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作品,包括茅盾文學獎系列,人民文學獎系列。妳可以去找他們,這樣更容易找到他們。還有各種反映那個十年特殊時期的作品,有點難度,因為大部分都沒有出版,市面上應該有很多二手書。解放後可以看看艾青,海子,舒婷,顧城等等。看看西方作品,再看看西方作品裏的大作家。我告訴妳壹個看西方文學史的方法。妳可以看看裏面提到的所有作品。說了這麽多,妳只需要看完這些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就具備了文學知識,但是有沒有文學素養就看妳的本性了。個人覺得書不多,讀書對妳來說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