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少,慢,差,費”作文評改何時了

“少,慢,差,費”作文評改何時了

壹、少

1.教研少

①有關閱讀學、閱讀教學的理論知識少。據權威人士透露,國內閱讀學研究空白較大,僅個別人翻譯了幾部外國有關書籍(或幾篇文章),形成不了系統的理論知識。筆者也曾翻查了二十多種有關報刊,查到的關於現代文閱讀教學方面的文章,也只是結合某篇文章解決個別問題的技巧,指導、推廣價值不大。

②高等師範院校也沒有關於閱讀教學方面的專業理論課程設置。即使是全國中語會閱讀教學研究中心的全部教研成果也遠遠滿足不了當今語文教育發展的需求。

③任課教師有誌於現代文閱讀教學研究的人員少。因為現代文閱讀教學有其重工業特點投資多,見效慢。加之受高考指揮棒的束縛,很多教師不敢教改,致使熱衷於現代文閱讀教學研究的人員實屬鳳毛麟角。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指導的實踐是很難進行的。理論知識的匱乏是現代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壹。

2.指導方法少

指的是教師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方法、技巧、規律少。在現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精到的點撥相當重要,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壹村”。但是,有些教師囿於傳統的應試觀念,只是根據考綱,把閱讀教學變成了單純知識點的講授,忽略了知識的廣泛性、整體性,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處理問題勢必視野狹窄、思路不暢、方法不當。影響了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形成不了閱讀能力。

3.訓練少

① 能自行命題的教師少:實踐證明,從研究命題入手來研究解題,才是解決閱讀問題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因為對答案最具權威的詮釋權在於命題者。學生也只有了解了命題意圖,解題才不走彎路。而我們目前現代文閱讀教學用題、解題的現狀是什麽呢?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東抄西搬現成的、他人的命題。部分教師對閱讀材料不能進行精心篩選,隨意有余,典型不足。教師不能自行命題的弊端還在於解說答案沒有說服力,因為不是自己命題,解題技巧、解題規律很難談起,這就像寫不出壹篇能發表的“下水作文”的語文老師給學生大講“如何搞好寫作”壹樣,是沒有他信力的。

②有針對性的訓練少:現代文閱讀訓練少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備課難、找材料難、材料有了刻寫印刷難、講解答案難。這是閱讀教學的癌癥。很多老師在解閱讀題時,不是自己先做答案,而是先看答案後反推其因;部分教師在訓練中,只是膚淺地處理訓練題目,而對材料的內容、結構、語言、答題方法與技巧避而不談。這樣,就等於做無用功。教師敷衍了事,學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種現象在語文老師中普遍存在著。另外,要針對各種不同體裁的現代文閱讀題進行壹定數量的有的放矢的訓練,因為訓練只有靠量的積累,加之老師的必要指導,才能形成學生的意會、感悟能力。而意會、感悟能力的培養恰恰是閱讀教學的歸宿。所以閱讀訓練壹定要有目標、有計劃,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慢

1.閱讀速度慢

①閱讀時不能只是用眼睛去讀,更要用口、腦去讀。很多師生忽視口讀,這是不明智的,因為口讀(即使不出聲,只做口型)也說明“妳在看書,不是書在看妳”;更是做到“全神貫註、聚精會神、心神合壹”閱讀的好方法。而閱讀時心不在焉、註意力不高度集中正是大多數學生閱讀速度慢、閱讀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②部分學生閱讀時視覺活動的運作速度慢:正因為高考是限時的,所以閱讀速度應有壹個量的界限。材料內容、文體風格、題目深度都是關系到速度的變量,據估算,從1993年到1997年,全國卷現代文閱讀題閱讀材料壹般有兩篇材料,第壹篇材料平均約900印刷符號(包括文章和題目);第二篇材料平均約1500印刷符號(包括文章和題目)。平時我們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完成1000個印刷符號的訓練材料;在20分鐘內完成1800個印刷符號的閱讀材料:因為壹個中等水平的學生每分鐘可閱讀90~100個印刷符號。從某種意義上講,速度就是成績,提倡限時訓練,樹立速度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② 讀了後面的就忘了前面的,瞬時記憶慢:根據閱讀材料內容的長短,閱讀時我們可以區別對待之,較長的材料可以先結合後面的題目進行局部閱讀;較短的材料不妨先進行整體閱讀。平時教師也要註意這方面的訓練,絕不允許學生讀完壹段材料後不知所雲,起碼要讓其整體把握,了解大意。也就是說“讀就要有所記憶”,不能“讀了也白讀”。

2.題於選項正誤的判斷速度慢,蘊含意義理解的深入速度慢:具體是指思維反饋慢、理解速度慢、解題速度慢,這是很多學生解閱讀題能力差的病因。在千差萬別的材料內容與各不相同的試題類型中,從語言表達形式理解其深層含義是閱讀的***同要求。在對問題由思考到理解的過程中,要註意“復述性思考”“解釋性思考”“評價性思考”“創造性思考”的綜合運用。解題時要學會節約時間,如果A能定奪答案的,不屑壹顧BCD。這些都有助於提高閱讀的速度。

3.閱讀能力提高慢:這是閱讀教學的規律,師生都要有此思想準備。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靠工夫、靠有效訓練,才能逐步達到。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壹項系統工程,教師應密切註意在訓練時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在批閱與講評的基礎上加強個別指導或特殊訓練。

三、差

1.教材系統性差

縱觀六冊高語教材,高考主要考的科技說明文的閱讀僅有三個單元11篇文章,而這些篇章也較高考材料淺顯易懂,遠遠適應不了高考的需要。再如社科段現代文閱讀的課文篇章也與高考題目有壹定距離。致使不少教師丟了教材不得不到《科技文摘》《參考消息》《文匯報》等報刊中去找訓練材料來亡羊補牢。依此看來,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確實有必要重新編排以適應高考。

2.學生閱讀習慣差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而很多學生任性閱讀、情緒化,忽視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為此,教師要註意讓學生養成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的習慣;讀思結合的習慣;朗讀與默讀的習慣;背誦古詩文及課文精采段落的習慣;邊閱讀邊圈點的習慣;閱讀中摘錄和記筆記的習慣;勤查字典、詞典及參考書的習慣;閱讀中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等等。

3.學生閱讀基礎差

主要表現在解題技巧、解題能力差。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比較法(將選項之間或選項與材料加以比較)、排除法(逐步否定不合要求的選項)、還原法(將所要填入的語句作還原試驗)、語感法(用默念來檢驗語意的通順、連貫)等答題方法都不會運用。也不了解由前到後,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綜合的答題順序。還有部分學生解題時不能將已儲備的有用知識“激活”,不能將之“活化”,便形成不了“活遷移”的能力。

4.比較閱讀能力差

比較閱讀的流程是以提高能力為出發點,靈活運用多種比較法並使之優化,突破思維障礙,或求同而聚焦類特點,掌握規律;或求異而發散篇特點,明確個性,養成多視角、全方位、立體式看問題的習慣,可以形成“橫看成嶺側成峰”式的流暢性、廣闊性、變通性思維品質,最終促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鑒於此好處,比較閱讀被很多語文教師所運用。不言而喻,有了比較,有了鑒別,才會有能力的提高。因此,師生都要高度重視比較閱讀,綜合運用聯系比較法、中外比較法、點面比較法、虛實比較法、正誤比較法等來觸類旁通。

5.鑒賞評價能力差

分析概括能力與鑒賞評價能力是閱讀訓練的重點,也是難點。大多數學生往往不能透過字面意義揭示材料的隱含信息,因而也就搞不懂材料反映的更深刻的思想實質,更無法聯系現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此,教師壹定要對學生進行經常化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也只有有了分析評價能力,閱讀的知識才能化成自己的血肉,才能提高閱讀能力。

四、費

指的是費時費力。原因如次:

1.課外閱讀隨意性大、盲目性大,導致了無效閱讀。壹方面學生自己課外不知道讀什麽書有用,或者不會真正的閱讀;另壹方面不少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不當。因此,指導學生如何“開卷有益”,對於任課教師來說,也是責無旁貸的。

2.課內訓練沒有能力層次的意識,致使訓練無的放矢。1997年高考《考試說明》中已將能力劃分為ABCDE五個層次,那麽我們平時訓練的題目,要訓練什麽,想讓學生達到哪個層次,教師就要心中有數;訓練過後,學生達沒達到層次要求,還需不需要鞏固訓練,這些都要知曉。只有這樣做,訓練才有針對性,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據調查,做到這壹點者寥寥無幾。否則,題海戰術等不科學的做法難免費力不討好。

長期以來,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慢、差費現象壹直在拖語文教學的後腿,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壹定要發現之、研討之、糾正之,力爭多快好省地提高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實現大語文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