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拖”壹詞源於清乾隆年間。那時珠江口的水深不高,江口又窄,暗礁與淺沙丘分布又比較分散淩亂,所以外來的大型商船要進駐珠江口岸就比較困難,大船無法自行行駛以靠岸卸貨。為解決困難,爭取時間,便利經商,珠江口的船夫們就想出了壹個辦法:在大船準備進駐珠江口之前,先讓大船停駛,然後珠江口的兩岸分別以三五七條小漁船各用纜繩拖著要拍岸的大船引航。小船出力和指向,大船就什麽都不用幹而等著小船的牽引停拍靠岸卸貨。這樣問題就解決了,而且船夫們還另外賺多壹份苦力費。因此在珠江口對這兩種船有另外的別稱以便管理和運作,那些牽引大型商船的小船稱為拖船,而需要拖船們引航拍岸的大型船只則稱為拍船,故而有拍必有拖。久而久之,那些船夫們看見戀愛中的年輕人們在珠江邊上手牽手、手挽手地談情說愛時,倒挺象拍船與拖船般的形象和關系,便戲稱談戀愛為“拍拖”。因船夫們的口語習慣同工作範圍,而且“拍拖”這個詞形象貼切實際又生動溫情,廣東口語化特濃,所以“拍拖”代指談戀愛壹詞便很快傳遍了整個珠江口,並由於經商口岸的經濟主導關系而又傳至廣東的內部地區~~
故此,“拍拖”在當時的環境只是壹個在船夫們間流傳的壹個低俗俚語,入不了大雅之堂。但畢竟白話文的革命給這個詞賦予了新生,使得“拍拖”壹詞成為戀愛詞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