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上火入門

上火入門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針灸術語、得氣4.1得氣與否的鑒別4.2得氣的意義4.3影響針感的因素5針刺後可緩解邪氣6用藥規律得氣7參考附件:古籍中的得氣1拼音dé qì

2英文參考針法[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齊【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上火概述:1。針灸術語;2.針刺後,邪氣可得到緩解;3.用藥規則。

4針灸中的“得氣”壹詞是指患者產生的酸、麻、重、脹、痛或電擊樣反應等針刺感和醫生紮手引起的緊繃感[1]。接近度也叫針感[2]。《黃帝內經·魂樞》:“據說妳生氣不肯出門,關在裏面。”

4.1鑒別是否上火發生引產時,醫生會感到針下有壓痛或發緊的感覺;同時,患者會有相應的酸、麻木、腫脹、沈重等。在針刺部位,甚至沿某壹部位向某壹方向擴散傳導[2]。《表友賦》:“順而緩,未來重而緊。精神也像魚吞餌的起伏;不怒則已,深如幽堂。”《醫學概論》指出:“若針重而滿,則說明氣已至,若患者感到疼痛,則為真,酸感為虛。若針輕狂虛浮,則氣未至。”

4.2得氣的意義歷代針灸師都非常重視從針刺中得氣,認為“針刺必不可少,得氣方有效”(《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本》)[3]。《金針賦》:“氣快則快,氣遲則效。”如果妳有妳的氣,妳應該“保持妳的氣在秘密中”(《黃帝內經》的靈蕭墅解珍)[3]。如果不發火,可以采取等待或催促發火的方法[3][2]。

4.3影響針刺感的因素目前,對得氣的理解大多側重於針刺受針者的感覺,稱為針刺感應[3]。不同針刺感覺的出現與患者的體質、疾病和部位特征有關[4]。比如肌肉豐富的部位經常會有壹種針紮般的酸脹感,神經幹分布的部位經常會有壹種麻木的感覺;感覺不靈敏的部位往往有壹種沈重感;疼痛常發生在四肢和敏感部位[4]。

在進行針灸治療的地方,壹般要求有適當的針感,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4]。

5針刺後,可解除邪氣,即針刺後,可解除邪氣[3]。《黃帝內經·靈樞熱》:“胃求氣(通絡),則得氣。”

6用藥規則,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