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72泉之首,號稱“天下第壹泉”,也是古代文獻中濟南第壹名泉。
位於濟南市中心區,趵突泉南路與濼源街中間,南臨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臨大明湖。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標誌和象征,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景區。趵突泉公園始建於1956,歷史遺跡和文化內涵豐富。是最具代表性的具有南北藝術特色的山水園林之壹。
2大明湖
三大名勝之壹的濟南,是繁華都市中不可多得的天然湖泊,被譽為“泉城明珠”。
位於濟南市中心東北部,老城區北部。
早在唐宋時期,大明湖就以其攝人心魄的美景聞名於世。“蛇消,蛙不鳴,雨久不漲,旱不枯”是大明湖的四大妖怪。2009年,大明湖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授予“中國第壹泉湖”稱號。
3千佛山
濟南三景之壹,山上佛像無數。
千佛山公園位於濟南市南部。因為這座山上有數不清的佛像,所以叫千佛山,海拔285米。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千佛山峰巒起伏,森林茂密,猶如濟南的天然屏障。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
關於千佛山的由來,唐端石成《酉陽雜記》載:“祁縣與歷山相接,其上有古鐵鎖,大如臂,又被其峰所圍。”相傳在海中央,山神容易移動,海神就把他們鎖住了,鎖住了,飛到了這裏。“這個神話接近現實。根據現代研究,千佛山是該山的殘余礦脈。5億年前,濟南是壹片海域,654.38+080萬年前,燕山運動發生,沈積的石灰巖與泰山壹起擡升,產生了巨大的穹窿結構,從而形成了千佛山。
4洪
洪生態文化旅遊區,植物爭奇鬥艷,鳥類自由棲息,山水相映成趣,生態環保並重,集觀光、休閑、科普、娛樂、賞紅葉於壹體。紅不僅僅是賞紅葉,更是壹個四季不同天的山谷,壹年四季都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春天,花生樹,鶯飛四處,紅桃、白梨、黃連翹點綴在壹片生機勃勃的山林中;夏季,山谷內郁郁蔥蔥的心臟,洶湧的瀑布,涼爽的山風,長長的景深,流水潺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秋天,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美不勝收;冬天,白雪皚皚,樹上開滿了花,陽光純凈明亮。
5九如山瀑布群
九如山瀑布景區——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營鎮,距濟南市區約40公裏。
景區在泰山北麓,屬於泰山丘陵地帶。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36座。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題,以“峰巒疊翠、飛瀑銀珠、棧道蜿蜒陡峭、溪水潺潺”為特色,以“八灘、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峰”為核心景觀,是壹座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為壹體的超大型自然景區。
同時也是泉城七十二名泉的發源地,濟南南部山區三大河流之壹錦繡河源。
6靈巖寺
靈巖寺位於濟南市城北45公裏,位於泰山西北的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現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建於東晉,北魏孝明正興元年重修,至唐代達到鼎盛。有佛塔,有千佛殿。靈巖寺佛教底蘊深厚。自唐代以來,它與浙江天臺的國會寺、湖北江陵的玉泉寺、南京的棲霞寺並稱為世界“四大名剎”。
唐玄奘曾經住在寺廟裏翻譯經文。自唐高宗以來,歷代皇帝都曾去泰山參禪,其中許多人還參觀了這座寺廟。
駐足靈巖景區,這裏不僅有巍峨的碧芝塔和傳說中的鐵袈裟;還有隋唐時期的船廳,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還有“鏡池春曉”、“青山”、“清洞清雪”等自然奇觀。所以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說“靈巖是泰山背上最幽靜的地方,不去靈巖遊覽泰山也不是不可以”。有北魏洞窟造像,唐代於寺塔,宋代泥塑繪畫,寺內羅漢泥塑為宋代所作,梁啟超稱之為“海上第壹雕”,劉海粟題寫“靈巖天下第壹,有血有肉,惟妙惟肖”。文革期間,因為是空軍倉庫,廟裏的泥塑沒有被破壞。
泉城路芙蓉街7號
濟南老商業街被譽為“齊魯第壹小吃街”。
芙蓉街北起付雪文廟,南至泉城路,因街上的芙蓉泉而得名。它是濟南的壹條老商業街,被譽為“齊魯第壹小吃街”。
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與大多數寂靜的老街相比,芙蓉街充滿了商業活力。
據說從前是濟南最繁華的地方,商賈雲集,有很多巨型院落。繁榮就像過眼煙雲。現在芙蓉街以小吃聞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來芙蓉街是為了它的小吃。很多逛街的人餓了累了都會來這裏吃飯。幾塊錢就能填飽肚子。腳下是水泥路面,眼睛是路邊的小吃店,鼻子是各種小吃的香味,耳朵是商販的吆喝聲。繁華的泉城路旁,芙蓉街依舊熱鬧,但這熱鬧是輕松的,街頭式的,鍋碗瓢盆叮當作響。
泉城廣場8號
泉城廣場是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坐落在山、泉、河、城的懷抱中。放眼望去,北面是老城區的新貌,西面是噴湧的趵突泉,南面是青翠的千佛山,東面是風景如畫的解放閣,是市民休憩流連的勝地。自西向東主要由趵突泉廣場、濟南名仕林、全標廣場、下沈廣場、益田花園及兒童樂園、濱江廣場、蓮花音樂噴泉、四季花園、文化長廊、科技文化中心、銀座購物廣場等十余個部分組成。
泉城廣場是中國第壹個也是唯壹壹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國際藝術廣場”稱號的廣場。設計以貫穿趵突泉、解放亭的邊線為主軸,以邦蓬街、碩文路的延續為副軸,形成框架。各功能區圍繞軸線由西向東發展。泉城廣場誕生於21世紀初,融合了城市特色和自然景觀,創造了濃郁的春城特色,充分展示了禮儀之邦的優秀傳統。泉城廣場承載著泉城人民新千年的希望:古老的泉城鑄就現代省會城市的輝煌。
9黑虎泉
黑虎泉是濟南四大泉群之壹。早在晉代以前,黑虎泉就以現在的名字而聞名。泉水來自壹個深凹的洞穴,通過三個石雕虎頭泉噴出。浪很大,水聲很大。明代顏弼在《七十二泉》中寫道:“石水府色灰,淵如黑虎之濁。”夜半,北風裂石,月無聲嘯。“附近有瑪瑙、白石、九女、琵琶、南珠、任泉、奚仲、加繆、胤祀、匯博、對博、胡錦名泉、無名泉,組成黑虎泉群,位於濟南市黑虎泉西路。高低不平的泉無窮無盡,泉匯成河,河復積泉,競相體現彼此的利益。假山平臺,曲徑回廊,夏日綠樹,蟬鳴鳥鳴,環繞泉群,是遊客品茶賞景的好去處。
10珍珠泉
珍珠泉,濟南第三名泉,位於濟南老城區中心,在今天泉城路珍珠泉禮堂北面。明清時期為山東巡撫官邸,牌匾由乾隆皇帝題寫。周圍有許多小泉,如楚泉、西亭泉、順泉、玉環泉、太乙泉,稱為珍珠泉。珍珠泉池長42米,寬29米,四周雪花石圍欄,岸邊垂柳輕掛,泉水清澈如藍。池底浮現出壹串串白色的氣泡,像是百萬顆珍珠在四處飄蕩,令人迷惑,令人動容;泉的西北角有壹池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洲,進入大明湖。珍珠泉地區是壹個優雅的花園,蒼松翠柏,垂柳,泉池中亭臺樓閣。公園內羅國橋西側,有壹座五六米高的宋代海棠,已有上千年歷史。據說是濟南知府曾鞏種的。此外,珍珠泉北面新建了人工湖,假山松柏,別具壹格。清代王昌《珍珠泉》說:“泉從沙中起,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映在陽光下。大的是珍珠,小的是巖石,從底部到表面都是。”人們形容這裏的景觀為“舞珠濺碧,玲瓏剔透”。附近有散文泉、朱砂泉、騰蛟泉等十壹泉。
我的團長,我的團,還有壹個人的團隊★—————————————————————————。
如果回答太好,請及時點擊按鈕ω獲取滿意答案。謝謝大家的支持!!)o(∩_∩)o
手機提問者可以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滿意度。o(∩_∩)o
原創只為妳,捐助者的采納才是原創和實踐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