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比mf強。
表示力度符號的有p(弱),mp(中弱,比p要強),pp(很弱),,f(強),mf(中強),ff(很強),mf是有減弱趨勢,而f是逐漸加強的意思,所以,f比mf要強。
在音樂中,力度通常可分為十幾個層次,每壹個層次的力度都是壹個相對值。piano,是弱的意思,縮寫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個P,那就是極弱極弱。
forte,是強的意思,縮寫為f,f越多就越強,假如樂譜上標有五個f,那就是相當強,演奏者必須竭盡全力地演奏。除了這些記號以外,還有很像是數學中的小於號和大於號的漸強和漸弱記號,以及突強突弱記號等等。
擴展資料:
常用的音樂術語
1、速度術語
壹些常用的基本速度術語,如Sostenuto(76拍、意思是保持)、Maetoso(80拍、意思是普通速度)由於在中文裏沒有相應的術語,就沒有列入表格中。
1816年,德國音樂器械發明家麥爾澤爾(Maelzel,1772-1838)完成了節拍器的制作,翌年,貝多芬首次用以標記音樂作品的速度。
人們為的紀念麥爾澤爾的發明,就將節拍器稱為麥氏節拍器,用M.M.(Mawlzel Metrome的縮寫)標記。或用q=88來表示,代表的意思就是以每分鐘88個四分音符的速度來演奏或演唱。
2、力度術語
在音樂作品中,力度的強弱都是相對的,力度標記的運用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要求,特別是在巴洛克時期,音樂中的力度記號本來就少,如巴赫的音樂中就很少有力度標記,因為當時的樂器限制了力度的發展。
而在古典音樂時期的力度標記就相當多了,但與今天的力度標記仍然有很大區別,如莫紮特的作品中出現的ff標記只相當於現在的f標記,莫紮特作品中的f力度只相當於現在的mf力度,這是因為當時的樂隊規模和人們的審美要求不同所造成的。
百度百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