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和其他漢語詞匯壹樣,“熟”是壹個模糊不確定的概念。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語境中,“熟”可以有非常寬泛和模糊的含義。
首先看古籍中的註釋,比如字典、辭書。可以說沒有明確的解釋,只是羅列了壹些意思和用法,讀起來比較混亂,給使用和理解帶來麻煩。
可以說,“熟悉”是具體的、多方面的,可以滲透到各種場合和領域。我們也列舉幾個方面來說明壹下。
1。全場滲透
如果用二元思維來考慮,“熟悉”既涉及物質,也涉及精神。《葡萄熟了》中的熟,指的是物質;“李四成熟”的熟識,指的是精神和思想。
2。全場覆蓋
它既可以描述有生命的物質,也可以描述無生命的物質。“蘋果熟了”意味著活著,“牛排應該是生的”意味著沒有生命。
3。全方位參與
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諸多領域都能耳熟能詳。
這樣看來,“熟”是不是有點難以捉摸,但我認為,這些都沒有揭示“熟”的本質。如果我給“熟”下的定義,至少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時間和過程,“熟”就是結果。
過程這個詞在這裏用得不好,但我暫時沒想到更準確的,可以用它來代替。比如用攝影來類比,正確的曝光是光圈和快門的常數,光圈是量,快門是時間。時間長了就過去了,時間短了就欠賬了,結果也不好。同樣的烹飪是壹樣的,對應的是火力和火候,火候也是時間的概念。炒菜短時間是大火,煮湯長時間是小火。裏面有“熟”的成分。
不止如此,“熟”在形容植物的時候還有另外壹個意思。假設植物的果實都是用來食用的,那麽對於不同的方式,成熟度的判斷是有差異的。植物果實以原形態食用和以成品形態食用對“成熟度”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嫩玉米吃起來才會覺得好吃,但是嫩玉米是不能用來做面粉的。這樣看來,“做菜”就是壹個過程,不同的階段對於不同的吃法是不壹樣的。
前面的解釋中刻意強調了植物刻意回避動物,因為動物的情況很復雜,真的很難思考,所以還是什麽都不說的好。植物果實的“成熟”是新生命的開始。什麽是動物的成熟,成熟的結果是什麽?很難想象。
前面的話都是為了解釋熟悉的東西。但從目前的角度和立場來看,似乎永遠不會有壹個明確的結果,因為所有關於“熟悉”的話,都是基於人的思考,站在人的立場上來看待這件事。所以這樣的思維是自私的,片面的,不準確的,甚至是不正確的。
其實熟悉是有定義的,有原則的,甚至在人的認知裏。
“熟瓜”和“熟葡萄”的描述和表達應該不是壹個意思。“熟瓜”的熟,是對自然公正客觀的描述,應該是絕對的“熟”,是“熟葡萄”的本意,而“熟葡萄”的熟,是壹種人。
需要註意的是,這裏使用“誰”和“熟”是沒有區別的,因為這兩個詞都可以用。
說到這裏,我好像不明白什麽是“熟”,只能說到這裏了。只能自己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