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當今的教育體制,那種帶有功利性的“應試教育”,那“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是在培養社會有用人才,還是在打造“考試機器”?再看看壹些所謂的教授和老師,他們在講臺上是壹副“道貌岸然”,但在講臺下卻喪其師德,甚至做出“為人不齒”之事。這壹切的壹切,對“平庸”二字又當如何解釋呢?試想若壹個平庸之人用平庸的方式去要求他人“拒絕平庸”,這能行嗎?簡直是在開玩笑。
此時此刻,更應該清楚“平庸”和“庸俗”這兩個概念。兩個詞語所只差壹個字,但意義卻不同。前者所隱喻的基本含義是“消極”,而後者所隱喻的基本含義卻是“功利”,這比“平庸”更具有破壞力,實乃“惡之花”也。恕文先生直言,這“庸俗”才是真正拒絕的,真不知道那些出題的“高人”是有意回避“庸俗”二字,還是將其與“平庸”混為壹談呢?那些出題高人在要求考生“拒絕平庸”時,自己是否也能好好“體會”壹下呢?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深刻含義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