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問:“有兩個猶太人從高高的煙囪裏掉了下來。壹個臟,壹個幹凈。誰來洗自己?”
小夥子說:“當然是臟的人!”
神父說:“妳錯了!臟的人看著幹凈的人,心裏想:我也壹定要幹凈;很幹凈的人看著很臟的人,心裏想,我壹定也很臟。所以,洗身體是很幹凈的人!”
牧師接著問,“後來有兩個人掉進了高高的煙囪。誰來洗自己?”
年輕人說:“當然是那個清潔工!”"
神父說:“妳又錯了!很幹凈的人洗澡的時候發現自己不臟;滿身汙垢的人則相反。他明白為什麽清潔工要洗澡,所以這次他去洗了。”
牧師又問:“第三次從煙囪上掉下來,誰來洗澡?”
年輕人說:“當然還是那個臟兮兮的人。”
神父說:“妳又錯了!妳見過兩個人從同壹個煙囪掉下來,壹個幹凈,壹個臟嗎?”
這就是《塔木德》的精髓,鼓勵人們獨立思考,不給人們權威的解釋,學生必須全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要迷信權威。善於懷疑和獨立思考的人是聰明的。
“新”是“深”的意思
愛因斯坦1899年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讀書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閔可夫斯基。因為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所以贏得了閔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經常在壹起討論科學、哲學、人生。有壹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閔可夫斯基:“壹個人,比如我,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閃亮的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
壹向機智的閔可夫斯基被制止了。直到三天後,他激動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激動地說:“我終於得到了妳那天問的問題的答案!”
“什麽回答?”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抓住老師的胳膊。“告訴我!”
閔可夫斯基用他的手和腳比較了壹會兒土地,但他不能理解它。於是他帶著愛因斯坦走向壹個建築工地,徑直走向建築工人剛剛鋪好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的喊叫聲中,愛因斯坦不解地問閔可夫斯基:“老師,妳不是把我引入歧途了嗎?”
“對,對,誤入歧途!”閔可夫斯基沒有別人的指責,很專註地說:“看到了嗎?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接著,他解釋道:“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足跡。那些凝固了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和無數腳步踏足過的地方,不想再踩腳印了……”
愛因斯坦聽了,沈思良久,感激地對閔可夫斯基說:“老師,我明白妳的意思了!”"
從那時起,壹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愛因斯坦的思想和行動。他曾說:“我從來不記得和思考字典和手冊上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沒有被書本載人的東西。”
於是,就在愛因斯坦離開校園涉足世界的幾年後,作為伯爾尼專利局壹名默默無聞的辦事員,他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的三個未知領域齊頭並進,大膽果斷地挑戰和突破牛頓力學。年僅26歲的他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時代,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光輝足跡。
敢於突破創新成就大業。在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各種各樣的“未固化的水泥路面”,等待著人們踏上新的足跡,踏上新的征程。
標新立異、固執己見的個性
希拉裏,12歲,住在緬因州的壹個農村小社區。她是壹個在學術上有天賦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希拉裏不僅在學業上,而且在美術領域都具有天才兒童特有的社交和情感特征。
作為壹名優等生,希拉裏在三年級時被當地壹所學校的天才教育項目選中。除了正常的課程,被選中的學生每周還要參加幾個小時的課外課程,學習寫作和表演等各種課程。11歲的她在天才少年中心參加考試,天才少年中心是壹個類似於數學早期智慧少年培訓站的暑期班,但是學習內容並不局限於數學。只有學業考試成績達到或超過97分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天才少年中心的選拔考試。
在有資格參加考試的654.38+00000名優秀學生中,希拉裏名列前茅,她的語言成績是緬因州最高的。那年夏天,她參加了由天才青年中心組織的為期6周的課程。
壹年後,在學校組織的標準化考試中,她的閱讀、語文、數學、社會學、科學等各科成績都達到了國標99分以上。
像其他有學術天賦的孩子壹樣,希拉裏博覽群書,而且都是成人讀物。當她對弗洛伊德的女性觀感興趣時,就在圖書館裏搜遍了所有關於弗洛伊德的書,甚至包括弗洛伊德自己的著作。當她發現自己有部分猶太血統時,她又開始認真研究猶太歷史。
她對電視節目“夜晚的法庭”非常著迷,她閱讀了她能找到的所有關於節目中檢察官的文章。我認識她的時候,她正在看六本書,不僅有小說,還有非小說,包括很多女演員的自傳。希拉裏可以同時成功做幾件事。她不僅可以同時看幾本書,還可以邊看電視邊看書或做作業,完全不影響看書或做作業的效果。
希拉裏可能是語言方面最有天賦的,她的興趣就體現了這壹點。她想成為壹名導演和演員。她用錄像研究音樂劇,只要有可能就參加演出。她對看過的所有節目的導演和表演都有評價,也熟悉很多導演的風格和表達方式。
她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此強烈地想當導演是不尋常的。像希拉裏這樣在學術或藝術領域有著非凡天賦的孩子,通常對自己的發展前景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些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目標中。
希拉裏不是壹個循規蹈矩的人。她對玩耍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這壹點上。她小時候拒絕玩洋娃娃。十幾歲的她對男生和衣服不感興趣,對主流文化嗤之以鼻。
她不在乎物質享受,不愛花錢。12歲時,她成了素食主義者,認為自己是假小子,是女權主義者,並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她批評當前的不利條件,特別關註社會不公正和婦女的不平等地位。她甚至在演戲的時候仔細計算對比男女演員的臺詞,然後跟導演說男生臺詞比女生多。
希拉裏強烈的獨立觀念和價值觀也體現在她對教師的批評上。當她6歲的時候,她去了主日學校。老師告訴她,上帝保護每壹個人,不服從上帝意誌的人會下地獄。她回家“譴責”老師背“童話”。三年級的時候,在壹堂區分“事實和觀點”的課上,老師說“華盛頓種了壹棵櫻桃樹”是壹種觀點,希拉裏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理由是既然有事實作為證據,就應該認為是事實。她強調,華盛頓種了壹棵櫻桃樹,這是可以證實的事實。不像“紅的比藍的好”這種抽象概念,說某種顏色比某種顏色好確實是壹種觀點。希拉裏牢牢把握住了錯誤的事實陳述或正確的、主觀的觀點之間的區別來反駁。老師不懂區別,說書上說是觀點,所以是觀點。老師給了她壹個“B”分,希拉裏沒有被嚇倒,但她不再尊重老師。
即使在天才少年中心的暑期學校,她也敢於質疑老師。她覺得她的戲劇老師不願意接受關於莎士比亞作品的其他解釋。“評論家如何知道莎士比亞的真實想法?”希拉裏挑戰道,“也許他寫的正是他所想的。”但是,戲劇老師和她三年級的老師壹樣,說她介紹的都是壹些權威學者的解釋,他們自己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麽。
即使在這個鼓勵學生敢於挑戰權威的課堂上,她的獨立思想也讓老師們很生氣。“他們說我們做得很好,”希拉裏談到天才青少年中心的老師們時說。“明年夏天我們還會再來。”她對自己的要求甚至比競爭如此激烈的暑期學校還要高。
希拉裏不落俗套、獨立自主的個性,自然讓她成為了領袖。她在學校很有影響力。在天才少年中心,她是辯論的主要發言人,也是戲劇的導演。顯然,希拉裏很有領導能力。
循規蹈矩的人不容易犯大錯誤,但也很難成大事;不墨守成規,有主見的人,容易取得顯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