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要熟悉問題,記憶它們的變形,了解各種現象,開闊視野。妳必須記住公式,並熟知它們。
認真聽講是最重要的!物理課千萬不要分心!課後做練習,妳會對結果滿意的!
-
如何大面積提高農村初中物理的教學效果?劉茂舉
[摘要]?目前,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成績有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1,差生。2.家庭和社會的影響。3,考試的弊端。那麽應該采取什麽措施來大面積提高教學績效呢?首先要以此為基礎,重視實驗教學。學生的聰明來自指尖,學生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創造力的有益活動。其次,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最後,課要還給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自學,在自學中豐富知識,提升才幹。
【關鍵詞】怎麽樣?提高?農村初中?身體活動能力
在偏遠農村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發現壹半以上的學生物理普遍上不去。在提倡素質教育,註重大規模提高教育質量的今天,教師作為實施者,要積極探索適應新教材的要求和社會的需求,積極探索農村初中物理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壹些個人看法,以供討論。
壹、形成原因的分析
1,貧困生來源
由於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學生無論考試成績和質量如何,都無條件進入初中。在農村鄉鎮初中,大部分學生來自中心小學和村級小學。中心小學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的質量都優於村級小學。由於村級小學部分教師由文職轉為公辦,在管理上還存在壹定差距,所以生源質量相對於中心小學較差。還有壹部分成績好,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學生,他們的父母把他們轉到了縣中學,造成了農村初中相對貧困的學生,給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2.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壹半以上的落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且由於國家不再分配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畢業後自己找工作,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壹定影響。他們認為好好學習不如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導致很多家長很少關註學生的學習。當學生調皮搗蛋或者給老師家訪找麻煩時,學生家長會透露,他們不在乎成績好不好,只要讀完初中就好。等到初中畢業,長大或者成年出去工作就好了。受這些家長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可想而知,厭學的普遍性必然高於城市中學。
3.中考的弊端
由於高中選拔人才仍然是以分數論為主,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藝術性,仍然是“填鴨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他們認為其他的“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意義不大,不管這些,他們認為學生只能考試。所以有些老師搞題海戰術,卻不知道農村初中生素質差,有幾個能應付題海戰術,造成了物理教學成績大面積下滑。老師也感嘆學生素質真差,只要盡職盡責,問心無愧。
二、實施對策
1,基於此,重視實驗教學。
中考,物理實驗占很大比重,30分左右。所以要求學生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小實驗。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聰明來自指尖”,這句話揭示了動手實驗的重要性。而學生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創造力的有益活動。比如“紙鍋燒水”這個小實驗,讓學生去實踐,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明白了紙為什麽不會燃燒。可謂壹舉兩得。為什麽不呢?
由於條件限制,有些實驗學生做不到,但演示實驗老師壹定要做,而且要以課本為依據。比如電與熱這壹課,用演示實驗來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猜測:可能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有關。我進壹步問:我們通常用什麽方法來研究壹個量和多個物理量的關系?學生回答,“控制變量法”,然後我讓學生看課本圖8.4-2,讓他們畫電路圖,標明電流方向。那麽有哪些物理量被控制為常數以及這個實驗探究了熱量與哪些物理量的關系?學生完成任務後,我說:現在老師沒有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只有焦耳定律的演示器。然後我介紹了實驗裝置和原理:給封閉容器內的電阻通電,電阻產生熱量加熱空氣,空氣膨脹對U型管內的液柱施加壓力。產生的熱量越多,空氣膨脹程度越大,U形管內液柱上升越高。然後我又演示了壹遍實驗,每次都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學生們壹方面總結了自己的結論,另壹方面也清楚地了解了課本上的實驗,既強調了考點,又突破了難點,真是壹舉兩得。
2.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的熱情往往是隨著自己的學習興趣轉移的。當壹個學生對某壹門學科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去學習。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
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總是與老師進行情感交流。只有理解和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誨人不倦,真誠對待學生,才能與學生建立起情感的橋梁,學生自然會對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相反,如果老師經常責備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課後離開,讓學生對老師產生恐懼和對立情緒,那麽學生就不會對老師本身和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所以要形成和諧、融洽、輕松、快樂、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壹次成功的經歷會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有些差生不喜歡物理,不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對物理感興趣,也不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努力學習過,而是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曾經只有失敗的痛苦,而沒有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應該對所有學生寄予厚望,並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特別是在學生需要老師具體幫助的時候,老師要抓住機會適當表揚,關註他們壹點壹滴的進步,讓他們不斷增強信心,逐漸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促使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最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註自己怎麽教,還要關心學生怎麽學,給予學生正確方法的指導,突出“授人以魚”的方法教育。要解決“高投入低產出”和師生“分化”的嚴重問題,首先是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生學習知識上下功夫、做文章,認真研究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他們可以進行個別談話,了解情況,對癥下藥。對於不踏實貪玩的同學,指出不努力學習的危害,督促他們多學習;對於基礎差,學習有困難的,要鼓勵他們先放飛,多看書,多提問,多做練習,鼓起勇氣,克服困難,讓後進生穩步提高物理成績。
3.把教室還給學生。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總是滔滔不絕。老師們口幹舌燥,筋疲力盡,學生們發脹,昏昏欲睡。從表面上看,這種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可謂是老師的敬業,但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這種教學恰恰是低效的。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比如我在電與熱壹節的時候,用演示實驗得出了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穩態關系。我告訴學生這是焦耳定律,然後給他們看課本上焦耳定律的內容。我是這樣說的:同學們,現在我們正在背焦耳定律競賽。當我叫準備的時候,我們將開始計數。誰能先記起來,誰就趕緊舉手。我們來比較壹下需要多長時間。隨即,教室氣氛活躍起來,其中壹個最快的學生用了壹分鐘。我還讓學生讀出Q=I2Rt的每個字母所表示的意義、單位和公式,然後讓壹個同學去黑板上推導焦耳定律的公式,學生就可以完成了。我在想,老師為什麽要講學生讀書能解決什麽?為什麽不把課還給學生,讓學生輕松學,老師輕松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自學,在自學中豐富知識,提升才幹。
參考資料:
1.左東主編的中學實驗室知識詞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版第3頁
2.中小學教師視角下的陳徐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第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