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々”是壹個漢字替代符號。々實際上是“同”字的異體字“仝”的草書體變化而來。
《說文》解釋:“同,合會也。
《正字通》道書同字。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還有壹種說法是就是從兩橫變來的。作為反復記號,々的讀音是讀被反復的字的讀音。
在日本單獨指稱時讀作ノマ(noma)。
在日本,々只作為漢字的疊字,平假名的疊字是ゝ,片假名的疊字是ヽ。
這種寫法源自殷商甲骨文。
而漢字傳入日本的時間大概是約當公元3世紀末葉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壹卷。所以這種寫法源自我國。
西元前900年的西周史頌鼎上刻有「子々孫々」用來表達「子子孫孫」的含義。
日語資料上講的是,兩短橫壹直在漢字文化圈內作為疊字而使用,叫做「重文號」。
臺灣有使用〃作為疊字符。正式文書是不用疊字符的。
漢字歷來有簡寫的習慣。在非正式書寫時遇到疊詞,便壹般把後壹個字改為“々”。
楷書寫異體字或直接寫相同兩字。行書、草書用不同寫法或者第二個字用兩點(上下結構)代替。
省略記號有: 移動 八度記號、重復八度記號、長休止記號、震音記號、反復記號等。
大多不做處理,采用不同的寫法發生變化,畢竟兩個相同的字之間隔了壹個字。 有些依然用點來代替重復的詞語。
擴展資料:
人們在創作楹聯時,常常將疊字運用於聯語創作的方法,就是疊字法。
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傳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
疊字例文:
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比如: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這是蘇州網師園的壹副疊字楹聯,上聯化用李清照詞《聲聲慢》,使聯語獨具特色。
全聯從縱和橫的角度描寫了該園山重水復、鳥語花香的美景和遊客流連忘返、戀人們卿卿我我的境況。該聯讀來聲韻鏗鏘,語句含義豐富深長,為遊人增添了無限情趣。
再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爭爭鬥鬥,時時殺殺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幹幹凈凈;
戶戶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處處驚驚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淒淒慘慘。
這副楹聯在解放前流傳壹時,它形象地嘲諷了國民黨統治下舊中國的淒慘景象,把當時的社會現實暴露無遺。
疊字聯將同壹個字接連疊用,其勢似穿珠成串,在節奏上可產生明顯的音律效果。請看俞樾做的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作者將四個形容詞“重疊、曲環、高下、叮咚”進行了特殊處理,效果便發生了很大變化,感覺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聯: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聯句立意新穎,用字嬌嫩,將此聯用於西湖這壹特定景觀之中,非常自然、貼切。西湖美景如在眼簾,使遊人流連忘返,陶醉於山光水色之中。
百度百科_々
百度百科_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