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Sherry讀經典

Sherry讀經典

第九章柏拉圖

第壹節 柏拉圖和他的問題

柏拉圖贊同哲學學派的觀點,認為知識——如果知識被限制在表象上——是不可能的;

他贊同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知識總是經由概念獲得;

他贊同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處在不斷變化中(感官表象由變化來表征其特點);

他贊同埃利亞學派,認為真正的世界——對柏拉圖來說是理念世界——是不變的;

他贊同原子論者,認為存在是雜多(柏拉圖承認理念的雜多);

他贊同埃利亞學派,認為存在是壹(善的形式是壹個統壹體);

他贊同幾乎所有的希臘思想者,認為世界是理性的;

他贊同阿那克薩戈拉,認為心靈支配著世界,心靈區別於物質。

柏拉圖生於公元前427年,其父母是貴族。

據傳他首先跟隨其他教師學習音樂、詩歌、繪畫和哲學,然後在公元前407年成為蘇格拉底的學生,直到蘇格拉底去世(公元前399年)。

他和悲痛的蘇格拉底門徒壹起到了麥加拉。

第二節 辯證法或者認識論

辯證法首先在於把分散的個別事物概括成為壹個理念,其次在於在將理念劃分成種或類,也就是說,辯證法在於概括和分類。

概念不是感覺或者影像,它構成了思想的本質對象。

但是柏拉圖警告我們,概念或者理念——例如正義的概念或理念——並不是源於經驗;

我們無法從具體的正義情形中通過抽象得到正義的概念或理念。

除了這些價值觀念,柏拉圖還將數學概念和某些邏輯觀念和範疇,諸如存在和非存在,同壹和差別,單壹和雜多視為先天的或者先驗的。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六章用著名的線喻概括了他的認識論。

壹條垂直的線被分成四個部分,每壹部分都代表了壹個層級的知識;

這四類知識的每壹類都具有特定的對象和相應的研究方法。

(1)最低的壹部分代表想象,壹種與影像幻影、倒影和夢等有關的知識。

(2)線段的第二部分代表信念,即關於感覺對象(像樹木、山脈、河流等物質對象或者像房屋、桌子和手工藝品這樣的人工作品)的知識

(3)線段的第三部分代表了推理的才智或者理解力,這壹智力或理解力並不是專註於刺激感官的特殊事物,而是專註於數學實體,例如數、線、平面、三角形和其他算術和幾何對象。

(4)線段的最好部分代表了理性的洞察力,這壹洞察力的對象是形式或者理念;獲得此類知識的方法是辯證法。

第三節 科學的等級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章中提出了科學的等級,連同他的高等教育理論,清楚地描述了每壹種抽象科學的性質、對象和特殊的重要性,這些抽象科學從數學開始,以辯證法結束:

(1)他將算術表述為數和數的關系的抽象科學;它的理論價值在於這壹事實:算術將智力從感覺中解放出來,因此促進了抽象思考。按照其準確的、量的方法,算術也能夠解決感官知覺中的明顯矛盾。

雖然柏拉圖主要將算術視為壹門單純或者抽象的數學,但他也註意到算術的應用性,註意到它在實踐藝術中的運算功能。

(2)在算術之後,柏拉圖提及了平面和立體幾何,即二維或者三維圖形的科學。雖然柏拉圖對這壹科學的關註也是理論性的,即它將心靈引向永恒形式的抽象能力,但他並沒有忽視將幾何應用到作戰、建築和土地丈量等方面。

(3)這壹等級接下來的科學是天文學,他用天文學來指運動的固體的科學。柏拉圖明確指出,對他來說天文學並不是指天體運動的描述性科學,而是研究支配這樣的運動的科學——用現代術語來說,他所指的是天體力學或天體物理學,而不是描述性天文學。這壹知識的主要價值在於它將心靈引向天體運動的法則和和諧,因而為永恒形式的和諧的辨證研究鋪平道路;但是柏拉圖也沒有完全忽略這壹科學在航海技術中的實踐應用。

(4)和聲學是對能夠產生和聲的運動物體的研究。像天文學壹樣,它將心靈引向理想的和諧。在柏拉圖的方案中,和聲學是研究和諧原則的科學,這些原則當然也被例示在音樂上——音樂是應用的和聲學——但這門兩科學並不是壹回事。

(5)辯證法是科學的頂部基石,是這壹等級中前面所述科學的系統整體;它涉及到這些科學有機統壹體的形式。在其理論方面,辯證法是科學探究的完成和實現;在其實踐方面,辯證法是道德和治國才能和其他人文研究的指導。

第四節 理念學說

理念或者概念包含或者容納了許多具體事物所***同具有的本質特征;事物的本質在於其普遍的形式。

柏拉圖看來,理念或者形式並不是人類心靈甚至上帝心靈中的思想——實際上,神的思想自身指向理念或者形式。

他認為理念存在於自身之中,並為了其自身而存在,理念具有實在性特征。

理念是實體,是真正的或實質性的形式,是事物原初和永恒的超驗原型,理念先於事物並與事物分離,因此不受事物變化的影響;是我們所感覺到的具體事物這壹永恒形式的不完善的復制或者反映。

具體事物有生有滅,但理念或形式卻永遠存在。

理想的秩序形成了壹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統壹體;

這些理念按照邏輯次序排列,處在最高理念之下,最高理念是善的理念,是其他所有理念的源泉。

這壹理念是至高無上的;不存在高於這壹理念的其他理念。

第五節 自然哲學

亞裏士多德將這第二個基質稱為柏拉圖的“物質”,它是現象世界的根據;

物質提供了未加工的材料,而由形式使其成型。

物質是易消亡的、不完善的和不真實的,它是非存在;

無論感覺世界具有什麽樣的實在、形式或美,它們都是由理念造成的。

有些解釋者認為柏拉圖的“物質”是空間;其他人則認為“物質”是壹團沒有形式、填充空間的東西。

第六節 宇宙論

柏拉圖的宇宙論中滲透著許多神話元素,經常同他的其他學說相矛盾,他認為其宇宙論只具有可能性。

造物主或創造者像藝術家或工人壹樣,按照理想世界的模式來創造世界;

他以善的觀念為指導,形成壹個盡可能完善的宇宙,但受制於作為基質的物質。造物主並非真正的創造者,而是壹個建築師;

理念和物質兩種基質都已經存在,它們並不是由造物主產生。造物主的職責是將形式加到先前已經存在的材料或者容器上。

如此創造的這個世界是由四種物質性元素:土、氣、火、水和有生命的靈魂(世界靈魂)構成。

世界靈魂由不可分的和可分的、同壹和變化的東西混合而成,因此既能知道理念事物,又能感知物質事物。

世界靈魂具有自己原初的運動,這壹運動是所有運動的原因。

在自己運動時,它也使物體運動。它散布於世界各個地方,是所有美、秩序和和諧的原因。

第七節心理學

柏拉圖在其認識論中區分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知識:(1)依賴於感官知覺的意見和(2)真正知識或科學。

在感覺和意見上,靈魂依賴於身體,但就靈魂專註於理念世界而言,它是純粹的理性。身體是靈魂的阻礙,靈魂必須擺脫身體的束縛以便關註純粹的真理。

純粹理念的復制品因為存在於現象世界,只是刺激靈魂進行思考;感覺引起和刺激對理念的理解,但是並不產生這壹理解。

靈魂在某種程度上必定先於它與經驗世界的聯系從而獲得對理念的理解。柏拉圖教導說,靈魂曾經見識過理念,但後來忘卻了。

感覺世界中理念不完善的復制品讓靈魂想起它的過去,想起它過去看到過什麽。因此所有的知識都是回憶,所有的學問都是靈魂的再度覺醒。

柏拉圖的心理學是二元論的,他將靈魂分為較高級的理性部分和較低級的非理性部分。但是既然非理性部分又被進壹步分為精神部分和欲望部分,實際上他就將靈魂劃分為三個部分:(1)理性的能力。如我們已經看到的,理性的能力首先是理智的,但是柏拉圖似乎將某些品格特征,如,慷慨、謙遜和尊敬包括在理性能力之中,雖然這些品格特征並不是純粹理智的,而是與壹種哲學上的氣質相聯系。

(2)精神的能力。這是壹種類似於意誌的執行能力,但是如果將其與作為決策和自由選擇能力的意誌等同起來,就是令人誤解的。意誌概念是中世紀思想的產物,起源於希伯來和基督教思想,而不是發端於柏拉圖的觀點。非常令人懷疑的是——雖然這是壹個有爭議的問題——柏拉圖是否設想了選擇的自由和意誌自由。精神的能力只是在有活力和有執行力的意義上類似於意誌。柏拉圖認為精神能力包括情感和情緒,以及雄心、憤怒、怨恨和義憤等品格特征。

(3)欲望的能力。這壹能力與近代心理學中的術語“欲求”非常接近。柏拉圖所說的身體欲望包括對快樂、財富、食物、居所和其他身體上的滿足的欲求。快樂並不是壹種排他性的欲望;有壹種快樂伴隨著靈魂的每壹種能力的運用:那些在數學、科學和辯證法中運用理性能力的人享受到理性的快樂;那些成功實現政治、科學和軍事進步方面抱負的人享受到榮譽和名望帶來的快樂;那些滿足身體欲望的人享受到感官的快樂。快樂的優先性的次序如我們已經在前面列舉的那樣,快樂的分類標準由熟悉這三種靈魂類型的稱職的批評者做出裁決。

第八節靈魂不朽說

柏拉圖將不朽歸於靈魂,並在幾篇對話中為靈魂不朽提供了證明。這些證明中最具特色的證明來自於靈魂對形式的認知:沈思純粹、永恒理念的靈魂必定(至少部分地)像這些理念壹樣是純粹和永恒的;因為只有相似者才能知道相似者。

他還利用回憶說來證明靈魂的在先存在,在肉體已經死去之後還可能繼續存在。這壹證明從靈魂占有解釋性的基質和自明真理推論出靈魂的在先存在,而在今生靈魂並不占有這壹基質和真理。既然這些基質是靈魂天生稟賦的壹部分,它們必定是對永恒真理的重新回憶,靈魂在較早的狀態中理解這些真理,並在感覺經驗中回憶起這些真理。

柏拉圖提出了許多形而上學的證明,其中有兩個特別著名:

來自靈魂統壹、簡單的證明和來自靈魂的生命力的證明。靈魂按其本性是簡單和不可分的;因此它既不可能通過復合而產生,也不可能通過分解而毀滅——任何簡單的東西都不可能被分解(《斐多篇》的第三個證明)。

靈魂是生命的基質或者自發性;假設生命的基質會死亡,這是有矛盾的——生不可能變成死;因此靈魂是不朽的(《斐多篇》的第四個證明)。

第九節倫理學

唯有與最高的善有關的理性才具有絕對價值。

因此人的理性部分是人的真正部分,他的理想就是要培育其理性,即他的靈魂中不朽的部分。軀體和感官與靈魂相反,軀體是靈魂的牢籠和束縛,擺脫這壹束縛是精神的最終目標。

靈魂從軀體中的解放和對美好理念世界的沈思——這就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從軀體中解放是靈魂的最終命運,具有理性部分、精神部分和欲望部分的靈魂正被關在塵世的牢籠中,需要解決它自己的問題。

靈魂的理性部分是聰明的,必須代表整個靈魂進行事先考慮:因此它的基本職責是命令。由理性來支配靈魂其他沖動的個人就是聰明的,他知道什麽對內在的整體及靈魂的各個部分有利。

第十節政治學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闡述了其國家理論,這壹理論以其倫理學為基礎。

既然美德是最高的善,個人則不可能單獨獲得此善,而只能在社會中獲得,國家的任務就是要促進這壹美德和幸福;國家機構及其法律的目的就是要創造條件,使盡可能多的人成為善的,也就是說,要確保全體的福利。

社會生活是個人完善的壹種手段,其自身並不是目的。無疑,個人必須使自己的個人利益服從於社會福利,但那只是因為他自己真正的善與社會福利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和有美德的,就不需要法律和國家:壹個完全有美德的人是受理性支配而不是受外在的法律支配。

但是很少有人是完善的,因此有必要用法律來確保我們的真正善的實現。

這樣,國家就是因為人性的不完善而產生。國家應當像整體上的宇宙或者個人有美德的靈魂壹樣得到有效安排,也就是說,理性應當處於支配地位。國家中存在著許多階級,就像靈魂存在著許多功能壹樣。

第十壹節柏拉圖的歷史地位

柏拉圖的哲學是實在論的,因為他斷言存在著精神之外的實在——形式或者理念;

他的哲學是理想主義的,因為他認為這壹形式世界是壹個超越時空的理想領域;

他的哲學是現象主義的,因為他感覺世界被還原為真實世界的現象或者表象狀態。

柏拉圖拒絕將實在與物質世界等同,因而他的哲學又是極端反唯物主義的。

柏拉圖認為所有的現象都是理智的世界——秩序的表現,並且他引入了壹個無處不在的世界靈魂,在此意義上,他的哲學是泛神論的。

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對晚期希臘思想和基督教哲學及神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壹點很容易理解。

它是壹種具有廣闊視野的世界觀;它試圖為人類的興趣和努力的幾乎所有領域都找到理性的解釋。

對於基督教來說,當基督教試圖使其教義在有教養的羅馬人看來是明白合理時,柏拉圖的哲學就成為壹個思想寶庫。

他的唯心主義、目的論、作為現實世界之原型與模式的理念體系的觀點、二元論、神秘主義、對理性的贊揚和對感覺世界的蔑視、倫理上穩固的國家、對靈魂不朽的證明、人類墮落的學說——所有這些主張以及其他許多方面都非常適合那些希望為這壹新信仰提供理性辯護的人。

第十二節柏拉圖學派

柏拉圖死後,他的學生們繼續主持由他所創建的學園。

最初這個學派追隨晚年柏拉圖接受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後者認為理念和數同壹。

這壹學派也重視倫理學研究。學派的這壹時期被稱為老學園派:其學者或領導人有柏拉圖的侄子斯彪西波(公元前347年~前339年)、色諾克拉提(公元前339年~前314年)、波萊謨(公元前314年~前270年)和克拉提(公元前270年~前247年)。

老學園派的其他成員包括:本都的赫拉克利德斯、奧布斯的菲利普、皮林塔斯的海斯提厄斯和尼多斯的歐多克索斯。克拉提的繼任者阿爾凱西勞斯(公元前247年~前241年在任)將懷疑論引入學園派並創建了第二階段或中期的學園派,這壹學派保持阿爾凱西勞斯的學說直到卡尼阿得斯成為學派的領導(約在公元前156年),後者創立了第三階段或新學園派。

III The Age of Reconstruction

第三篇 重建時期

9. PLATO

第九章 柏拉圖

Plato and His Problem.

第壹節 柏拉圖和他的問題

1.It was Plato, the greatest pupil of Socrates, whoset himself to the task at hand.

這就是蘇格拉底最重要的學生柏拉圖所承擔的任務。

2.Socratics

蘇格拉底門徒

3.Megara

麥加拉

4.Dionysius I,the tyrant of Syracuse

敘拉古的暴君狄奧尼西奧斯

5.Academus

阿卡德摩

6.the Academy

學園

7.Mystic

神秘主義者

8.Dialectician

辯證學者

9.Hermann

赫爾曼

10.? Schleiermacher

施萊爾馬赫

11.? Heinze

海因茨

12.? Lutoslawski

魯托斯拉夫斯基

13.? Apology,Hippias Minor, Charmides, Laches, Lysis, Euthyphro, Crito, and Protagoras

《申辯篇》《小希庇亞篇》《卡爾米德篇》《拉凱斯篇》《

呂西斯篇》《歐緒弗洛篇》《克裏托篇》《普羅泰戈拉篇》

14.? Phaedrus(which contains the summary of the teachings of this period), Gorgias, Meno,Euthydemus, Theaetetus, Sophist, Politicus, Parmenides, and Cratylus.

《費德羅篇》(此篇包括對這壹時期各種學說的概要)《高爾吉亞篇》《美諾篇》《歐緒德謨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巴門尼德篇》和《克拉底魯篇》。

15.? Symposium,Phaedo, Philebus, Republic,Timaeus, Critias, Laws.

《會飲篇》《斐多篇》《斐萊布篇》《理想國》《蒂邁歐篇》《克裏底亞篇》和《法律篇》

16.? Epinomis,Alcibiades I and II, Anteras, Hipparchus, Theages, Minos, Cleitophro, HippiasI, Io, Menexenus.

《伊庇諾米篇》《阿爾西比亞德斯篇上、下》《恩特拉斯篇》《希巴克斯篇》《泰戈斯篇》《米諾斯篇》《大希庇亞》《伊安篇》和《美涅克塞努篇》

Dialectic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第二節 辯證法或者認識

1.generalizationand classification.

概括和分類

2.Theaetetus

《泰阿泰德篇》

3.discursiveintellect

推理的才智

4.postulational

假設性

第三節 科學的等級

Hierarchy of the Sciences

1.Computation

運算能力

2.plane andsolid geometry

平面和立體幾何

3.landmeasurement

土地丈量

4.the descriptive science of the motion of the

heavenly bodies

天體運動的描述性科學

5.celestial mechanics or astrophysics

天體力學或天體物理學

6.descriptive astronomy

描述性天文學

7. Harmonics

和聲學

8. coping stone

頂部基石;最後完工的石頭

9. Statecraft

治國才能

10. epistemology or theory of knowledge

知識論或者認識論

11. Sense knowledge

感覺知識

12. Conceptual knowledge

概念知識

第四節 理念學說

Doctrine of Ideas

1.generic ideas

類概念

2.Antisthenes

安提斯泰尼

3.having thecharacter of substantiality

具有實在性的特征

4.the original,eternal transcendent archetypes of things

事物原初和永恒的超驗原型

5.Subsume

包含;包括

6.logos, thecosmic purpose

邏各斯,宇宙的目的

7.Pythagoreannumber-mysticism

畢達哥拉斯的數的神秘主義

8.the eternalbeing of Parmenides

巴門尼德的永恒存在

9.theHeraclitean logos doctrine

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學說

10.? Thequalitative atomism of Anaxagoras

阿那克薩戈拉的量的原子論

11. Socraticdoctrine of concepts

蘇格拉底的概念學說

12.? Delineated

描繪、敘述、勾畫

13.? reificationor entification

具體化

14.? Platonicdualism

柏拉圖的二元論

15.? The formsare non-mental and subsist independently of any knowing mind

形式是非物質的,獨立於任何有見識的心靈而存在

第五篇 自然哲學

Philosophy of Nature.

1.diametricallyopposed to the ideas

這個基質同理念截然相反

2.Substratum

基底

3.formless,indefinable, imperceptible.

無形、不可定義、不可感知

4.Prism

棱鏡

5.Partakes

分享;分擔

6.recalcitrantforce

反對性的力量

7.Matter inrelation to the idea is both friend and foe, an auxiliary and an obstruction,the ground of physical and moral evil, of change and imperfection.

物質同理念的關系亦敵亦友,物質既輔助理念,又阻礙理念,

是自然和道德上的惡的根據,是變化和不完善的原因。

第七節 心理學

Psychology

1.behold

看見

2.charioteer

馭者

3.Phaedrus

《費德羅篇》

4.Appetitive

食欲上的

5.Tripartite

三個部分

6.rationalfaculty

理性的能力

7.philosophicdisposition.

哲學上的氣質

8.is of Hebraicand Christian, rather than Platonic origin

起源於希伯來和基督教的思想,而不是發端於柏拉圖的觀點

9.Scholasticism

經院哲學

20200330

第八節靈魂不朽說

Doctrine of Immortality.

1.the doctrineof reminiscence

回憶說

2.interpretativeprinciples and axiomatic truths

解釋性的基質和自明真理

3.eternalverities

永恒真理

4.Phaedo

《斐多篇》

5.Phaedrus

《斐德羅篇》

6.epistemologicalbasis

認識論基礎

7.Meno

《美諾篇》

8.geometricaltheorem

幾何論

9.animisticconceptions

泛靈論

10.? valuationaland moral arguments

價值上和道德上的證明

11.? connaturalevil

固有的惡

12.? Intemperance

不節制

13.? Foreshadow

預示

14.? Orphic andPythagorean mysticism

奧菲斯教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神秘主義

15.? Demiurge

造物主

16.? the doctrineof metempsychosis or transmigration of souls

靈魂的轉世或者輪回學說

17.? transcendentexistence

超凡的存在

18.? a stage of purification.

凈化階段

第九節 倫理學

Ethics

1.transitory andephemeral

轉瞬即逝的

2.Dungeon

地牢;土牢;牢籠

3.repudiate adeposit, commit sacrilege or theft

拒付定金,瀆神或偷竊

4.contemptusmundi

貶抑現世

第三節 政治學

Politics

1.Ascendency

支配地位

2.Phenicians

腓尼基人

3.monogamous marriage

壹夫壹妻制

4.eugenicsupervision

優生學的監督

5.Disparagement

蔑視、貶低

6.Potentates

君主

7.Deliverance

拯救;解救

8.Sparta

斯巴達

第四節 柏拉圖的歷史地位

Plato's Historical Position

1.a priori ideas

先驗觀念

2.Phenomenalistic

現象主義的

3.immanent

內在論的

4.anti-mechanistic and teleological

反機械論的和目的論的

5.escapes theradical incoherence and inconsistency of philosophical eclecticism.

避免了哲學折中主義的極端不相容性和不壹致性

6.congenial

意氣相投的

7.St. Augustine

聖奧古斯丁

第十二節 柏拉圖學派

The Platonic School.

1.the OlderAcademy

老學園派

2.its scholars or heads were Plato's nephew,Speusippus (347-339), Xenocrates (339-314), Polemo (314-270),

and Crates (270-247).

其學者或領導人有柏拉圖的侄子斯彪西波(公元前347年~前339年)、色諾克拉提(公元前339年~前314年)、波萊謨(公元前314年~前270年)和克拉提(公元前270年~前247年)。

3.Other members of the Old Academy were: Heraclides ofPontus, Philippus of Opus, Hestiaeus of Perinthus, and Eudoxus of Cnidus.

老學園派的其他成員包括:本都的赫拉克利德斯、奧布斯的菲利普、皮林塔斯的海斯提厄斯和尼多斯的歐多克索斯。

4.Crates' successor Arcesilaus (247-241) introducedskepticism into the Academy and founded the Second or Middle Academy, whichremained true to the teachings of Arcesilaus until Carneades became head of theschool (ca. 156), and founded the Third or New Academy.

克拉提的繼任者阿爾凱西勞斯(公元前247年~前241年在任)將懷疑論引入學園派並創建了第二階段或中期的學園派,這壹學派保持阿爾凱西勞斯的學說直到卡尼阿得斯成為學派的領導(約在公元前156年),後者創立了第三階段或新學園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