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為何稱外強中幹的人“紙老虎”?

為何稱外強中幹的人“紙老虎”?

此詞典在“內容提要”中說:“ 《新詞新語詞典》匯集和收錄了1949年至今現代漢語中出現的新詞和新語

5300余條,是壹部中型的語文詞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由此可見,此詞典是把“紙老虎”當作是1949-1989年間產生的新詞來收錄。韓明安主編的《新語詞大詞典》2 也收“紙老虎”:“比喻貌似強大、實際虛弱的人或集團。”例子如:

(1)毛澤東說,壹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力量。(《解放軍報》1958年10月21日)(見第622頁)

此詞典在“前言”中說:“選收新語、新詞7900目,凡145萬字。我們理解的新語詞,是指新社會產生的新語和詞。具體地說,它包括解放戰爭時期、建國初期、‘大躍進’時期。三年困難和四清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以及文革後新時期中產生,我國人民普遍使用過,或正在使用的重要短語和詞匯。”在“凡例”中又說:“收抗戰勝利迄今(1945-1990年)40余年間產生的新語新詞。”由此可見,此詞典是把“紙老虎”當作是1945-1990年間產生的新詞來收錄。

紙老虎壹詞其實並不是李鴻章發明的。因為早在明朝人施耐庵寫的《水滸傳》裏,就有了紙老虎的蹤跡 了。武大捉奸,西門慶慌作壹團,潘金蓮不禁大怒道:“見個紙虎,也嚇壹交!”那麽,施耐庵是否就是紙老虎的發明人呢?我看也不是。施耐庵不過是用了當時的民間口語。而這民間口語又起於何時呢?我想這大概已很難稽考了。

“紙老虎”(與之近似的還有“紙頭老虎”、“紙糊老虎”、“紙虎”等說法)的本意無非是指紙紮的老虎,因為紙紮的老虎只能嚇唬人而不會吃人,並且容易被戳破,所以人們經常用“紙老虎”來比喻那些看起來強大而實際上虛弱無力的人或集團。 晚清重臣李鴻章在給吳永的壹封信中說:“我辦了壹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壹時。如壹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壹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李鴻章把自己創辦的淮軍、海軍視為“紙糊的老虎”,把自己視為“裱糊匠”,可以看出,他對晚清政局的認識既清醒又無奈。

有趣的是,晚清的另壹個重要人物慈禧太後也使用過“紙老虎”這個比喻。不過,李鴻章用“紙老虎”來比喻軍隊,而慈禧太後則用“紙老虎”來比喻皇權。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帝後西逃,途中慈禧太後針對義和團說了壹番實在話:“我若不是多方委曲,壹面稍稍的遷就他們(義和團),穩住了眾心,壹方又大段的制住他們,使他們對著我還有幾分瞻顧;那時紙老虎穿破了,更不知道鬧出什麽大亂子,連皇帝都擔著很大的危險。”慈禧太後壹開始利用義和團,後來見他們“不中用、靠不住”,“瞧著不像個事”,決定采用兩面的手法,壹手拉,壹手壓,算是維持住了滿清皇權這只“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