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五峰常觀禪師瑞州五峰常觀禪師,僧問:“如何是五峰境?”師曰:“險。”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塞。”僧辭,師曰:“甚麽處去?”曰:“臺山去。”師豎起壹指曰:“若見文殊了,卻來這裏與汝相見,”僧無語。師問:“僧甚麽處來?”曰:“莊上來。”師曰:“汝還見牛麽?”曰:“見。”師曰:“見左角,見右角?”僧無語。師代曰:“見無左右。”[仰山別雲:“還辨左右麽?”]又僧辭,師曰:“汝諸方去,莫謗老僧在這裏。”曰:“某甲不道和尚在這裏。”師曰:“汝道老僧在甚麽處?”僧豎起壹指。師曰:“早是謗老僧也。”《五燈會元》卷第四
(譯文)
五峰常觀禪師瑞州五峰常觀禪師,和尚問:
“什麽是五峰境?”
老師說:“危險。”他說:
“什麽是境中的人?”老師說:
“堵塞。”和尚告辭,老師說:
“什麽地方去?”他說:
“臺山去。”老師豎起壹個手指說:
“如果看到不同了,但來這裏與妳相見,”和尚無語。老師問:
“我什麽地方來?”他說:
“莊上來。”老師說:
“妳還看到牛麽?”他說:
“見。”老師說:
“見左角,見右角?”和尚無語。老師代說:
“看到沒有左右。”〔仰山另說:“還分辨左右麽?”〕過會和尚告辭,老師說:
“妳到各地方去,別埋汰我在這邊。”他說:
“某人不道妳還在這裏。”老師說:
“妳說我在什麽地方?“僧豎起壹個手指。老師說:“早是誹謗我的。”
《五燈會元》卷第四
2. 趙新年集現代文閱讀答案參考答案:
1、不滿(1分)、羞愧(1分)
2、(1)“只好”是只能夠、不得不的意思(1分),寫出了“我”當時的不情願,表現我對父親的不滿(1分)。
(2)“久久地”是持續時間長的意思(1分),寫出父親“我”的疼愛、惦念和對自己不能給兒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1分)
3、欲揚先抑(1分);文章為了突出父親樸實、無私、偉大的形象,前文先寫了自己對父親的不滿、抱怨,父親似乎是偏私、不公平的(1分)。
4、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父親壹席話讓“我” 的靈魂受到強烈的震撼(1分),使“我” 震驚、自責、愧疚(1分)。
5、“良心”是父親樸實的做事宗旨(1分),(為了良心,父親把上學的機會給了別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機會留給了別人,無視養育多年的孩子對自己的憎恨和不滿,把無限的愧疚和自責留給了自己,)以“良心”為題突出了父親樸實而高大的形象(1分)。同時,父親的良心也喚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顯了文章的主題(1分)。
3. 黃伯思傳,古文閱讀答案自幼聰穎,日誦書千余言,復述無遺誤。少時習作詩詞,文采甚麗。青年入太學,成績屢占上遊。元符三年(1100)中進士,授職磁州(今河北磁縣)司戶參軍。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蘇南通)司戶、河南府戶曹參軍。任滿,留守鄧洵辟為右軍巡院,崇寧元年(1102),調任祥定九域圖誌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不久,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後又擢升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秘書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個人成就
黃伯思著《東觀余論》二卷
黃伯思學問淹通,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善篆、隸、正、行、章、草、飛白,皆精妙,亦能詩畫。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著有《法帖刊誤》2卷,此書糾正了《淳化閣帖》不少錯誤。又著有《東觀餘論》,另有《博古圖說》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組合家具圖冊《燕幾圖》也是黃伯思所著。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淩雲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余言。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嘗夢孔雀集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以履任為假承務郎。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遊。履將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丁內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牘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誌》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未幾,遷秘書郎。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凡詔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贗,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服除,復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號雲林子,別字霄賓。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騷》壹卷。
二子:詔,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訁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余論》三卷。
4. 魯直之字文言文閱讀答案元祐①初,山谷②與末坡、錢穆父同遊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於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山谷心頗疑之,自後不肯為人作草書。絡聖③中,謫居涪陵④,始見懷素⑤《自敘》於石楊休家。因借之以歸,暴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已⑥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於涪陵,恨穆義父不及見也。(選自曾敏行《獨醒雜誌》)
註釋①元枯:來哲宗趙煦年號。②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四大書法家”之壹,下文的“錢穆父”、“石場休”都是人名。③紹聖:宋皙宗趙煦年號。④涪陵:地名。⑤懷素:唐代大書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書跡《自敘》對後世影響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誣:不假。
1.用“/”給文中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壹處)
與元祐已前所書大異
2.解釋文中加粗詞語。
(1)罷:( )
(2)從:( )
3.說說“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於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兩個詞語鮮明地表達了山谷對穆父之言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谷草書從“近於俗”到“下筆飛動”,是哪三個重要原因促成?請根據文中信息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難度:中檔來源:同步題
答案(找作業答案--->>上魔方格)
1.與元祐已前所書/大異
2.(1)結束(完了,停止);(2)跟隨
3.所以山谷曾經自己認為是在涪陵深得草書的真諦,遺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書法。
4.疑;信;異鄉孤征(意思相同即可)
5.(1)錢穆父的批評、指點;(2)得到了懷素的《自敘》帖;(3)自身的努力
5. 陶淵明集的文言文的答案《〈陶淵明集〉序》閱讀訓練
蕭統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③。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誌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④誌,與道汙隆⑤,孰能如此乎!
(蕭統《〈陶淵明集〉序》)
註:①跡:心跡,內心的真實情況。②跌宕:文章富於變化。③莫之與京:沒有人能超過他。京,大。④篤:堅定。⑤汙隆:沈浮。汙,下降。隆,上升。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 )
②不以躬耕為恥( )
11.蕭統高度贊揚了陶淵明的創作和為人,妳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結合選文和妳的讀書積累,從其詩、其文或其人的任壹角度發表見解。
《〈陶淵明集〉序》閱讀訓練參考答案
10.①顯著 ②親自
11.從 陶淵明的詩歌、散文或人品的任壹角度來談均可,但必須體現平日讀書積累。觀點可與蕭統相同,也可另有創見,但要做到自圓其說和不偏激。
答案舉例:
①其詩語 言樸素,意境深遠,開創田園詩派。如《飲酒》這首詩,名為飲酒,實則表達自己清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其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耐人尋味的佳句。
②其 文語言曉暢,主題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記》,其中虛構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豁然開朗”,“乃不知有漢”,“無人問 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其人“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慕榮利”,不為五鬥米折腰,氣節高潔傲岸,令人敬仰。
:逸風飛揚資源網整理
望采納 謝謝!
6. 古文閱讀及答案[湖北卷] 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偶壹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
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日:“益矣。
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盡吾能,請壹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
既而各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壹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
李由此以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壹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
尼告眾客曰:“顛倒壹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壹撲為戲。”
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
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
才壹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
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壹戲。但兩相會意可耳。”
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壹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尼乃起。少間李騰壹踝去。
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後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
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壹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壹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到……去 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乏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天子偶用壹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壹組是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
眾慫恿之 ②僧忽壹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壹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壹腳 把他踢出壹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
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15.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3分)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者。
(2分)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
(3分) ⑵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的人。(2分) ⑶李超開始不說,尼僧壹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
(3分 [上海卷] 閱讀下文,完成第18-23題。(16分) 冷泉亭記 唐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
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
山樹為蓋,巖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潔澈,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②,有相裏君造③作虛白亭,有韓仆射臯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後作此亭。
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
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註①四封:四邊疆界。②領郡者:擔任州刺史的人。
③相裏君造:姓相裏,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4分) (1)地搜勝概 概( ) (2)物無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甲( ) (4)佳境殫矣 殫( ) 20.下列對句中加括號的詞用法判斷正確的壹項。
7. 四季讀書法的閱讀答案很嚴肅的告訴大家:以下答案不是復制的,希望大家能給個好評,謝謝了。
1.為什麽春季宜讀"諸集"?
答:"諸集"是以肯定生命,啟發希望,確定方向為主,讀之能使人充滿了樂觀奮鬥的信心,足以消解壹切疑慮。
2.題目。。..
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夏季讀《莊子》的寓言有什麽作用?
答:有醍醐灌頂、恍然開懷、寒意逼人的作用,可以消暑。
4.秋季有什麽特點?秋日省思宜讀什麽書?
答:既有肅殺之氣,又有淡淡哀愁。宜讀驚醒妄念、學會寬容的《老子》《寬容》之類的書。
5.冬季讀《孟子》有何作用?
答:讀通《孟子》,真力充塞、圓滿具足,道德油然而生的作用。
8. 戴名世戴南山集閱讀答案參考答案:
1.(2分)面對不斷出現的霧霾天氣,正視環境汙染的嚴峻挑戰,所有人都必須有所作為,這已成為無可回避的時代課題。
2.(3分) 傷害了人的健康(1分),嚴重影響了交通系統的運行(1分),制約了經濟的發展(1 3. (2分)通過引用論證(1分),有力地論證了要通過達成環保***識來促進所有人為治理汙染擔起責任。(1分)
4.(3分)不能。雖然兩段文字都論述了面臨挑戰要有所作為,但第⑥段是從 *** 的角度來說的,第⑦段是從個人和企業的角度來講的(1分), *** 環境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個人與企業的環境行為的首要前提(1分),另外第⑦段和下文第⑧段 “霧霾天氣的不斷出現,也在警告所謂汽車時代的沈重代價。”的論述相銜接。(1分),因此⑥⑦兩段文字不能調換順序。
5.(2分)參考答案:(1)美麗中國,從健康呼吸開始。(2)莫讓霧霾天氣如霧裏看花,環境保護似水中望月(3)十面“霾”伏,四面楚歌(4)仙境樓閣把我繞,滿街滿眼是口罩(每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