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與嘴有關的幾個鄉土詞匯

與嘴有關的幾個鄉土詞匯

這篇作文受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啟發,因不會寫小說所以沒有《馬橋詞典》的小說味兒,僅用記憶中的小場景來輔助解釋。

壹、款嘴

假如有人違背了世俗常規,遭到了非議,某人也跟著議論,壹邊贊譽自己及家人在這方面歷來的行為多麽檢點壹邊對別人大加鞭撻,進而誇口或揚言:“我(或家人)從來就不會這樣……”這就是典型的“款嘴”。是的,所謂“款嘴”就是笑話別人的尷尬窘迫短處或逆境,與落井下石有點近,但只是把石子撿到手裏還沒扔到井裏去直接砸人。

“款嘴”這個詞的“款”字用的特別好,優待嘴巴讓嘴巴暢所欲言自得其樂。無疑愛款嘴的人款嘴的時候嘴巴是相當享受的,可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事情的逆轉總是充滿了戲劇性,款嘴的話猶在耳邊,自己或家人不待見的事情就接踵而至了,而且還恰巧就是自己剛才誇口的事。“笑人前落人後”就是對愛款嘴的人的勸誡和警告,“自己撿石頭砸自己的腳”就是老天爺專門對這種人設的局。

“光動嘴,不動手,此類人在雲南被群眾稱為‘老款嘴’。其特點就是嘴上功夫了得,誇誇其談,大事不做,小事不為,在群眾中信譽極低。”這是在網上搜到的解釋,看來雲南對這壹詞的理解運用與我的家鄉還是有差異的,“壹方水土壹方人”通過壹個詞也能現壹斑啊。哦,我的家鄉位於鄂東南的壹隅。

二、嚼蛆

當我想起這個詞的時候,就會想起去世了二十多年的堂奶奶。上小學的時候,自己喜歡把剛從學校或是書上聽到看到的奇聞異事告訴家人鄰居,堂奶奶每次都很認真的聽,聽完了就是這句話:“莫嚼蛆喲(mòqiòcēiyo)!”我則強調:“是真的,妳不信算了。”

“嚼蛆”,百度的解釋舉例如下:

1、“胡說,瞎說。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那吃敲才,怕不口裏嚼蛆,那廝待數黑論黃,惡紫奪朱。”《紅樓夢》第五七回:“ 紫鵑 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壹片真心為姑娘。’” 沈從文 《紳士的太太》:“聽到壹點毫無根據的讕言,就拿來嚼蛆。”

2、罵人胡言亂語,信口雌黃。舉例:“口裏壹似嚼蛆似的,不知說的什麽。”(《金瓶梅》第七十二回)“妳瞎嚼蛆,說些什麽?什麽叫喝冬瓜湯?”(《金粉世家》第五回)

從百度的釋義可以看到這個詞的意思壹直被沿用至今。

在我的印象裏只有我的堂奶奶用我們的方言讀這個詞才能充分又準確的表達這個詞的意思,普通話漢話都不如堂奶奶的般配出彩。就像前天晚上聽了很多版本的《天亮了》,就那個三歲小女孩唱的“天亮了”三個字最擊中我的心壹樣。

三、涼牙齒

百度“涼牙齒”,只有望文生義的本義,沒有引申義的相關解釋說明。

晚上六七歲的孩子跟著父母去鄰村看露天電影,回來的路上困得走不動了,要父母背壹下。父母可能會丟下這句話:“這麽大了還要背(或抱),虧妳說得出口,也不怕涼牙齒?”

“涼牙齒”,就是說了與自己年齡或身份不相符的話,壹般是指向低於自己年齡或身份的人或事看齊。多是至親長輩對自己子女嚴格要求時使用,長輩在物質上無力滿足或不願滿足時也會說這話,言下之意,妳都這麽大了,那份心思就斷了吧。

四、牙齒長齊了

中秋來了,去年糍粑的香味隨著似曾相識的陽光飄到了鼻子跟前。孩子對家長說:“中秋節揣糍粑吃吧!”家長如果想到這孩子平時做家務幹農活都不主動讀書又不用心,就會這樣回應孩子的請求:“吃糍粑,好啊。先讓我看看,妳牙齒長齊了嗎?”

只有牙齒長齊了,妳才有資格吃,否則妳就別妄想了,這說的是壹種因果關系。推而廣之,只有先付出勞動才能享受。所以,這句話常被父母用來教育孩子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話若出自父母之口壹般都沒什麽惡意,但父母之外的人說這話那就打臉了,生疼生疼的。比如壹個小孩的家長若跟別人結了怨,孩子並不知道,怨家挖了苕或是摘了蓮子見人就分享,但就是對這孩子視而不見,孩子還以為自己被看漏了呢,就喊:“我也要壹個。”怨家如果丟出這句話,那麽在場的所有人都會印象特別深刻的。說這話的人也不見得有多痛快,尤其是對壹個孩子,當話壹出口,原話就會返回來又從耳朵鉆到腦殼詰責自己,怎麽能這樣對待孩子呢?所以幾秒鐘後孩子也會接到遞過來的食物。

電視普及後,這句話也經常被家長用到。因為電視電影誘人的吃喝畫面常讓小孩垂涎,“我也要吃電視裏的東西。”家長們就用這句話來堵孩子的胃口就是瞌睡遇上枕頭恰逢其時了,再不堵住孩子的胃口就不只是孩子牙齒沒長齊的問題了,那可是工農城鄉貧富之間的眾多鴻溝,且都是牙齒長得再怎麽整齊也咬不平的鴻溝啊!

五、嘴碼子

嘴碼子,顧名思義就是嘴的尺碼。身高有尺碼臀圍腰圍胸圍有尺碼腳也有尺碼,還真沒聽說過嘴也有尺碼的。

先看看這個詞可以在什麽情況下出場吧。壹個年輕人去相親,隔天對方托媒人帶話來了,表示不滿意,原因是不善言辭,半天沒說幾句話。這個年輕人的母親就會告訴媒人:“這孩子從小就嘴碼子差,心裏可有數了,又會做事。”

哦,嘴碼子原來是這個意思啊,口頭表達口頭溝通的能力,也就是口才。“碼子”在這裏借指能力的大小。嘴碼子差古往今來都會吃虧,那意味著占了廣告位但沒做出好廣告。

六、壹塊肉要煮熟吃和狗窩裏頓不得燒粑

小時候雖然缺吃的,但與吃相關的說法的確是聽得多。這是我母親常對我說的兩句俗語。

每年在不同季節地裏都有不同的蔬果五谷成熟,每個季節的第壹次嘗鮮總讓人急不可耐。比如秋天來了第壹次吃紅薯,母親挖了壹籃子紅薯,決定晚上燜紅薯吃,自己就會從始至終壹直守在竈臺邊,從冷水到煮沸到聞到紅薯的香味到最後揭開鍋蓋那真是叫望眼欲穿啊,不停的問“好了吧”“還要幾長時間”,吞到胃裏的口水都不止壹鍋鏟了。母親每聽我問壹句或每見我咽壹口口水就會說這句話:“壹塊肉要煮熟吃。”那年月,怎麽能用食物來磨練饑腸轆轆的少年的耐心呢?

春天白天長,母親總要準備點零食,可壹小壇零食沒幾天就被我吃光了,母親這時就會用到另外壹句話:“狗窩裏頓不得燒粑。”

時光是什麽,不清楚,但它的能量太大了,和這些鄉土詞匯壹起生活的好多長輩都被它帶走了。時光還有個絕技,當妳老了,它不壹定把妳馬上帶走,但它會把妳的記憶先沒收。趁自己還不是太老,趁記憶被時光沒收之前趕緊記錄下這幾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