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胡松華的藝術歷程

胡松華的藝術歷程

●記住這些年妳流了多少汗水和鮮血。

胡松華,1931出生於北平,滿族。胡松華的父親東山先生是壹位熱愛書畫的中醫。有時候他能因為畫壹幅未完成的畫趕走壹半的病人。這種對書畫的癡迷無形中讓他為孩子定義了這樣的人生坐標:孩子長大了也要成為畫家。他的弟弟胡寶善是著名的男中音歌手;大嫂王壹曼是北京空軍文工團的話劇演員。我的侄子叫胡軍,是中國大陸的著名演員。書法上,承襲顏、柳風格的父親對影響很大,所以從“畫紅”開始,直至逐漸附以顏、柳詩。在繪畫方面,當胡松華六七歲時,他熱切的父親從中國和西方聘請了兩位風格不同的畫家。中國畫家是山水畫家、花鳥畫家、人品好的趙夢朱先生,西方畫家、英語老師是的養父俞源先生。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胡松華通過中西繪畫技巧的雙重練習,奠定了紮實的書畫功底。他的書畫作品從小學(北京香白土胡同小學)到中學(北京五中)多次參加當時的展覽和比賽,多次獲獎。正是因為他在書畫方面的突出成就,他畢業於中北大學(1949)。(其實應該說他早在華大正定分校文工團的時候,就已經隨著客觀需要演出過秧歌劇和幾部話劇了)。

如果這樣下去,胡松華只能成為壹名不折不扣的畫家。然而命運在1950發生了大轉折。這壹年,胡松華被選入中央代表團,開始調查和編輯邊疆少數民族的文藝。迄今為止的研究結果表明,這首曲子的選擇在胡松華的壹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胡松華在少數民族地區從事文藝研究和編輯的過程中,逐漸接觸和熟悉了邊疆音樂、歌舞,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興致勃勃地邊唱邊跳現場表演。他的天賦和對音樂的理解很快引起了同組專業人士的註意,胡松華也虛心向他們學習練習聲樂的方法。因此,實際上,他的啟蒙老師應該說是郭淑珍。近兩年在郭(1950-1952)的指導下,開始真正地接近和進入聲樂這壹神奇的藝術領域,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聲樂藝術意識,在平時的演唱中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1952年,因郭留學蘇聯而中斷了他的無序學習。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漸漸喜歡上了美聲,同時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為了學習“真功夫”,胡松華不僅安排在京經貿團師從樓幹貴、楊必德教授,還赴上海聲樂學院全面師從林俊卿博士,主修意大利美聲唱法技法。此外,他還在聲樂專家雲集的上海音樂學院聆聽了智者的聲音和各方面的聲音。

除了正式學習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技法,多年的邊疆生活也讓胡松華深刻認識到,中國各民族的傳統和民族唱法是買不到的豐富營養。這種認識使胡松華向彜族歌手白素貞學習了傳統的歌唱藝術“海來腔”。向蒙古族傳統歌唱家、草原長調歌王哈紮布學習古典長調牧歌的“諾呼拉”系統技法和演唱藝術。我跟隨“花兒王”朱仲祿學習了回族“花兒”的全套技藝;先後學習了維吾爾族歌手艾木尼沙、尤拉瓦什汗的古典木卡姆演唱藝術和民族歌舞演唱。我從藏戲之王紮西頓珠那裏學到了傳統藏戲“真、實”的技藝;研究了蘇那尼瑪系統的藏族民歌;別人還學了苗族的“飛歌”;撒拉族“拉伊”...這些都使胡松華在國際美聲唱法的演唱中創造性地運用了這壹技巧。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胡松華在深入邊疆豐富多彩的沸騰生活的同時,逐漸產生了呼吸國際聲樂方法精髓的迫切願望,並以多次海外演出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他與十幾位來自中國藝術團體的民族藝術家和歌唱家進行了廣泛、具體和富有成效的交流,包括瑞典皇家歌劇院、羅馬尼亞歌劇院、前蘇聯大劇院、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這種交流無疑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因為在交流中,胡松華敏銳地捕捉到了美聲唱法的國際規律,為他在中國多民族生活和審美的基礎上獨創自己的美聲唱法技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這樣劃分胡松華的學習過程是很粗略的。因為胡松華學藝50多年,對聲樂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更何況他還壹直和在保加利亞留學的弟弟胡寶善有著無私的交流和探討。年過五旬的他,在聽周小燕等人的面授技藝時,也是虔誠的。就連胡松華獨創的聲樂理論也不斷得到大膽的突破。重構,在最新最好的聲樂實踐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理論。讓聲樂藝術向更高、更深、更精、更細、更具探索性、輻射面更廣的方向拓展。

“刀劍磨刃,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艱苦的學習,胡松華終於收獲了壹個金色的秋天。他的唱功豐富醇厚,豪放深情,經常唱新歌。他的理論先進生動,他的書、畫、詩、散文的意境和氣度,在九州文化之林將站在歷史性的高度。牛頓說:“我看得遠,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確,人類文化的積澱讓人類歷史的車輪滾動得更快更強。胡松華和他的成就也是世界性的,屬於全人類。

●輝煌成就今日,春意盎然。

胡松華雄壯美妙的歌聲征服了所有挑剔的聽眾。1963年為中國第壹部音樂故事片《阿詩瑪》男主角阿黑錄制了全部唱段。參與1964音樂舞蹈史詩《東方頌》的作詞、編曲、演唱,同年春天在人民大會堂禮堂參加毛澤東專場音樂會獨奏;1965受邀參加大型歌劇《阿依古麗》演出,成功飾演男主角阿莎爾(A組);1979為大型歷史劇《王昭君》錄制演唱多首歌曲;1980年舉辦胡松華、張曼茹獨舞晚會,首開震動津、京、全國之先河,受到港澳等20多家報紙的好評。1981年,央視錄制了《壹起歌唱》特別節目,以及後來的《為祖國歌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1981錄制了壹期特別節目《風格濃郁,歌聲動人》,對胡松華及其歌曲進行了全面的介紹。1983年,應音樂人石光南的邀請,男主大嘎錄制了為他創作的音樂故事片《神奇的翡翠》中的所有唱段,隨後在上海錄制了專輯。

65438-0986參加中國民歌、世界名曲等全國性演出,影響較大,錄制專輯。1990年參加北京音樂廳主辦的中國當代十大男高音音樂會,以飽滿的美聲唱法演唱世界名曲,風格濃郁的中國多民族歌曲,引起觀眾熱烈反響。據不完全統計,在1954-1983期間,胡松華為《雷鋒》、《祝人長壽》、《祖國》、《搖籃》等20多部電影錄制並演唱了主題曲和插曲。

這種思維可能是有價值的。壹個歌手不僅要會唱,更重要的是要會唱自己的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原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不可替代的本質。胡松華很好地做到了這壹點,他創作和改編了100多首歌曲,如《贊美》、《森吉德瑪》、《豐收之歌》、《塔吉克牧羊之歌》、《草原新歌》、《兩代情之歌》(人民日報)等。1987之後,胡松華寫了壹批新作品。如《馬背上的許願》(中央廣播電臺1990推薦的新歌)、《努爾哈赤的馬》(央視旋轉舞臺專場歌曲)、《唱酒歌》(1987央視春晚歌曲)、《獵鷹》、《祝福故鄉》、《萬裏》等。近百首歌曲,如版納的愛情,回到佤山等。,都是他先唱和經常唱的,其他歌曲有《草原上的太陽升起》、《馬兒快跑》、《上山看平川》、我作曲的《車拉》、《滿江紅》、《三套車(俄)》和《聖誕老人》。特別值得壹提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感謝各族長輩在未來歲月中的養育之愛,為了弘揚多民族音樂文化,年過1992的胡松華發起了又壹次“自我挑戰”。他自籌資金,組織自己的攝制組,以走、唱、謝的意境拍攝了多集多民族音樂電視藝術。為此,他提前重新錄制了100多首民族優秀歌曲,其中85%是自己多年的心血,震驚了中國音樂界和世界音樂界。在《長歌行·萬裏情》這壹壯舉和創舉中,那些跌宕起伏、快慢交替、剛柔相濟、明暗對比、強弱互補的歌曲詮釋了胡松華的情感世界。“音樂無國界”,那些風格迥異卻又醉人的歌曲,也以其巨大的意蘊和感染力支撐著整個人類的靈魂。胡松華向世界呈現了各民族最優秀的音樂作品,由美與善組成的音樂和旋律為我們創造了壹座精神上的帕臺農神廟。

與此同時,先於歌唱的胡松華書畫藝術的還原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日益豐滿。他繪畫中健康自信的人文精神也表明了他成熟的藝術心態。胡松華最喜歡的畫是鷹、馬、松樹和石頭。多幅書畫作品在《人民日報》、《體育報》、《中國青年報》、《人民政協報》、《四川日報》、《深圳特區報》、《北京晚報》、《香港文匯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報刊發表,參與65438。還應邀為日本青田寺千年法會寫詩,為新加坡《聯合早報》寫書,為河南醫生張仲景寫詩碑,為河南漢源森林寫書碑。作品還被選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書畫室收藏,並舉辦大型展覽和全國巡展。《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等報紙分別以“書畫先於歌唱,鷹馬騰飛”、“中華血脈滲透丹青”為題,對他的畫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胡松華壹直認為“書畫是有形的歌,歌唱是有聲的書畫”。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使他在兩姐妹藝術中獲得了許多成就。他還大膽地將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聲樂藝術中。他廣泛研究古今中外的方法,博采眾長,勤於探索,將中國國際傳播規律的技巧與中國多民族特殊規律的技巧在聲樂領域有效地結合起來,勇敢開拓出壹條新路。最終鑄就了融合了濃郁的多民族風格、科學的發聲技巧和鮮明的時代氣息的新唱法,建立了難度高、聲線美、感情深的獨門絕技。

輝煌成就今日,萬色皆春。今天,胡松華在生前和死後都贏得了聲譽。歌手、詞曲作者、畫家、書畫家,第四屆至第九屆跨世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第三屆至第五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被中國國務院授予“中國表演藝術發展傑出貢獻”特殊津貼,其特殊事跡被載入英國國際劍橋傳記中心的《世界名人錄》和國內多位藝術家的字典。也是中國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交響樂團國家壹級演員,新加坡書法協會評審委員會委員...面對這些榮譽,胡松華只是淡然壹笑。頭銜的多少並不能真實全面的反映壹個人壹生的貢獻和成就。也許中國各族人民稱胡松華為“我們自己的歌手”,就是對他最好、最美、最真、最善良、最大的褒獎。

“勇敢的人是武夫;有計劃的人聽話;勇者足智多謀者為師。”胡松華是當之無愧的老師。他選擇了壯美的邊疆,選擇了壯美的峰巒,因為在那裏他可以舉起情懷,舒展胸襟,溶於人民之中,傾聽天籟之音,感受人民的心聲。他的理解和聰明最終使他寫出並唱出了中國多民族的美麗聲音,每壹個看似不經意的音符都散發著沖擊人類精神的永恒而無限的魅力。

●展望未來,充滿信心和跨世紀的雄心。

公元1999年是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也是胡松華藝術生涯50周年。這壹年,在央視、京華音樂廳等盛大的國慶特別節目中,胡松華用比當年更好聽的歌曲向國家領導人和全國人民表達對祖國的感情,同時深情獻上六小時精美VCD系列CD《愛在萬裏,長歌》,隨後推出“胡松華精品歌集千年版”雙功能MTV OK單曲唱片。世紀末,胡松華為新世紀、為祖國、為世界人民獻上了壹場精美的藝術盛宴。

經過50年的努力和艱辛,藍色的光芒已經暴露出來。尤其是90年代,胡松華夫婦為完成《萬裏長歌》中的愛情所傾註的精力,讓兩位老人身心極度疲憊。他們的女兒真誠地在珠海這個空氣清新的浪漫城市為父母安排了壹個康復中心。然而,年近古稀的胡松華並不願意休息,因為半個世紀的邊疆藝術生涯已經讓他深深地意識到:

是幾十個民族哺育了他的成長,甚至是帶著生命和藝術的乳汁走向世界,但在邊疆熱土,壹些有民族野心和氣場的孩子卻因為貧窮走不出來,這常常讓他焦慮,深感無能為力。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胡松華在世紀之交結識了“俠客”(壹位在胡松華多年的真誠知音企業家),支持胡松華成立了不求名利的“胡松華藝術研究室”。因此,胡松華能夠回到萬裏路,在自願的基礎上講學,並從中挑選種子學生。第壹批,他培訓了八個民族(藏族、蒙古族、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回族、摩梭人)的十名學生,並把他們帶回珠海進行壹系列免費培訓。三年時間,胡松華將用最先進的理論和技巧,把他們培養成超越自己的歌唱人才。

這就是胡松華,壹位與民族聲樂事業結下不解之緣的藝術家。他的成長、成功以及晚年為民族聲樂事業所做的努力,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記。正是出於對祖國、對人民、對藝術的熱愛,胡松華以“磕頭”的真誠和執著,永不停息地跋涉在聲樂藝術的浩蕩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