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谷米文化中的鄉愁

谷米文化中的鄉愁

谷米古文化中最璀璨的是混雜厚重的湯溪方言民歌,粗獷沈靜,酣暢淋漓,充滿憂傷。以其獨特的旋律和純樸,每壹個塘西遊子都為夢著迷,成為谷米古老文化中的壹抹鄉愁。

這首用湯溪方言演唱的民歌《老馬勞》在網上傳播後,立即受到網友的歡迎,網友們稱贊其為“目前最好的民歌”。

從字面上看,這首民謠翻譯成普通話後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只要是湯溪人聽這首帶有古越口音的方言歌謠,都會有不壹樣的感受,無數網友聽了壹兩遍就著迷。湯溪有人說:“老奶奶真了不起。我從來沒有想到,古老的湯溪話能唱出這麽好聽的歌。”

《老奶奶》的作曲者、演唱者張廣天,1966年7月出生於上海。中國知名話劇導演、編劇、歌唱詩人、音樂人。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在音樂藝術界頗有造詣的大師,與古吳時期的唐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張廣天的外婆家在九峰山腳下的東峽村。青山綠水賦予了小山村獨特的靈性。童年時,張廣天曾長期居住在唐溪東避暑山莊的後山。在九峰山腳下的壹方水土上,張廣天童年的喜怒哀樂密不可分。

在東夏山背後那片廣袤的黃土地上,有他無盡的夢想和遐想。也是九峰山溪的純凈甘露,哺育了這位音樂人。只有在隨後的藝術創作中,張廣天才會與湯溪產生深刻的情感交流。

為了創作方言民歌《老奶奶》,張廣天多次回到奶奶家的東下村,走在熟悉的家鄉土地上,回憶童年的幸福和夢想,在心裏默默地唱著方言歌謠。張廣天非常興奮。

張廣天是聽著奶奶的民歌長大的,奶奶能壹唱就是幾個小時。這幾年,張廣天走遍了全國,聽過很多方言歌曲,早就有了錄制湯溪民歌的想法。在寫《老奶奶》之前,他還深入到湯溪、紮西山區,搜集了很多湯溪的民歌、民謠,並融合了各種藝術手法,然後將歌曲譜曲,錄制下來。

《老奶奶》描述了壹個悲傷的愛情悲劇。講述了多年前,在湯溪九峰山下的壹個小山村裏,有壹對感情深厚的年輕戀人。後來男方要出去謀生,女方在村口告別,發誓在家等。

沒想到,男的壹去不回,女的在路口默默望著村子的背影。沒有想到,幾十年過去了,出去謀生的男人還沒有回來,而癡情的女人還在村口等著,通往後山。

樹上的毛栗子空而實,山上的藤蔓綠而熟,穿鎮而過的小溪年年流。村口守望的女子把頭發變成了白發,她不期待她的愛人。

然後,在癡情女人的心裏,依然保留著少女時代最美好最純粹的記憶:

年輕戀人特有的羞澀、恐懼、擔憂、期待溢於言表,也展現了湯溪方言民歌感人的藝術魅力。

湯溪方言民歌《老奶奶》在這樣優美的意境中,展現了壹位老奶奶穿越山川、流水、毛栗、藤蔓、魚、蛙等農村常見動植物的情感歷程。旋律悠揚迷離,唱腔婉轉纏綿,歌者自然悲淒,聽者早已熱淚盈眶。

後來,在《老奶奶》這首歌的歌詞後記中,張廣天曾這樣深情的描述:

用湯溪方言演唱的民歌,在悠長的曲調中有壹種讓人心靈交融的震撼。湯溪方言是壹種古老的語言。這些被稱為古格古語的語系,聲調渾厚生澀,發音與對象原意無關,讓外人聽不懂。

隨後,當地媒體以“張廣天與湯溪婆婆”、“湯溪方言的敘事與抒情”、“古格古語與湯溪方言”等為題,介紹並贊揚了湯溪方言歌謠的獨特魅力。湯溪方言民謠《老奶奶》在網上公開後,再次第壹次得到了媒體的關註。

中國的民歌有著悠久的傳統。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在狩獵、搬運、祭祀、娛神、祭祀、求偶等活動中歌唱。無論是勞動還是交流,人類生活中的壹切都孕育了民歌創作的沃土。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歌詞集。公元前四世紀,長江流域出現了另壹部民歌集《楚辭》,這是大詩人屈原在長江中遊古代巫歌的基礎上整理加工而成的歌詞集。

此後,孔雀東南飛、木蘭從軍等故事民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其內容大多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和封建禮教下的家庭悲劇。

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經濟上遭受沈重的壓迫,在生活上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在政治上遭受殘酷的壓制。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於是用形象的語言對當時的社會現象自編歌謠,表達對剝削者的怨恨和抗議。

湯溪民歌在創作技法上也繼承了古代樂府詩的特點,大多反映了古代湯溪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可以說,這種吶喊是發自內心的反抗,是普通勞動人民最真實的心聲。

這首《助農之歌》描寫了古代貧佃戶到財主家幫助工人的悲慘生活,反映了勞動人民對貧佃戶的深切同情。

這些簡單直白的話,真實的反映了地主的吝嗇和小氣,不把佃農當人看。財主的殘忍在民謠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創作者對欺淩的悲憤。這種同情弱者疾苦,鄙視富人為富不仁的情感色彩,在湯溪民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湯溪民歌中,也有相當數量的曲調表現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這也是人們自由愛情生活的反映,表達了青年男女愛情激發的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樸素健康的愛情觀和審美情趣。有些情歌還表現出對封建禮教的蔑視和反抗,這在湯溪民歌中也有很重的分量。

古時候,湯溪有壹對夫妻,非常恩愛。沒想到,他的妻子在婚禮後不久就生病去世了,留下丈夫過著悲慘的生活。

妻子的姐姐尊重姐夫的誠實,經常去姐姐家幫忙做家務。時間久了,她想嫁給姐夫填補家用,但又怕鄰居親戚說閑話,不敢大膽追求愛情。但是,情感的火焰壹旦燃燒起來,必然勢不可擋。

後來經過努力,兩人沖破重重阻礙,走到了壹起。“小姨嫁姐夫”的故事在民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些優美抒情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渴望。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裏,由於生計所迫或天災人禍,有些戀人難以成婚,卻在《妳將何去何從》中被拋入痛苦的深淵。其中,《寡婦哭墳》是最具代表性的湯溪民歌。

這首民謠以寡婦清明節祭祖開始,哭訴了自己作為年輕鰥夫的悲痛和無奈,委婉的曲調也表達了年輕鰥夫的辛酸。

悲劇創造了美好的愛情,大量的民謠從中傾訴離別和思念的痛苦。

湯溪作為古谷米的發祥地,有著古越文化的遺跡。同樣的語言創造了同樣的文化,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感情生活中自然有了非常豐富的民歌藝術。其中以表現男女感情的民歌為主。

在中國古代,封建禮教摧毀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造成了許多愛情悲劇。然而,這種始終不渝的愛和精神代代相傳地活在人們的心中。人們用歌曲來表達他們相親相愛至死不渝的決心以及他們與封建勢力鬥爭到底的意誌。湯溪方言民歌表達了這種情感交流,在社會上廣泛流傳。

70年代的湯溪民歌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從口口相傳中展現了民歌幽默的壹面。

輕松幽默的語言表達了男生女生最純真的感情,女生心中的真諦是“只怪木杵不怪郎”。這種流行的藝術手法使真摯熱烈的感情含蓄地表達出來,引起人們的無限聯想和深思。

千百年的傳唱使湯溪方言民歌在民間經久不衰,並不斷得到豐富和拓展,成為當地民間藝術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為什麽湯溪方言民歌如此吸引人?早在2010年7月23日,浙江日報“行走浙江”欄目就以“壹首民歌,敲擊2000年的記憶”為題,用整版篇幅報道了塘溪民歌背後的精彩故事——塘溪方言的囈語聲調和歌謠,原來是古越國口音復興的神秘音符。

隨後,湯溪民謠歌手戴在演唱方言民謠《老奶奶》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獲得評委壹致認可,壹舉獲得婺城區民謠歌手稱號。

兩千多年前與古格國直接相關的古集鎮湯溪,原本屬於古格國與古越國的交界地帶。

千百年來相同的民風、農耕、語言,使得湯溪形成了相對統壹的地域文化。明朝成化七年,因湯溪地區地處邊緣,土匪不斷,難以根治整束歷史,朝廷削金、蘭、隋三縣之瘠地,設湯溪郡治之。

自此,湯溪縣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也孕育了燦爛的民間文化,其中語感極強的湯溪方言民歌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瑰寶。

湯溪方言作為壹種古老的語言,雖然演變了幾千年,但卻完全獨立於周圍的語系。很多湯溪方言的發音都很原始。

正是由帶有古越口音的湯溪方言組成的民歌以特殊的方式傳唱,賦予了這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品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有語言就有文化和藝術,民歌是人類語言發展過程中的藝術升華,也是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口頭創造的藝術瑰寶。

民歌是在流傳過程中由集體不斷加工的,也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專業音樂藝術家張廣天創作的湯溪方言民歌《老奶奶》,以音樂專業藝術的創作要領為基礎,揉捏湯溪方言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讓這首普通的方言民歌在全國各地都能聽到,也在古文化中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