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詩是迷人的,和諧的。”
莊,莊嚴;諂媚者,亦媚;諧,幽默也。這意味著詩、詞、歌有不同的風格。因為詩多是用來回應制度的,而制度要制,必是莊;話,多寫閨事,而閨事適合阿諛奉承;屈更接近民歌,應該用幽默的方式表達。但詩、詞、歌都有多重功能,自然也不止壹種風格。
就詩詞歌賦創作而言,我更喜歡填詞,喜歡用長短句表達女兒“不宜聲張”的感受。就詞的風格而言,人們往往用婉約、豪放來定義。
先說grace吧。
婉約是指詞的語言委婉,層次曲折,意境幽深優美,抒情含蓄,呈現出柔和含蓄的風格。婉約詞歷來被認為是詞的主體和主流,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
婉約自然與詞的音樂性有關,詞是在酒宴歌舞的溫床中成長起來的,並由歌妓的白牙檀香唇傳播到人間。同時,詞語的風格、句式、押韻特點也使其優美多變。早期詞作題材狹窄,多為傷春悲秋,或妳我浪漫的戀情,詞風自然趨於婉約。
婉約詞,來源於更早在民間流傳的歌曲,大多帶有民歌的味道,景物也比較樸實抒情,並不是真正的婉約詞,如敦煌歌中的《菩薩蠻》:
直到五代宋初的文人,屈子詞才有了明顯的婉約。例如,李煜的《迎歡》是婉約宋詞的第壹部作品:
這首詩用“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等詞渲染了壹種荒涼的境界,烘托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同時用“剪不斷,理還亂,這是離愁別緒”這幾個字來表達心中復雜難言的悲涼。
婉約詞總是用語言的金線包裹情感,拒絕發現。它們讀起來像閨簾中的春月煙花。壹個字的美是驚人的,壹個字的作品也是驚人的。
那麽應該怎麽做才能做出婉約的詞呢?
選擇意向,避免剛性建設。又不像“樅金割鼓下關羽,旌旗搖曳巖間。”直到他們的沙海船長撥著羽毛發號施令,韃靼酋長的獵火沿著狼山閃爍,陽剛雄健,婉約詞的意圖往往是豐富的,優雅的和微妙的,如“紅蓮藕香可以持續很長時間,很容易解開羅尚,獨自去蘭。”
遣詞造句,避強直爽。就像“自古以來,秋天都是悲傷寂寞的,我說秋天比春天好。”平實的語言,“我勸上帝重新站起來,不拘壹格地降人才”,這是婉約詞所沒有的。婉約的話要委婉曲折,比如“這種情況沒什麽可消除的,只能皺眉,但要介意。”
創造景觀,避免奇觀。像“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豪邁,像“千瀑飛流過,萬谷飛石雷”這樣的奇異,很難進入優美的文字。婉約的話語總像“獨橋滿袖,林平月牙人還鄉”“草之夕照,無人倚欄無話”。
通過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達自己的誌向,避免率直。諸如“我橫刀笑向天,去留兩昆侖山”“自古誰不死於人生?“守丹之心,照史之誌”是詩的抒情。婉約詞的抒情,往往就像“我問妳能有多少悲傷?"?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我懷念美麗的人,期待我的妝容。“婉約詞更註重情感的表達,情感與景物的融合,情感的味道更雋永深沈。
再說大膽。
豪放是指詞的語言奔放,層次稀疏,意境豪放,整體氣象恢宏,呈現出壹種剛健外向的風格。
豪放體常被視為詞體的變體。蘇軾、辛棄疾等人“以詩寫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又壹流派,他們的作品被豪放派詩人奉為圭臬。
比如蘇軾的《鼎豐伯》:
我們來看看辛棄疾的《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
蘇詞胸襟開闊,文字飽滿,充滿朝氣和情感,使人深受感動。風格豪放的文字,猶如鐵血男兒,魅力無窮。
那麽如何創造大膽的文字呢?
剛才我從形象、造句、情景、抒情四個方面講了婉約詞的定位。把這個標準倒過來,大致就是粗體字的定位。
比如“金戈馬鐵”這壹形象,可以用“能揮雕弓如望月”之類的句子來寫,用“壹箭飛向金仆”之類的條件來創造,用“壹試身手,補天”之類的歌詞來表達,勢必讓人心生壯誌,精神振奮。
在很多人眼裏,豪放的話比不上婉約的話。其實這樣的評價對於意境強烈、情感豐富的名作是不公平的,但對於不成功的豪言壯語也不無道理。什麽樣的豪言壯語是不成功的?
總之,為了大膽,犧牲藝術性而大膽的話,就是失敗的大膽話。
詩意在於情感的真摯和深刻。如果作品本身不是基於深厚的親情和愛情,那麽用婉約詞寫出來就是無病呻吟的婉約詞,用豪放詞寫出來就是豪放的詞。
詩意在於表現形式與場景的交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 * *的感覺。如果壯語中只有豪情,而沒有故事講述和畫面描寫,豪放的文字就會變成呼喚和發泄的幹哭,是不可取的。
詩歌也更貴在用詞的精雅,不加修飾的俗語、白話、不加雕琢的句法、生動的形象都不能成為豪放之詞的內容。豪放的文字自有硬邊粗線條之美,但這種粗糙絕不是庸俗和粗鄙。
豪放的文字蒼勁有力,如江河,裹著風雨,勇往直前。婉約的文字優美而溫柔,像涓涓細流,映著飛花落葉,味道悠長。
文字的風格,除了婉約和豪放,其實還有壹種風格是兼顧的,叫做:剛柔相濟。
落落大方,沒有必要強行劃分,更不用說各自獨立。從詞人自身來看,詞人的稟賦、氣質、成長環境、生活經歷等因素影響著詞的風格。從外部看,時代、題材、思潮也影響著詞的風格。
如辛棄疾的《摸魚》:
同壹個題材,可以寫得優雅大膽,可以兼得。我們不應該在大膽中拋棄優雅,在優雅中修飾優雅,發出頹廢的聲音或說粗話。
我願意鼓勵廣大的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