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草
為罌粟科植物五味草的全草。
夏季采收,洗凈,曬幹。
生於海拔1700-2600m的山地林下巖旁溪畔陰濕處。
分布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別名地錦苗、金鉤如意草、水金鉤如意、斷腸草、水黃連、大理紫堇、水如意。
五味草
壹年生草本,高12-40cm,無毛。主根長直。莖直立或鋪散,自下部分枝。基生葉數枚;葉柄長6-15cm;葉片輪廓寬卵形,長2-5cm,二回三出全裂,壹回裂片具短柄,末回裂片菱狀寬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2-3cm,寬1.5-2cm,再2-3深裂,小裂片常倒卵形,先端鈍圓;莖生葉小與基生葉同形。
總狀花序頂生,疏生花數朵至10余朵;苞片下部者寬卵形,3深裂,往上剛裂淺至全緣;花梗較苞片略長,為10-25mm;萼片小,心狀卵形;花冠紫紅色,長15-20mm,距狹圓錐形,長占外輪上花瓣全長的1/2,末端鈍圓,微下彎;蜜腺貫距不到壹半。蒴果條形,長15-20mm,直徑約1.6mm。種子腎圓形,黑色,有光澤。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甘、苦,寒。
清熱,消炎,清肝明目。主治肝炎,痢疾,腸炎,風濕骨痛,肺熱咳嗽,牙痛,急性結膜炎。
《中藥大辭典》
味有五,性微寒。
祛風,明目退翳。消散風熱、肺勞咳嗽發熱、肝勞發熱怕冷。走筋絡,治筋骨疼、痰火等癥。
《中華本草》
苦;微寒
歸肝;肺經
祛風;清熱;止痛;清肝明目。主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肺癆咳血;肝炎;風濕關節筋骨疼痛;牙痛;目赤;翳障
內服:煎湯,9-15g。